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支持者反对关闭州档案馆
- 1
-
-
-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0,共1页
-
文摘
继加拿大图书档案馆被大幅裁减经费后,日前,乔治亚州秘书BrianKeJnp声明,关闭州档案馆是缩减预算最好的选择。不过,近100个档案馆支持者在州议会大厦集结示威,反对州秘书不顾法律规定强行对外关闭档案馆。
-
关键词
档案馆
支持者
关闭
美国
乔治亚州
法律规定
加拿大
州议会
-
分类号
G271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克林顿:从“孩子州长”到青年总统
- 2
-
-
作者
刘世海
张帅增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1-43,共3页
-
文摘
1992年11月3日,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揭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当时46岁,是美国历史上三位最年轻的总统之一。一、勇往直前的竞争精神克林顿于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市,家境贫寒,在他出生之前的3个月,父亲就因车祸离开了人世。克林顿从小寄养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一家善良宽厚的品德以及周围穷苦黑人的影响,使走上政坛的克林顿始终能与黑人民众和广大的下层民众保持较好的关系。
-
关键词
阿肯色州
竞争精神
州议会
布什政府
内外政策
下层民众
世界政坛
四年
理想主义色彩
小石城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美国职业教育《史密斯-休斯法》中译本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弛
高玲
张斌贤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89-92,97,共5页
-
基金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美国教育思想史”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法案的宗旨在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联邦与州合作共同促进农业、商业和工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培养职业科目教师的相关规定,确定拨款承担比例及经费使用规范。第1条,经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授权,在财政部可支配资金范围内,对本法案第2、3、4条所涉经费的年度拨款额度加以规定,经费将分拨到各州,用于联邦与州合作共同支付农科的教师、学监(supervisor)、负责人(director)的工资;支付商业、家政、工业科教师的工资。
-
关键词
美国职业教育
可支配资金
director
美国国会
年度拨款
支出费用
州议会
家政管理
当地社区
职业课程
-
分类号
G719.2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政党生态的新演进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鲍永玲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德国洪堡大学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课题"认知理论视野下的德国启蒙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Deutsche Aufklrung in Chinesischer Perspektive"(项目编号:2015010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德国难民危机激化的背景下,带有反泛欧主义色彩的德国选择党在三州选举中强势崛起,德国左翼政党和传统大众政党却显出明显颓势。这一趋势显示,伴随着欧洲各国右翼思潮涌动,一直受到压制的德国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在二战后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以新的形态再次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德国选择党崛起的原因,可从难民危机助推、民众心理需求、左派意识形态固化和传统政党精英化等四方面来分析。该右翼政党的成功将激起德国政坛的巨大漩涡,冲击德国目前的主流左翼意识形态,并将逐步改变德国目前的政党生态格局。
-
关键词
难民危机
德国选择党
三州议会选举
民族主义
-
分类号
D50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德国的图书馆和文献科学大学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拜兰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1983年第3期8-,83,共2页
-
文摘
1981年7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北莱茵河威斯特法伦州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改革高等教育规则的法规,将该州的图书馆学校改成图书馆和文献科学大学。几年来,经过正式培训,证明这些图书馆和文献管理人员已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同时,强调统一的培训制度。为此。
-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大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文献
改革高等教育
科学
德国
培训制度
莱茵河
州议会
-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
-
