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租界里的中国巡捕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中国租界是根据不平等条约,由外国侨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的一种城市自治区域。中国租界产生后,就着手建立自己的管理机关与法制,以至其成为一种不受中国政府与法制管辖的自治区域,即“国中之国”。租界内设有自己的近代警政机关--巡捕... 中国租界是根据不平等条约,由外国侨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的一种城市自治区域。中国租界产生后,就着手建立自己的管理机关与法制,以至其成为一种不受中国政府与法制管辖的自治区域,即“国中之国”。租界内设有自己的近代警政机关--巡捕房,其警政人员为巡捕。随着租界的扩展,巡捕越来越多,其中既有外国巡捕也有中国巡捕,而且中国巡捕的数量大大超过外国巡捕。同为巡捕,外国巡捕眼中的中国巡捕是怎样的呢?一个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巡捕彼得斯作了回答并在所著的《英国巡捕眼中的上海滩》里和盘托出。他认为,中国巡捕人数多但工资最低;中国巡捕的工作表现不错;中国巡捕也干违法犯罪之事;中国巡捕会在两种情况下被杀害等。通过彼得斯视野中的中国巡捕,还可得到三点反思,即中国租界巡捕的产生是以牺牲中国国家主权为代价的;外国巡捕对中国巡捕的看法带有偏见;上海租界产生的巡捕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最早的近代警政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巡捕 中国巡捕 租界法制 中国近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法租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演变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晓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监视,其出发点是为维护租界治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法租界巡捕房对国共分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采取置身事外不干涉的态度。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 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监视,其出发点是为维护租界治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法租界巡捕房对国共分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采取置身事外不干涉的态度。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国法庭在法租界设立,法租界对国民党政府搜捕租界内中国共产党的要求采取了合作的态度,造成中共的巨大损失,使得中共中央在1933年离开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租界巡捕 中国共产党 上海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子卿夜闯中共“一大”会场之考证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智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李公馆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当30日晚上举行第六次会议时,不料有一陌生人突然闯进会场,随之一批巡捕搜查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后在嘉兴南湖完成了最后的议程。经过叶永烈先生的寻访,经资深的老上...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李公馆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当30日晚上举行第六次会议时,不料有一陌生人突然闯进会场,随之一批巡捕搜查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后在嘉兴南湖完成了最后的议程。经过叶永烈先生的寻访,经资深的老上海、前法租界巡捕房警官薛畊莘确认,这个闯入者就是法租界密探程子卿,这是程亲口对薛所言。程子卿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后来担任过巡捕房的政治处主任、督察长,为巡捕房的得力干将。但他也曾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保护宋庆龄、邓演达和共产党员等。上海解放后,在宋庆龄等的关心下,程子卿免于逮捕,安享晚年,直到1961年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子卿 中共“一大” 上海 巡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近代史上的外国警长
4
作者 龚缨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6,共6页
1859年,澳大利亚悉尼人华生(J.C.Watson)来到中国,1862年在上海加入常胜军。1862年6、7月间,华生随常胜军来到宁波,参加了一系列攻打太平军的军事行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华生在宁波担任地方武装"卫安勇"的教官。1880年,... 1859年,澳大利亚悉尼人华生(J.C.Watson)来到中国,1862年在上海加入常胜军。1862年6、7月间,华生随常胜军来到宁波,参加了一系列攻打太平军的军事行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华生在宁波担任地方武装"卫安勇"的教官。1880年,宁绍台道任命华生为宁波江北巡捕房总巡捕。此后,华生在宁波致力于维持治安、查禁赌博、灭火救灾等工作。中法战争时期,华生奉宁波官员之命,恪尽职守,因此而获得了朝廷颁发的奖章。1908年1月16日,华生在宁波去世,享年74岁。华生的长子詹姆士·G·华生(James G.Watson)则是在1887年10月7日在宁波去世的。詹姆士·G·华生的英文墓碑至今保存在宁波博物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生 宁波 常胜军 卫安勇 巡捕 墓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衣卫维护京城治安职能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金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159,F0003,共15页
明初,首都治安主要由兵马指挥司负责。锦衣卫成立不久,西司房官兵即以捕盗校尉的身份和秘密缉捕的方式参与到京城治安维护之中。迁都北京后,锦衣缉捕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北京城外要道、周边府县及运河沿岸,且于宣德七年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巡... 明初,首都治安主要由兵马指挥司负责。锦衣卫成立不久,西司房官兵即以捕盗校尉的身份和秘密缉捕的方式参与到京城治安维护之中。迁都北京后,锦衣缉捕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北京城外要道、周边府县及运河沿岸,且于宣德七年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巡捕校尉(坐城校尉)组成的、规模在500人左右的公开的专职巡捕队伍。由于治安形势不断恶化,维护京城治安成为一项苦差,不断有官兵因为巡缉不力遭到处罚。经各方努力,明初局部参与京城巡逻的京卫军士在成、弘之际正式组成巡捕营,与锦衣卫、兵马司及巡城御史共同承担维护京城安全的职责。京营巡捕营的兵力逐渐增加到万人以上,并于万历十二年与兵马司分工,全面担负起夜间分区巡逻的任务。锦衣官兵则发挥侦缉特长,不限昼夜,且巡捕范围逐渐扩展到查缉交通外夷、伪印伪银等违法行为,与东、西司房的职能有日渐混同的趋势。由于治安形势恶化的原因众多,单纯增加巡查力量治标不治本,京城治安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锦衣卫、兵马司等在重压下,开始陆续出现转移压力乃至从中牟利等腐败问题,并陷入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衣卫 京城 治安 坐城校尉 巡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京师治安防务机构步军统领衙门述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屈春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68-70,共3页
