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志琼
包维楷
+1 位作者
吴福忠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31-1939,共9页
植物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研究是种群更新和植被恢复的重要内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两种乡土灌木(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的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特征。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产量较高,分别为(627±216)和(7832±4347)果/丛,但种...
植物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研究是种群更新和植被恢复的重要内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两种乡土灌木(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的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特征。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产量较高,分别为(627±216)和(7832±4347)果/丛,但种子质量较差,饱满率分别为(49.62±1.03)%和(73.83±3.42)%,活力为(32.25±0.67)%和(55.38±2.5)%。黄蔷薇种子产量和活力低于川滇蔷薇,但其种子重量和休眠程度却远高于川滇蔷薇。两种蔷薇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相似:在水平分布上,离植株基部越近,种子密度越高;在垂直分布上,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库密度均较高,分别为(560±90)粒m2和(1955±235)粒/m2,但活力种子数量较少,分别为(26±4)粒/m2和(152±18)粒/m2,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黄蔷薇(60.6%)较川滇蔷薇(18.4%)高,可萌发的种子,两者分别为(10±1)粒/m2和(124±14)粒/m2。黄蔷薇(65.3%)的种子库中被啮齿动物取食的比例较川滇蔷薇(0.5%)高。两种蔷薇的幼苗密度差异不大,黄薇幼苗密度((4.28±0.49)株/m2)略小于川滇蔷薇((5.24±1.28)株/m2)。幼苗组成的总体趋势是高度级低的幼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且Ⅰ级幼苗数显著高于较其他级幼苗数。研究表明,两种蔷薇种子存在休眠,能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特征对种子库和幼苗库具有深刻影响。两种蔷薇更新状况不佳,比较而言,黄蔷薇更新较川滇蔷薇好。黄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动物对种子的破坏,而川滇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幼苗存活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黄
蔷薇
川滇蔷薇
更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生长与繁殖特征的地理空间差异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志琼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92-2201,共10页
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种群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川滇蔷薇在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在流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广泛分布于四大流域,海拔范围1700m至3...
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种群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川滇蔷薇在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在流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广泛分布于四大流域,海拔范围1700m至3700 m,所调查的18个种群生长状况良好,株高2 m以上,明显高于群落中的其他灌木。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理位置(流域、纬度、经度、海拔)和土壤(全碳、总有机碳、全氮、pH值)是影响川滇蔷薇生长繁殖的主要因子,其中地理位置的影响更大。生长特征包括株高、地径和冠幅在18个种群间差异显著,但在不同的流域间差异不显著。丛萌生数在种群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较其他生长特征弱,但丛萌生数在不同流域间差异显著:岷江流域显著大于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显著大于大渡河流域。与生长和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特征表现出更强的空间差异性,果实重量、瘦果重量以及种子活力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果实重量和种子活力在不同流域间差异显著,但瘦果重量在流域间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川滇蔷薇生长和繁殖特征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存在较强空间差异性,较强无性繁殖是种群持续存活的保证,而有性繁殖及其强烈的空间差异为种群适应多变环境以及地理空间扩展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地理位置
土壤特征
川滇蔷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志琼
何其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037-6045,共9页
通过测定横断山区干旱河谷18个川滇蔷薇种群新采集种子以及低温层积8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分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与种子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阐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个川滇蔷薇...
通过测定横断山区干旱河谷18个川滇蔷薇种群新采集种子以及低温层积8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分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与种子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阐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个川滇蔷薇种群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休眠,新采集种子发芽率变化幅度大,为15.8%±5.0%至82.7%±2.3%,发芽速度指数范围:2.3%±0.2%至5.3%±0.5%。不同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差异显著。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在流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流域。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随着采集地点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即种子休眠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低温层积8周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但减弱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流域以及海拔间的差异。偏相关分析表明:瘦果皮厚度与新采集种子萌发速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与发芽率以及发芽速度之间关系最为密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为年降水量,与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存在较强地理空间差异。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以及植物自身特征瘦果皮厚度是引起种子休眠与萌发地理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蔷薇
地理空间差异
干旱河谷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蔷薇的种下分类系统和表型变异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旻
李慧敏
+4 位作者
杨维
杨锦红
陈敏
李进昆
蹇洪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12-119,共8页
为明确川滇蔷薇种内的表型变异程度以及基于形态的种下分类系统是否真实反映了其遗传变异,用2个单拷贝核基因(GAPDH和ncp GS)和43个形态特征对川滇蔷薇(来自横断山地区的38个居群及来自安徽的1个居群)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研究其表型...