题名英美两党制的比较研究
- 6
-
-
作者
任东来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0-43,共4页
-
文摘
两党制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一种重要类型,存在于两个最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美国。比较这两个国家中两党制的异同,研究这种异同产生的根源,无疑是项有意义的工作。国内学者对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着墨颇多,而对它们的不同之处似有忽视,本文力图从异处着眼,在共同中求不同。
-
关键词
政党制度
政党组织
选人
财产资格
总统大选
全国性政党
纪律约束
总统选举
改革法
州议会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比尔·克林顿生涯(6)
- 7
-
-
作者
汤国维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2-24,共3页
-
文摘
八、克林顿的麻烦事 1984年,时年37岁的克林顿要第4次竞选州长,争取他的第3个任期。这次,他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一项教育革命计划。但克林顿有许多麻烦事。除了教育方面的麻烦事外,还有自己家中的一些严重麻烦:他的弟弟小罗杰·克林顿深深卷入非法贩毒活动。州警察局和其他调查人员几个月来一直监视着小罗杰·克林顿。当小罗杰·克林顿参与严重的可卡因贩卖活动的罪行被证实时,州警察局决定通知比尔·克林顿。州长为此而心神不宁。他要州警察局继续调查,以便取得各方面的证据。克林顿说:“我不能把此事告诉母亲或继父,也不能告诉我的弟弟。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必须做的正当的事情。”
-
关键词
告诉我
总统候选人
总统竞选
罗杰
美国国会
州议会
教育革命
侯赛因
教育标准
位州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比尔·克林顿生涯(5)
- 8
-
-
作者
汤国维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4-26,共3页
-
文摘
七、教育革命 1983年1月,克林顿为开始其州长第二任期而发表就职演说。他把演说重点集中于因全国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商造成的困境上。他说,他首要的任务是要“使人们重新工作”,但“从长远来看,教育是我们经济复兴的关键,是我们不断谋求繁荣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把有限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扩大贫困的小的学区的教育机会;改善职业教育和高技术教育计划,并使之多样化;也许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如果在基本技能方面不行,我们的人民就不能继续取得更先进的成就。”这个月还举行了议会例会,提出了要调整学区的几个议案。与此同时,阿肯色州高等法院有一项诉讼案,要求所有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管他们地区的经济状况如何。
-
关键词
高等法院
教师待遇
就职演说
经济复兴
阿肯色州
州议会
经济衰退
教育标准
蒙蒂塞洛
教育革命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熊狮之争”
- 9
-
-
作者
王维达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0-11,共2页
-
文摘
自1989年11月柏林墙倒下,两德步入统一之路起,德国统一后的迁都问题就已提出。在德国正式统一后明确将柏林定为正式首都,但对联邦政府机构是否全部迁至柏林,则众说纷纭。最近,由于将在今年6月作出正式迁址决定,“熊狮之争”,即波恩与柏林作为政府驻地之争日趋激烈(波恩城徽为狮,柏林城徽为熊)。各党各派、各阶层出于种种考虑对此各持己见,相持不下。
-
关键词
联邦政府机构
政府驻地
州议会
政治经济状况
国内政治
历史感
集权主义
经济发展
利益分析
最佳方案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试析美国的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内政外交之影响
- 10
-
-
作者
陈东晓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3期3-5,共3页
-
文摘
11月9日,美国中期换届选举揭晓,在包括联邦参议院(35席)、众议院(全部435席)、36个州的州长及各州议会的角逐中,民主党全面败北。在参议院中,共和党净得9席,以53比47的优势升为参院多数党;在众议院中,共和党人从民主党手中夺得52个席位。
-
关键词
共和党人
内政外交
多数党
州议会
克林顿政府
社会福利政策
选举人
内外政策
力量对比
赫尔姆
-
分类号
D7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进入联邦议院以后的绿党
- 11
-
-
作者
张祖谦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9期6-7,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绿党在联邦德国政坛上异军突起,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去年3月联邦大选中,绿党以5.6%的得票率进入了联邦议院,占有28席(包括西柏林绿党的一席),打破了20多年来联邦议院内传统的三党格局。在今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绿党又超过自民党成为联邦德国在欧洲议会中的第三大党。绿党进入联邦议院后,给沉闷而保守的联邦议院带来了一些新气象。首先,绿党议员给人以“廉洁奉公”的形象。按规定,联邦议员每年可以领取94。
-
关键词
欧洲议会选举
政治力量
社民党
保守的
巴斯蒂安
政治派别
州议会
特权思想
轮换制
社会公正
-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一个克格勃“鼹鼠”是怎样暴露的?
