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检测细菌并革兰分型的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汤伟 汪晓莺 +1 位作者 马国光 褚少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色分型;以人类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HBVDNA阳性血清以及白假丝酵母菌为对照,检测此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菌液作敏感性实验;与细菌培养法比较,验证此方法检测临床标本的敏感性。结果对17个实验室保留菌株进行检测,以通用引物对作第1次PCR均得到371bp长度的DNA片段;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引物对(pm2,pm3)作第2次PCR,9种阴性菌均得到353bp的DNA片段,而8种阳性菌未被扩增。特异性实验表明,此通用引物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表明,采用半巢式PCR可检测出3个CFU的细菌。对120份临床标本检测,半巢式PCR检测阳性率(29.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17.5%)。结论此半巢式PCR检测细菌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并能对细菌进行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16SRRNA基因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玥 李艳 +2 位作者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反应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敏 胡翼云 +4 位作者 高薇 袁林 沈叙庄 俞桑洁 杨永弘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后,用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进行b型检测。结果检出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检测Hib的结果一致,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中有2株为Hib,约占2.7%。结论nested-PCR b型荚膜检测方法可作为玻片凝集法的一个重要补充。3地4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部携带的氨苄西林耐药Hi中,Hib的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玻片凝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郑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上保守序列极强的靶基因区域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BT-S-1/BTA-1的设计和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的合成,分别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本研究也对所建立的巢式PCR用于桉树焦枯病原菌快速检测的田间时效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eta-tubulin基因序列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所有参试菌株均可扩增出1条约500bp的条带;而单独使用特异性引物BT-S-1/BT-A-1进行常规PCR扩增时仅病原菌能够扩增出1条148bp的明亮条带;当利用通用引物作为第1轮引物,以稀释10倍后的第1轮PCR产物作为第2轮PCR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时,也可扩增出上述148bp大小的明亮条带,且巢式PCR的扩增效果较常规PCR具有明显的视觉优越性;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巢式PCR的灵敏度可检测到5fg/μL,较常规PCR可以扩增出的极限(DNA质量浓度为5pg/μL)至少提高了103倍;田间时效检测试验也说明巢式PCR较常规PCR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性,可达到田间检测的要求。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桉树焦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桉树焦枯病 快速检测 丽赤壳属 柱枝双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敏航 姜孟孟 +6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PDGFRB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
6
作者 周琳 钱景 Harder TC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产物在 DNA测序仪上自动测序。结果 :msn PCR能扩增出 42 7bp和 1 0 52 bp两条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测序表明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碱基有义突变。结论 :msn PCR扩增结合测序 ,可检测 CMV-UL 54的 7个功能区目片段中的碱基突变 ,msn PCR比普通 PCR更加省时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属 器官移植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多聚基因 DNA C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 被引量:10
7
作者 倪穗 余晓巍 +3 位作者 王建平 雷爱莹 曾地刚 吴雄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巢式RT-PCR扩增获得279bp的特异性片断,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巢式RT-PCR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0.1pg的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RNA。初步建立了VHSV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可为VHSV的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巢式逆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普氏立克次体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红 宫占威 +2 位作者 张雪颖 陈梅玲 陈香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 ,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 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 ,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 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 /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 ;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 ,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 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 ,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 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 /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 ;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可以扩增出来 ,其余相关立克次体均扩增不出 ,尤其可鉴别其同群的莫氏立克次体 ;敏感性测试结果可检测出 6 3fg的普氏立克次体DNA ,可检测出 0 0 5个鸡胚半数感染量 (CEID5 0 )的立克次体 ;对人工模拟的小鼠脏器研磨液、血液标本检测发现该法在血液标本中的检测敏感性下降 3~ 4个滴度。结论 我们建立的巢式PCR可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立克次体 莫氏立克次体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斑疹伤寒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半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慧平 冯会权 +5 位作者 巴彩凤 尤立娜 王凯 廉长红 林小丰 石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合适的PCR引物,经酶切分析和半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同时与普通PCR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测得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AJ504999)同源性为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PCR引物不能从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条带。通过敏感性试验,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2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与普通PCR比较,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更具敏感性和实用性。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特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结核杆菌的间接原位巢式PCR法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兰英 闫文生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2-993,共2页
目的明确结核杆菌在肺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方法采用敏感特异的间接原位巢式PCR对15个经液相巢式PCR检测示TB-DNA阳性的肺癌组织蜡块进行再次检测。结果结核杆菌典型的杆菌型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间质或部分吞噬细胞胞质内;变异体L型则呈... 目的明确结核杆菌在肺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方法采用敏感特异的间接原位巢式PCR对15个经液相巢式PCR检测示TB-DNA阳性的肺癌组织蜡块进行再次检测。结果结核杆菌典型的杆菌型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间质或部分吞噬细胞胞质内;变异体L型则呈现颗粒状,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胞质、炎症细胞胞质和吞噬细胞胞质,且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结核杆菌 免疫学 间接原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管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及分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淑华 方美玉 +3 位作者 刘世建 常文军 王珊珊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单管巢式多重RT-PCR方法,以用于临床对于不同型别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并分型。方法将1-4型登革病毒RNA混合,首先用1-4型病毒通用外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然后以混合病毒RT-PCR产物为模板,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加入4对(5... 目的建立一种单管巢式多重RT-PCR方法,以用于临床对于不同型别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并分型。方法将1-4型登革病毒RNA混合,首先用1-4型病毒通用外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然后以混合病毒RT-PCR产物为模板,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加入4对(5条)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多重PCR,结果用EB染色的3%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将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该方法的单一病毒模板RNA扩增进行比较。结果经反应条件的优化,混合病毒模板单管巢式多重PCR可以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扩增出4条病毒特异性目的条带,分别为482、119、290、389 bp。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单一病毒RNA的扩增相当,对模板RNA检测的敏感性可以达到66.068 copies/μ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可以根据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进行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和快速分型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混合感染 单管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RT-PCR检测肺癌患者淋巴结中微量转移癌细胞
