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日报)业务系统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谈建国 邵德民 +1 位作者 黄家鑫 蒋明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6,共4页
介绍了由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开发研制的上海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日报 )系统的整体框架 ,包括数据资料采集、信息交换、预报制作和产品发布子系统。对用于城市空气污染物指数日常预报服务的五种预测模式... 介绍了由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开发研制的上海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日报 )系统的整体框架 ,包括数据资料采集、信息交换、预报制作和产品发布子系统。对用于城市空气污染物指数日常预报服务的五种预测模式和方法及其精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 模型 上海 资料采集 信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北京市PM_(2.5)的削减效果评估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凌慧 曾凡刚 +2 位作者 向伟玲 王自发 杨文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46-2553,共8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模拟了2013年1月10~14日一次典型的大气严重污染过程,并利用同期气象和污染物浓度的小时观测数据验证了NAQPMS的模拟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期间,当仅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模拟了2013年1月10~14日一次典型的大气严重污染过程,并利用同期气象和污染物浓度的小时观测数据验证了NAQPMS的模拟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期间,当仅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一级预警中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4%~10%;当仅实施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1%~6%;当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平均PM2.5小时平均浓度6%~12%,并且PM2.5小时浓度与削减率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即该措施对污染较轻时段PM2.5浓度削减率高于污染峰值时段;若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重污染期间北京小时平均PM2.5浓度20%~35%,且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时段削减效果更加显著,空气质量可提升一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当北京发生重污染时,仅靠北京本地限排限产并不能有效减轻PM2.5浓度,若要有效控制北京重污染,应根据污染物区域输送特征,京津冀地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污染 PM2.5 应急预案 削减效果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大气污染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邱培培 唐晓 +2 位作者 卢苗苗 黄宇 周君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71-578,共8页
以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准,结合《武汉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研究工作,预测了其实施后在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污染源综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方面对武汉市SO_2、NO_x... 以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准,结合《武汉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研究工作,预测了其实施后在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污染源综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方面对武汉市SO_2、NO_x、PM_(10)、PM_(2.5)的减排量.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分析了《达标规划》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实施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达标规划》实施后,2020年武汉市SO2、NO_2、PM_(10)和PM_(2.5)排放量将分别比2014年削减22%~66%、6%~37%、14%~40%和17%~46%;武汉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NO_2和颗粒物年均浓度仍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预测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系统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海涛 刘建国 +4 位作者 李杰 王媛林 晏平仲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区域性影响 PM2.5 数值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杰 吴其重 +2 位作者 高超 王喜全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5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臭氧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臭氧水平输送通道 光化学净生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学军 李杰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5-703,共9页
应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研究了兰州市2006年12月大气污染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峰值在中午的特点,NAQPMS较为合理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分... 应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研究了兰州市2006年12月大气污染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峰值在中午的特点,NAQPMS较为合理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分析表明,在兰州冬季低风速的情况下,逆温出现频次的日变化特征与污染的日变化特征保持一致,说明逆温在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中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 兰州 日变化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会期间NO_2浓度降低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晏平仲 王喜全 +1 位作者 王自发 吴其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5,共7页
2002~2008年,北京市城区和近郊8月的NO2月均浓度大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前5年二者均以每年约10%的降幅下降,2008年发生显著下降,降幅达40%左右。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IAP),采用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估了气象条件与污染... 2002~2008年,北京市城区和近郊8月的NO2月均浓度大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前5年二者均以每年约10%的降幅下降,2008年发生显著下降,降幅达40%左右。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IAP),采用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估了气象条件与污染控制措施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气NO2浓度降低的影响,评估不同污染控制措施对NO2浓度降低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控制措施是NO2浓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面源的污染控制措施对于NO2浓度降低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污染控制措施 北京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