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磷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嵌锂行为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鸽平 周德瑞 +1 位作者 夏保佳 史鹏飞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7-149,共3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热固性酚醛树脂 ,通过充放电测试确定了合适的碳化温度 ,进而制备出不同含磷量的掺杂酚醛树脂热解碳。研究了磷对硬碳结构及嵌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材料的有序化程度提高 ,磷主要以共价键与碳环相连 ,只有小部分以氧... 采用一步法制备热固性酚醛树脂 ,通过充放电测试确定了合适的碳化温度 ,进而制备出不同含磷量的掺杂酚醛树脂热解碳。研究了磷对硬碳结构及嵌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材料的有序化程度提高 ,磷主要以共价键与碳环相连 ,只有小部分以氧化态存在。电极的可逆容量和充放电效率明显提高 ,其中含磷 0 2 0 (H3PO4占树脂的质量分数 )的碳首次可逆容量为 4 2 7 7mAh/g ,充放电效率为 50 75%。由循环伏安曲线可见 ,不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发生在 0 9V左右的溶剂分解和成膜反应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磷 碳材料 嵌锂行为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锰结核的嵌锂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尤金跨 储炜 +2 位作者 刘德尧 杨勇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7,共4页
研究了天然锰结核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从其组成结构与电化学嵌锂行为作了广泛全面的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锰结核的电化学性质是由钡镁锰矿和水羟锰矿加和的结果 ;锰结核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位在 2 .6V和 3V附近 ,在... 研究了天然锰结核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从其组成结构与电化学嵌锂行为作了广泛全面的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锰结核的电化学性质是由钡镁锰矿和水羟锰矿加和的结果 ;锰结核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位在 2 .6V和 3V附近 ,在 2 .5~ 4.1V之间充放电 2 0 0多次后 ,放电容量降至约 10 1mA/ g ,保持率为 92 .5 % ,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可逆性能 ,表明层状结构的钠水锰矿和水羟锰矿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极材料 ,它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 离子蓄电池 阴极材料 嵌锂行为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炭材料的结构及其嵌锂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宝华 李开喜 +1 位作者 吕春祥 凌立成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68,共3页
以兖州煤为原料 ,在 70 0~ 10 0 0℃下热裂解制备煤基炭材料。氮气物理吸附和X射线衍射分别考察了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微晶结构的变化 ;并将炭材料制作成电极以考察其嵌锂行为。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煤基炭材料的... 以兖州煤为原料 ,在 70 0~ 10 0 0℃下热裂解制备煤基炭材料。氮气物理吸附和X射线衍射分别考察了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微晶结构的变化 ;并将炭材料制作成电极以考察其嵌锂行为。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煤基炭材料的微晶结构变得有序 ,而BET比表面积、孔容以及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呈现下降趋势。在 70 0℃下热裂解所制备的炭材料 ,其放电容量高达 470mAh/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材料 结构 嵌锂行为 离子电池 炭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改性石墨的嵌锂行为
4
作者 李宝华 李开喜 +4 位作者 吕春祥 吴东 凌立成 徐春明 王仁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3-86,共4页
通过浸渍的方法在天然鳞片石墨的表面包覆上一层酚醛树脂,然后在N2保护下于600℃~1 000℃炭化1h制得改性石墨.应用 TG-DTA法研究了酚醛树脂的热失重行为;SEM,XRD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研究了所得改性石墨... 通过浸渍的方法在天然鳞片石墨的表面包覆上一层酚醛树脂,然后在N2保护下于600℃~1 000℃炭化1h制得改性石墨.应用 TG-DTA法研究了酚醛树脂的热失重行为;SEM,XRD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研究了所得改性石墨的表面物理形态、微晶结构及恒电流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在石墨表面的具有无定形结构的酚醛树脂炭能够有效阻止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层状剥落,从而提高了石墨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 酚醛树脂 包膜 离子电池 炭阳极材料 嵌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铁电极在室温熔盐中的嵌锂行为
5
作者 尤金跨 林祖赓 +1 位作者 冯应升 周如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1-405,共5页
采用活性电沉积的方法共沉积硫化铁电极,并研究其在室温熔盐中的嵌锂行为.循环伏安及充放电结果表明,硫化铁电极在室温熔盐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硫化铁嵌锂过程分两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一个可逆反应的过程,而第二... 采用活性电沉积的方法共沉积硫化铁电极,并研究其在室温熔盐中的嵌锂行为.循环伏安及充放电结果表明,硫化铁电极在室温熔盐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硫化铁嵌锂过程分两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一个可逆反应的过程,而第二步为不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铁 室温熔盐 电极 电池 嵌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嵌锂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天齐 闫共芹 王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不同数量的锂离子引起的硅材料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嵌锂过程中形成Li x Si(x=1、2、2.4、4.4)合金相的形成能与电子结构.采用LST/QST方法计算过渡态,模拟合金体相中的锂离子迁移过...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不同数量的锂离子引起的硅材料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嵌锂过程中形成Li x Si(x=1、2、2.4、4.4)合金相的形成能与电子结构.采用LST/QST方法计算过渡态,模拟合金体相中的锂离子迁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锂数量的增加,硅晶胞的体积在不断增大;Li_(x) Si合金相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和硅原子可以自发形成这些合金相,其中Li _(7) Si _(3)合金最容易形成;随着嵌锂量的增加,锂离子在费米能级处s轨道提供的电子数逐渐增加,锂硅合金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数量呈增大趋势,表明锂硅合金的导电性越来越优;常温下Li_(2)Si体相中很难直接形成锂离子空位,但锂离子空位的迁移过程很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负极 硅合金 第一性原理 嵌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