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经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追忆与怀旧叙写,它足以使创作成为对落魄现实的诗意慰藉,并由此而重建生命的意义;之二是情调化抒写,它能将寂寞与忧伤的情致、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诉求以及文字蕴涵的韵味、妙趣融合一体。其次,相容性的另一表现是"物哀化"叙事。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物感说"与日本传统艺术的"物哀美"兼容互洽的结晶。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和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中,"物哀化"创作表达的是传统的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失乐园意味和挽歌风貌。正是在东方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悒类创作既有川端康成式色调,更有其本土化的生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语境
川端康成式忧悒
20世纪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经建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1,共8页
文摘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追忆与怀旧叙写,它足以使创作成为对落魄现实的诗意慰藉,并由此而重建生命的意义;之二是情调化抒写,它能将寂寞与忧伤的情致、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诉求以及文字蕴涵的韵味、妙趣融合一体。其次,相容性的另一表现是"物哀化"叙事。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物感说"与日本传统艺术的"物哀美"兼容互洽的结晶。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和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中,"物哀化"创作表达的是传统的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失乐园意味和挽歌风貌。正是在东方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悒类创作既有川端康成式色调,更有其本土化的生成特性。
关键词
东方语境
川端康成式忧悒
20世纪中国文学
Keywords
oriental context
Kawabata's melancholy tone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分类号
I31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杨经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