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都的安全,建有治安机构。清代同样如此,它在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于京师(北京)设立了步军统领衙门,统管着京师八旗的步军和京城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专掌缉捕盗贼,稽察奸宄,维持治安,巡视民情、消除... 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都的安全,建有治安机构。清代同样如此,它在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于京师(北京)设立了步军统领衙门,统管着京师八旗的步军和京城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专掌缉捕盗贼,稽察奸宄,维持治安,巡视民情、消除火灾等项工作,对维护京师安全和王朝统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设官、兵额及所管事务清初,设步军统领1人,左右翼总尉各1人,以及步军校、笔帖式诸官员,专管统辖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兵,定为二品衙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军统领衙门 八旗 历史经验 京师 维持治安 军校 我国古代 巡捕 清代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方旅社事件若干史实的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仲彬 《史学集刊》 1983年第1期43-48,共6页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会同帝国主义租界巡捕房,以东方旅社逮捕为开端,五天之内分别在十几个处所逮捕了三十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解押到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关键词 警备司令部 上海市公安局 共产党员 旅社 秘密杀害 国民党 看守所 巡捕 帝国主义 反动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是一种缘?
8
作者 沈关宝 李聆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英国女人 寄宿处 利物浦 外国人 风俗习惯 香港 巡捕 每个星期 婚姻登记处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在上海参加鲁迅先生的追悼会
9
作者 杜松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7-47,共1页
1936年,我在上海从事新文学运动。10月19日上午,住在一起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鲁迅先生逝世了。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快呢?因为我们旁边住着一位木刻家力群同志,鲁迅先生一逝世。就有一辆汽车来接他去为鲁迅先生画遗容。 鲁迅的遗体安放在“万... 1936年,我在上海从事新文学运动。10月19日上午,住在一起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鲁迅先生逝世了。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快呢?因为我们旁边住着一位木刻家力群同志,鲁迅先生一逝世。就有一辆汽车来接他去为鲁迅先生画遗容。 鲁迅的遗体安放在“万国殡仪馆”里,悼念活动举行了三天。这三天我跟同房间的搞新文字运动的同志每天都去参加悼念活动。殡仪馆那里真是人山人海,一条马路都断绝交通了,外国巡捕在维持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先生 追悼会 殡仪馆 遗容 新文字运动 同房间 力群 巡捕 新文学运动 维持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上海公共租界警政机构的医疗状况
10
作者 朱德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93-94,共2页
近代中国最大的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它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工部局。局内设立的警务处是沪上外国侨民、中国居民用自己的钱兴办的治安机构,拥有大量的警察武装人员,俗称巡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使租界成为安宁的居住与贸易区域、保卫本国富... 近代中国最大的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它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工部局。局内设立的警务处是沪上外国侨民、中国居民用自己的钱兴办的治安机构,拥有大量的警察武装人员,俗称巡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使租界成为安宁的居住与贸易区域、保卫本国富商大贾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取缔危及租界治安的现行犯罪活动。虽在民国初年已出现命盗大案”十案几难一破”的局面,但工部局警务处会同卫生处对警政机构的医疗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绩卓着。前人在这方面没有留下专文,我们想在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租界 警政 工部局 医疗状况 巡捕 三十年代 警员 警务人员 诊所 监狱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罗淑的两个短篇
11
作者 艾以 《当代文坛》 1984年第7期57-58,共2页
近年来,为了编辑《罗淑研究资料》,我和其他三位同志对罗淑的有关作品和资料作了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在四川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的同志们的支持下,从旧杂志上发现两篇罗淑的短篇小说:《八月十三日的早晨》和《被难者》。由于时间久远,更... 近年来,为了编辑《罗淑研究资料》,我和其他三位同志对罗淑的有关作品和资料作了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在四川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的同志们的支持下,从旧杂志上发现两篇罗淑的短篇小说:《八月十三日的早晨》和《被难者》。由于时间久远,更因发表在抗日战争山河破碎的战乱时期,时局动荡不安,这两个短篇,几乎为今天的人们所遗忘而险遭湮没,因此,这一发现,十分令人高兴。 罗淑(1903—1938)是三十年代一位四川籍女作家,她的创作生涯极为短暂,从一九三六年九月发表第一篇作品《生人来》,到她一九三八年二月病逝于成都,前后仅两年多时间。罗淑的作品,在她去世之后,陆续由巴金整理、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淑 巡捕 作品 弄堂 创作生涯 短篇小说 战区 巴金 三十年代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