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印刷出版工作实践——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例
1
作者 苏杭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5期137-139,共3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印刷出版革命实践,是动员反抗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客观需要。在根据地红色印刷出版实践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自身领导的革命武装作为先行力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组织民众走出一条...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印刷出版革命实践,是动员反抗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客观需要。在根据地红色印刷出版实践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自身领导的革命武装作为先行力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组织民众走出一条党政军民一体化的红色印刷出版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下,川陕革命根据地印刷出版工作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印刷出版工作的重要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色印刷 红色出版 宣传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歌谣视角下川陕苏区军民关系的现实启示
2
作者 赵雯祺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在红四方面军带领川陕边区人民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以生活纪实性、政治宣传性、军民互动性为特点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在激发民众革命热情、推动革命政策宣传、提升民众对红军的认同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红四方面军带领川陕边区人民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以生活纪实性、政治宣传性、军民互动性为特点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在激发民众革命热情、推动革命政策宣传、提升民众对红军的认同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红色歌谣的视角下研究探讨川陕苏区军民关系建设,为新时期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提供有益的现实启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川陕苏区 军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水流域古城镇防御空间营建研究——以宋元明清川陕鄂地区城镇为例
3
作者 胡根根 张卫 卓怡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8,共11页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布局特点,以川陕鄂地区城镇为重点,结合两宋兵书、明清方志城池图等史料,从人居环境安全防御的视角,考证宋元对峙与明清动荡时期汉水流域古城镇的防御格局与空间特征,探究汉水流域山水人居防御环境适应性演变过程,提炼山水人居防御空间营建智慧。这对丰富古代人居环境防御史中地方城市规划经验,推进宋元城池防御空间结构复原,认识明清城墙军事建筑遗产防御空间要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人居环境 防御空间 川陕鄂地区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革命老区利用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4
作者 张婷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2期199-201,共3页
红色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出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红色产业、红色人才、红色宣传、红色生态等不同形态。在川陕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红色资源的开... 红色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出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红色产业、红色人才、红色宣传、红色生态等不同形态。在川陕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实践创新也面临着联动开发有待提升、品牌打造尚有欠缺、推广人才较为稀缺等困境。为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健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联开机制、强化品牌塑造、培养人才队伍等路径,进一步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川陕革命老区 联动开发 内生动力 红色文化资源 品牌打造 实践创新 培养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苏区红色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价值研究
5
作者 朱社员 向舒驿 《黄河之声》 2024年第8期118-120,共3页
在川陕苏区,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红色音乐。本文基于梳理川陕苏区红色音乐的形成原因,是革命斗争的需要、深受地方文化影响和党的宣传教育政策在川陕苏区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红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在川陕苏区,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红色音乐。本文基于梳理川陕苏区红色音乐的形成原因,是革命斗争的需要、深受地方文化影响和党的宣传教育政策在川陕苏区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红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炼川陕苏区红色音乐的鲜明特点,具有政治性、群众性、革命性和地域性。从而归纳川陕苏区红色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色音乐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公路开通前的蜀道交通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梁中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4-44,共11页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交通 连云栈道 金牛古道 川陕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成友 杜浩 +6 位作者 吴金明 成为为 杨焕超 张辉 刘志刚 周琼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的孵化率,其中,24 h黑暗组的孵化率为(63.75±3.31)%,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24 h弱光组的孵化率为(82.08±2.6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各个试验组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死亡率高度一致,死亡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细胞期-囊胚早期和孵化期。从孵出时间来看,24 h黑暗组和24 h弱光组的孵出时间略早于其他2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历时23.5 d(24 h黑暗)、25.5 d(12 h黑暗∶12 h强光)、25.5 d(24 h强光)和24.5 d(24 h弱光)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 受精卵 孵化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哲罗鲑的生存危机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申志新 唐文家 李柯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8,60,共5页
川陕哲罗鲑(HuchobleekeriKimura)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对川陕哲罗鲑开展多次专项调查,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川陕哲罗鲑在青海、陕西、四川有广泛分布,目前仅在青... 川陕哲罗鲑(HuchobleekeriKimura)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对川陕哲罗鲑开展多次专项调查,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川陕哲罗鲑在青海、陕西、四川有广泛分布,目前仅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不足80km的玛柯河有分布,且数量极为稀少。通过对川陕哲罗鲑及其栖息地的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川陕哲罗鲑分布的历史变化,数量锐减的原因,并就保护川陕哲罗鲑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生存危机 保护 生态学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川陕苏区红军石刻看劳动者解放蓝图 被引量:12
9
作者 蔡东洲 黄涓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13,F0003,共11页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留下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石刻。这些红军石刻为劳动者描绘出一幅以"建立民主政权"、"拥有生活保障"、"享有工作权益"为主题的解放蓝图。这幅蓝图既是当时川陕苏区创建、巩固和发...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留下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石刻。这些红军石刻为劳动者描绘出一幅以"建立民主政权"、"拥有生活保障"、"享有工作权益"为主题的解放蓝图。这幅蓝图既是当时川陕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现在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 川陕苏区 解放蓝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辚 石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英勇作战和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努力斗争使川陕苏区在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间稳定地存在了大约两年多时间,为发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英勇作战和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努力斗争使川陕苏区在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间稳定地存在了大约两年多时间,为发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川陕苏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军队医院和地方医院相互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建立起一套常态化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 苏区 医疗 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水上游古城镇防御体系变迁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川陕战区汉中古城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 胡根根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文章聚焦于汉中古城适应性变迁过程,在详细明晰了汉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及区域性防御形成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汉中古城防御空间构成要素解析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分层级解读古城的选址布局、地理环境与城郭防御、街巷防御、建筑防御以及军事策略的空间特征演化模式,并根据汉中古城的防御空间适应性演化模式,对古城更新与生长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上游 川陕战区 汉中古城 适应性变迁 防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维 朱姣姣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6-108,116,共4页