为明确川滇蔷薇种内的表型变异程度以及基于形态的种下分类系统是否真实反映了其遗传变异,用2个单拷贝核基因(GAPDH和ncp GS)和43个形态特征对川滇蔷薇(来自横断山地区的38个居群及来自安徽的1个居群)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和表型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是横断山地区的特有种,安徽没有川滇蔷薇分布。分子和形态聚类中川滇蔷薇的居群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地理距离或4个变种的种下分类系统进行聚类,说明川滇蔷薇的变种不是独立的演化单元,而是对横断山地区复杂多变的生境条件的表型可塑性反应。27个直接数量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36%,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川滇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蔷薇
种下分类
表型变异
单拷贝核基因
形态特征
亲缘关系
地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吴宁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31-1939,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XB2-02)
国家"西部之光"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台站基金茂县生态站共同资助项目
文摘
植物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研究是种群更新和植被恢复的重要内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两种乡土灌木(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的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特征。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产量较高,分别为(627±216)和(7832±4347)果/丛,但种子质量较差,饱满率分别为(49.62±1.03)%和(73.83±3.42)%,活力为(32.25±0.67)%和(55.38±2.5)%。黄蔷薇种子产量和活力低于川滇蔷薇,但其种子重量和休眠程度却远高于川滇蔷薇。两种蔷薇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相似:在水平分布上,离植株基部越近,种子密度越高;在垂直分布上,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库密度均较高,分别为(560±90)粒m2和(1955±235)粒/m2,但活力种子数量较少,分别为(26±4)粒/m2和(152±18)粒/m2,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黄蔷薇(60.6%)较川滇蔷薇(18.4%)高,可萌发的种子,两者分别为(10±1)粒/m2和(124±14)粒/m2。黄蔷薇(65.3%)的种子库中被啮齿动物取食的比例较川滇蔷薇(0.5%)高。两种蔷薇的幼苗密度差异不大,黄薇幼苗密度((4.28±0.49)株/m2)略小于川滇蔷薇((5.24±1.28)株/m2)。幼苗组成的总体趋势是高度级低的幼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且Ⅰ级幼苗数显著高于较其他级幼苗数。研究表明,两种蔷薇种子存在休眠,能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特征对种子库和幼苗库具有深刻影响。两种蔷薇更新状况不佳,比较而言,黄蔷薇更新较川滇蔷薇好。黄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动物对种子的破坏,而川滇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幼苗存活定居。
关键词
干旱河谷
黄
蔷薇
川滇蔷薇
更新
植被恢复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generation
R.hugonis
R.soulieana
dry valle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生长与繁殖特征的地理空间差异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志琼
包维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92-220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297)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LVEC-2012KF04)
文摘
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种群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川滇蔷薇在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在流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广泛分布于四大流域,海拔范围1700m至3700 m,所调查的18个种群生长状况良好,株高2 m以上,明显高于群落中的其他灌木。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理位置(流域、纬度、经度、海拔)和土壤(全碳、总有机碳、全氮、pH值)是影响川滇蔷薇生长繁殖的主要因子,其中地理位置的影响更大。生长特征包括株高、地径和冠幅在18个种群间差异显著,但在不同的流域间差异不显著。丛萌生数在种群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较其他生长特征弱,但丛萌生数在不同流域间差异显著:岷江流域显著大于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显著大于大渡河流域。与生长和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特征表现出更强的空间差异性,果实重量、瘦果重量以及种子活力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果实重量和种子活力在不同流域间差异显著,但瘦果重量在流域间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川滇蔷薇生长和繁殖特征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存在较强空间差异性,较强无性繁殖是种群持续存活的保证,而有性繁殖及其强烈的空间差异为种群适应多变环境以及地理空间扩展提供了遗传基础。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地理位置
土壤特征
川滇蔷薇
Keywords
dry valley
location
Rosa soulieana
soi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志琼
何其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037-604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7YFC0505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297)。
文摘
通过测定横断山区干旱河谷18个川滇蔷薇种群新采集种子以及低温层积8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分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与种子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阐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个川滇蔷薇种群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休眠,新采集种子发芽率变化幅度大,为15.8%±5.0%至82.7%±2.3%,发芽速度指数范围:2.3%±0.2%至5.3%±0.5%。不同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差异显著。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在流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流域。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随着采集地点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即种子休眠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低温层积8周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但减弱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流域以及海拔间的差异。偏相关分析表明:瘦果皮厚度与新采集种子萌发速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与发芽率以及发芽速度之间关系最为密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为年降水量,与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存在较强地理空间差异。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以及植物自身特征瘦果皮厚度是引起种子休眠与萌发地理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川滇蔷薇
地理空间差异
干旱河谷
种子休眠
Keywords
dry valley
geographic variation
Rosa soulieana
seed dormanc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蔷薇的种下分类系统和表型变异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旻
李慧敏
杨维
杨锦红
陈敏
李进昆
蹇洪英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12-11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60198)
文摘
为明确川滇蔷薇种内的表型变异程度以及基于形态的种下分类系统是否真实反映了其遗传变异,用2个单拷贝核基因(GAPDH和ncp GS)和43个形态特征对川滇蔷薇(来自横断山地区的38个居群及来自安徽的1个居群)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和表型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是横断山地区的特有种,安徽没有川滇蔷薇分布。分子和形态聚类中川滇蔷薇的居群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地理距离或4个变种的种下分类系统进行聚类,说明川滇蔷薇的变种不是独立的演化单元,而是对横断山地区复杂多变的生境条件的表型可塑性反应。27个直接数量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36%,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川滇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川滇蔷薇
种下分类
表型变异
单拷贝核基因
形态特征
亲缘关系
地理距离
分类号
Q949.751.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生长与繁殖特征的地理空间差异
周志琼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
周志琼
何其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滇蔷薇的种下分类系统和表型变异
吴旻
李慧敏
杨维
杨锦红
陈敏
李进昆
蹇洪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