13
作者 杨丽萍 孙士玲 +1 位作者 张书林 郭晓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5-715,720,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巢式反转录聚合反应 细胞角蛋白19 淋巴结 微转移检测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CR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14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5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周华蓉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57-960,共4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型。采用nMS-PCR扩增亚硫酸盐修饰后的10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检测其APC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Molt4、K562、HL-60、CEM、AKR、U937、Raji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而Jurkat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结论:用nMS-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检测各种肿瘤细胞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APC基因 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HIV-1毒株的流行状况 被引量:17
15
作者 冯铁建 赵广录 +2 位作者 陈琳 王晓辉 石向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2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8_BC、CRF07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B、C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5.1%(55/122)、31.1%(38/122)、6.6%(8/122)、14.8%(18/122)、1.6%(2/122)和0.8%(1/122)。CRF01_AE、CRF08_BC、CRF07_BC、B和B'亚型间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455±1.478)%、(2.997±1.345)%、(4.380±2.024)%、(5.186±2.487)%和(4.869±2.638)%,与部分国内和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97CNGX-9F、CN.97.C54A、B.US.83.JRFL、RL42核苷酸序列间的离散率分别为(5.228±0.823)%、(3.634±1.073)%、(4.233±1.119)%、(4.950±2.564)%、(5.795±2.198)%。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CRF01_AE重组亚型以性途径和吸毒人群为主,B和B'亚型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性传播和献/输血人群。结论深圳地区有3种亚型和3种重组亚型HIV-1毒株流行,CRF01_AE、CRF08_BC重组亚型和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是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CRF08_BC和CRF01_AE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序列分析 亚型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稀释定量PCR法动态监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RD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东风 孟浦 +5 位作者 林雯 张志泉 刘勤 肖燕 金润铭 费洪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0-402,共3页
为探讨一种简便易行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的方法 ,应用 Chelex10 0为介质抽提 4 1例 AL L 患儿不同病期未染色骨髓涂片 DNA,以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为标志 ,采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扩增 ,动态监测 ... 为探讨一种简便易行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的方法 ,应用 Chelex10 0为介质抽提 4 1例 AL L 患儿不同病期未染色骨髓涂片 DNA,以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为标志 ,采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扩增 ,动态监测 MRD的消长与临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 :2 4例患儿在初诊时检出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5 9% ) ,灵敏度均为 4个拷贝。经诱导缓解后 ,12例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仍为阳性 ,MRD值为 2× 10 - 6 ~ 1× 10 - 3,其中 7例 MRD值于 3~ 6个月内迅速下降转阴 ,骨髓检测未见复发 ,另 5例 MRD持续阳性或 MRD持续高值 ,早期复发。骨髓检测复发患儿缓解期时 MRD平均值为 1.9× 10 — 3明显高于同期骨髓检测未复发患儿的 3× 10 - 6 (P<0 .0 1)。余 12例诱导缓解后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转阴 ,MRD值均 <1× 10 - 6 ,其中 3例 MRD由阴性转阳后加强化疗力度 ,未复发。结果提示 :以 Chelex 10 0为介质抽提 DNA进行 PCR扩增 ,操作简便 ,敏感度高 ;动态监测 MRD的消长对指导临床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白血病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极限稀释定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唾液、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特 聂敏海 +1 位作者 周骢 胡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牙菌斑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唾液 患者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H.PYLORI 口腔黏膜病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丽红 郑岩 +6 位作者 包进 吕军艳 郑秀玲 徐学君 何珊 耿卓莉 沙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浆中微小病毒B19-DNA进行检测,并对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与阴性...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浆中微小病毒B19-DNA进行检测,并对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与阴性两组中血CK、CK-MB及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 B19-DNA检测阳性率为26.7%(16/60例),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与阴性的两组中血CK、CK-MB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指标LVS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V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HPV B19感染有关, HPV B19可能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病原之一;HPV B19感染所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功能改变中左室功能受累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微小病毒B19 感染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娟红 黄高昇 +6 位作者 张伟平 王頔 王璐 王文清 李袁飞 王哲 马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25,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B19,B19)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关系。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的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其中30例伴有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B19,B19)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关系。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的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其中30例伴有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nPCR)、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nPCR扩增出173bp的B19特异性目的条带。ISH和IHC检测出B19病毒DNA和蛋白分别位于肿瘤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在PTC中,nPCR、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97.4%(37/38)、78.9%(30/38)和63.2%(24/38),而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8%(7/16)、12.5%(2/16)和6.25%(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方法均P<0.001)。癌旁甲状腺组织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23.3%(7/30)和10.0%(3/30),与之相对应的30例PTC(ISH:80.0%;IHC: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P<0.001)。结论:PTC患者甲状腺肿瘤组织中B19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瘤旁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提示B19感染在PT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病毒B19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TTVDNA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发愤 陶志华 +6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忠永 周祖木 吴建波 丁建光 陈永平 王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检测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 0例正常健康人与 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 ,比较T...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检测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 0例正常健康人与 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 ,比较TTVDNA阳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 16例TTVDNA阳性 (32 % ) ,比正常健康人群 (2 / 4 0 ,5 %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 (2 / 30 ,6 7% )血清中TTVDNA检出率为高(P <0 0 5 ) ,16例TTVDNA阳性患者中以慢性肝炎占多数 (12 / 16 ,75 5 % ) ,表现为反复、持续ALT异常。TTV在原因不明性肝炎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肝炎 血清 TTVDNA 临床意义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