- 12
-
-
作者
汤国维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期13-15,3,共4页
-
文摘
克格勃官员尤尔琴科判逃后供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有苏联的"鼹鼠",于是美国反间谍部门展开了紧张的内部调查......。
-
关键词
美国中央情报局
苏联人
华德
玛丽
联邦调查局
里根总统
州议会
间谍活动
梵蒂冈博物馆
卜正
-
分类号
E87
[军事—军事情报学]
E87
[军事—军事情报学]
-
-
题名施密特政府面临的挑战
- 13
-
-
作者
李敏焘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2年第29期2-7,共6页
-
文摘
从一九八○年十月西德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再次组阁以来,无论是在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之间,还是在社会民主党内部,关于内外政策方面的分歧日益加深。施密特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前途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来自自由民主党的挑战一九八○年十月西德举行大选。由于联邦议院中没有一个政党得到绝对多数,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单独组织政府。
-
关键词
施密特
自由民主党
社民党
内外政策
绝对多数
一九
州议会
执政联盟
基督教民主联盟
地方选举
-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外国留美学生为何受到限制
- 14
-
-
作者
闻舟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23期21-,共1页
-
文摘
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有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是美国重要的文化中心。近年来,到该市高等院校就读的外国学生数量激增,引起一些当地人士的忧虑。前不久,州议会通过了一项提高公立大学外国留学生学费的立法。今年6月由州长签署后成了法律。这样,从1988年起,外国留学生必需支付的费用要比美国学生多38%。对外国留学生的不满和限制在美国其他地方也有。路易斯安那州也增加了外国留学生的学费。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大学接受了一名来自富士胶卷公司的日本研究生。伊斯曼柯达公司担心其竞争对手富士公司窃取商业情报,扬言要撤回它的250名学生。
-
关键词
留美学生
外国留学生
公立大学
美国学生
外国学生
罗彻斯特大学
富士公司
伊斯曼
商业情报
州议会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赫尔穆特·科尔
- 15
-
-
作者
李敏焘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9期12-13,共2页
-
文摘
定于10月7日访问中国的联邦德国总理、基民盟主席赫尔穆特·科尔在联邦德国的政坛上已活跃了20多年。 1930年4月3日,科尔诞生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他17岁还在文理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基督教民主联盟。1950年中学毕业,到法兰克福和海德堡的大学里学习历史和政治,大学期间就成为法尔茨地方基民盟执委会成员。1955年当选为基民盟莱茵兰-法尔茨州执委会成员。1959年,进入莱茵兰-法尔茨州议会。1963年当选为州议会基民盟党团主席。1969年当选为基民盟联邦副主席。
-
关键词
莱茵兰
文理中学
穆特
州议会
基督教民主联盟
路德维希
社民党
副主席
日夫科夫
昂纳克
-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在美国的阿拉伯人
- 16
-
-
作者
谢国寺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89年第1期63-64,共2页
-
文摘
15世纪末,美洲大陆发现后,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陆续来到这块新大陆,到1986年,在美国的阿拉伯人已逾300万。阿拉伯人迁美过程及现状阿拉伯人的大规模迁美活动于19世纪50年代开始,因此美国社会将他们称作美国的新侨民。在这一迁徙过程中出现过4个高潮:1890~1912年为第一个高潮。
-
关键词
美洲大陆
阿以冲突
阿拉伯文化
黎巴嫩人
迁徙过程
总统候选人
伊斯兰文化
州议会
也门人
大城市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
-
题名红颜丑祸——美国电影故事
- 17
-
-
作者
陈涛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0-31,共2页
-
文摘
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一对年龄悬殊的男女正在亲热地偎依谈笑,似乎是一对情侣。他们边说边走出别墅的大门,场外停着一辆高级小轿车,他俩钻进小车,很快消失在马路的尽头。在不远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旁,另一辆奔驰牌豪华轿车也发动了马达,紧紧尾随着前面的小车。它们相距五公尺,车上有人端着红外线摄影机,长焦距镜头对准了前面轿车上的男女,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留下了他们俩一叠合影的相片。前辆车内的中年妇女名叫纪卡莲。她是州议会议员,又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她正在参加竞选检察长的竞选仪式。“司法平等,法律对每个公民应当一视同仁……。”这是她的竞选口号。
-
关键词
电影故事
加利福尼亚州
长焦距镜头
州议会
尼亚
杜尔
不要忘了
电梯口
新闻人物
电梯门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世界绿色组织简介
- 18
-
-
作者
陈华湘
-
出处
《绿色大世界》
1996年第3期40-40,共1页
-
文摘
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空前的污染,所以善良的人们便成立了各种名目不同的绿色组织,来挽救唯一的地球,使人们平平安安地生活,享受天赐的和平乐趣。 1970年首先在加拿大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他们的宗旨是反对核污染,反对捕捉鲸鱼,反对污染海域、空间和陆地。该组织成立至今,已发展到50多万名成员,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
-
关键词
绿色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
核污染
有毒物质
州议会
环境税
一次性塑料
帕多
政治力量
化学农药
-
分类号
X-4
[环境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