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权下的纠偏:全面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整编川军的政治逻辑
1
作者 温艳 李玉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2,共8页
军事整编是南京国民政府整合地方的主要途径,也是国民党中央增强对地方政府纵向约束能力、推行统治意志的保障。1935年国民党中央势力入川,先后对川军进行两期整编。第一期整编中,蒋介石利用刘湘促使其他派系川军缩编,并引发川军内部矛... 军事整编是南京国民政府整合地方的主要途径,也是国民党中央增强对地方政府纵向约束能力、推行统治意志的保障。1935年国民党中央势力入川,先后对川军进行两期整编。第一期整编中,蒋介石利用刘湘促使其他派系川军缩编,并引发川军内部矛盾,为此国民政府成立财监处,在各派川军与驻川国有银行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军费借垫关系。为进一步强化对川省的控制,国民党中央对川军进行二次整编(川康整军),进一步拉大了央地裂隙。刘湘死后,川省失去政治军事中心,蒋介石试图全面控制四川军政大权,但遭到刘湘旧部的竭力反对,最终诱发了严重的政潮。为此,国民政府不得不限缩集权的边界,以政治纠偏维持川局的稳定。在集权的背景下,纠偏作为国民政府处理央地关系的调适机制,在稳定政局、促进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剿共”军事和抗战局势为集权政策的纠偏打开了空间,但复杂的政局和权力关系也影响了纠偏的效果,造成了川军整编的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军整编 纠偏 政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