社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川陕革命根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革命斗争实际情况,通过组建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开展识字教育、设置俱乐部等措施,在根据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社会教育运动。这一系列历史举措... 社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川陕革命根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革命斗争实际情况,通过组建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开展识字教育、设置俱乐部等措施,在根据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社会教育运动。这一系列历史举措的施行,既改善了根据地民众受教育状况,提升了文化素养,又增强了其革命积极性,基本达到了苏区政府发展社会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 社会教育 历史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的川陕战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中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2-36,54,共6页
南宋立国于东南,非常重视川陕:川陕是南宋朝廷号令中原之地,"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川陕是南宋文人魂牵梦绕之地,"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川陕是南宋人民无法割舍之地,"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川陕捍卫了南宋半... 南宋立国于东南,非常重视川陕:川陕是南宋朝廷号令中原之地,"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川陕是南宋文人魂牵梦绕之地,"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川陕是南宋人民无法割舍之地,"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川陕捍卫了南宋半壁河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川陕 关中 蜀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军事工业述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车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54-58,共5页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与党和红军生存最为密切的军工技术,建立起一个简陋但实用的军工体系,在教育、管理、创新...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与党和红军生存最为密切的军工技术,建立起一个简陋但实用的军工体系,在教育、管理、创新上走出一条特色道路,丰富了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工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 苏区 军事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川陕苏区解决食盐紧缺的对策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家仁 《盐业史研究》 1992年第2期58-60,共3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徐向前同志为首的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了川陕苏区(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苏区极盛时期,辖20多个县,六百多万人口,面积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苏区。新生的红色政权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徐向前同志为首的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了川陕苏区(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苏区极盛时期,辖20多个县,六百多万人口,面积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苏区。新生的红色政权成立时,不仅遭到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面临重重困难,盐荒是当时的最大难题。盐巴是生活的必须品,几百万军民无食盐供应,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生活,影响群众情绪,影响革命战争,食盐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徐向前 苏维埃政府 极盛时期 群众情绪 必须品 动员群众 政治问题 中共川陕省委 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川陕苏区红军时期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静 《小康》 2017年第17期86-89,共4页
1932年12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两个月转战数千里来到川北,建立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伤病员与日俱增,而西药、西医奇缺,这时候民间中草药和乡村中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药 红军时期 川陕苏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 方面军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军精神及对振兴川陕革命老区的时代价值
17
作者 何立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53-55,共3页
红军精神是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精华,具有引导、凝聚、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红军精神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对红军精神的形成... 红军精神是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精华,具有引导、凝聚、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红军精神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对红军精神的形成以及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把红军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相结合,突出红色文化对老区建设的指导意义,揭示了红军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精神 红军队伍 川陕革命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与巴中——川陕革命老区的双子星座
18
作者 梁中效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汉中与巴中是古代秦巴文明的双子星座;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由汉中到巴中,使二者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时代的双子星座;新时期丝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二者成为秦巴脱贫致富的双子星座;秦巴扶贫攻坚规划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规... 汉中与巴中是古代秦巴文明的双子星座;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由汉中到巴中,使二者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时代的双子星座;新时期丝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二者成为秦巴脱贫致富的双子星座;秦巴扶贫攻坚规划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使二者成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双子星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巴中 秦巴山地 川陕革命老区 双子星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金莲花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佳云 陈炼红 +1 位作者 王琳琳 张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为优化川陕金莲花黄色素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以干燥的川陕金莲花粉末为原料,经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同时测定川陕金莲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陕金莲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g/mL... 为优化川陕金莲花黄色素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以干燥的川陕金莲花粉末为原料,经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同时测定川陕金莲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陕金莲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该色素属水溶性色素,耐热性强,除Al 3+外,其余金属离子对其影响不大,并在还原剂下有较好的稳定性,但食盐对其有减色作用,蔗糖和山梨酸钾添加剂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川陕金莲花黄色素都有较强的稳定性,DPPH·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7%和35.7%,但低于V C。综上所述,优化的川陕金莲花黄色素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川陕金莲花黄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为川陕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金莲花 黄色素 正交试验 稳定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特色小镇助推区域发展路径的探研——以川陕革命老区为例
20
作者 陈熙隆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24期26-28,共3页
智慧特色小镇是时代所需,经济发展所向。智慧特色小镇内涵丰富,外延甚广;川陕革命老区智慧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智慧特色小镇能够助推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智慧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 智慧特色小镇是时代所需,经济发展所向。智慧特色小镇内涵丰富,外延甚广;川陕革命老区智慧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智慧特色小镇能够助推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智慧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战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特色小镇 路径 川陕革命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