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18
1
作者 王自发 谢付莹 +2 位作者 王喜全 安俊岭 朱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90,共13页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题,得出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输送量不大的结论;在系统中嵌入适合东亚的起沙机制模块,用来模拟沙尘发生、输送及沉降等过程,估算亚洲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地区的输送与沉降通量,为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利用该系统研究沙尘及其土壤粒子对酸雨的中和作用,发现沙尘输送对东亚酸雨的分布影响很大;发展城市尺度高分辨率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使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0 m,并应用于台北高浓度臭氧和PM10的模拟;研究和集成区域及城市尺度大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模拟技术,研制成目前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以探讨不同尺度各种污染(如沙尘暴、城市光化学烟雾、酸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的变化规律。在模式系统中初步建立资料同化模块,开展大气化学成分及沙尘输送模拟的资料同化研究。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未来,系统将集成到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以实现从城市群到全球具有双向耦合功能的模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模式 嵌套网格 大气环境 资料同化 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网格空气质量模式对东亚强沙尘暴的初步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捷 王自发 +3 位作者 朱江 李杰 FANG F PAIN C C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77,共15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应用计算与建模小组(AMCG)研制的有限元流体模式(Fluidity),构建了非结构网格沙尘传输模式(Fluidity-Dust),并模拟再现了2010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应用计算与建模小组(AMCG)研制的有限元流体模式(Fluidity),构建了非结构网格沙尘传输模式(Fluidity-Dust),并模拟再现了2010年3月19-22日东亚强沙尘暴整个暴发、演变的三维立体动态过程,从整体上对这次沙尘事件有了全新的直观认识和了解。通过利用FY-2D卫星沙尘反演资料及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可对模拟结果进行整体上对比验证;同时,利用中国9个城市站点的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日本多个站点的激光雷达资料,逐一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PM10的时空分布以及沙尘传输经过时的垂直分布情况;并与NAQPMS模式的沙尘模拟结果进行了模式间的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均表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能很好地模拟再现整个沙尘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运用自适应变网格技术以实现对沙尘暴的高精度追踪模拟奠定了基础。不同模式比较是量化模拟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以往沙尘输送模式比较研究表明:起沙量模拟的不确定性是沙尘暴数值模拟的最大不确定来源。本文通过两个具有相同起沙方案的模式对同一沙尘事件的模拟,发现不同的平流方案以及不同的沉降计算也会对沙尘过程模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空气质量模式 Fluidity-Dust模式 NAQPMS模式 东亚强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网格化多模式集成空气质量预报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天航 迟茜元 +8 位作者 张碧辉 张恒德 江琪 王继康 饶晓琴 谢超 吕梦瑶 安林昌 南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为降低单个模式预报的不确定性和提高多模式集成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精细化程度,利用Cressman插值初步建立了我国0.25°×0.25°网格化污染物实况。结合4套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均值集成、权重集成和多元线性回归集成... 为降低单个模式预报的不确定性和提高多模式集成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精细化程度,利用Cressman插值初步建立了我国0.25°×0.25°网格化污染物实况。结合4套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均值集成、权重集成和多元线性回归集成分别逐格点建立了集成预报。在预报当天各单一模式和集成方法前50 d预报效果评估基础上,建立了最优集成预报。对2018年12月19—22日一次重污染过程中集成预报的PM 2.5浓度评估结果显示:在污染较重时刻,最优集成预报与观测之间的归一化平均偏差(NMB)值在重污染地区保持在-20%~40%,对污染程度为良及以上区域的预报范围相较于单个模式更接近观测。整个过程中,最优集成在大部分污染区域与观测之间的NMB值为-20%~20%,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35~75μg·m-3,相关系数(R)值大于0.4。相较于所有单一模式和其他集成方法,最优集成在全国最多的格点有着较高的总体评分。在污染最重区域的8个城市,最优集成预报的污染过程平均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比观测时间早1.8和6.9 h。未来需融合卫星反演和地表观测来提高网格化污染物实况的精细化程度,利用降尺度、主客观融合和滚动订正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网格化多模式集成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模式集成 空气质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叉树网格的FDS数值模式在近海水域污染混合区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华祖林 刘晓东 +1 位作者 王童远 路学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10,共6页
鉴于海域覆盖面积大而污水排放形成混合区相对集中的特点,基于四叉树网格布设的思想,分层次对不同研究区域按不同尺度网格对近海水域进行嵌套网格联合布置,重点模拟污水排放形成的混合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odunov型通量差分裂(FDS)... 鉴于海域覆盖面积大而污水排放形成混合区相对集中的特点,基于四叉树网格布设的思想,分层次对不同研究区域按不同尺度网格对近海水域进行嵌套网格联合布置,重点模拟污水排放形成的混合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odunov型通量差分裂(FDS)格式有限体积法计算模式,实现了在不同尺寸的网格联立求解,提高了数值计算效率,又保证了计算精度。以海州湾近海水域为例,对海州湾近海水域流场及污染物混合区的范围进行了模拟计算,由此建立了排污量与混合区面积之间的响应关系,为环境管理部门对入海排污量的总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水城 嵌套四叉树网格 污染混合区 FDS数值模式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有限区嵌套细网格模式的设计及预报结果检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天军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42-353,共12页
在钱永甫等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一有限区域的单向影响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并选取台风Wayne对应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例,通过与MM4模式对同一个例预报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及统计学检验... 在钱永甫等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一有限区域的单向影响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并选取台风Wayne对应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例,通过与MM4模式对同一个例预报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及统计学检验,对该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实际天气形势的演变过程,各层大气高度场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74。和MM4对温压场的预报结果相对比,二者间只有细节上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差异,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实际大气的演变特征。对风场的预报,细网格模式的风速值偏小.在降水的预报上,细网格模式对雨区的预报要优于MM4;在大陆的主要雨区,细网格模式预报的降水量与实况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 嵌套网格模式 有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粗细网格模式“三维嵌套”方案的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俊英 颜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7,共10页
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水平侧边界嵌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维嵌套”的设想,并就不同范围对水平侧边界嵌套及三维嵌套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三维嵌套方案对区域模式的降水及中、下层形势场的预报均有所改进;(... 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水平侧边界嵌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维嵌套”的设想,并就不同范围对水平侧边界嵌套及三维嵌套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三维嵌套方案对区域模式的降水及中、下层形势场的预报均有所改进;(2)嵌套区域越小,三维嵌套方案对预报的改进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嵌套方案 网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网格嵌套技术及其在海洋波动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夏长水 陈显尧 +1 位作者 乔方利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采用粗细嵌套的ArakawaC网格模拟Klevin波和Rossby波沿赤道传播的过程,研究在粗细网格嵌套边界产生数值振荡和反射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得到合理的并能用于复杂海洋模式的ArakawaC网格下的嵌套方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波形在粗细网格边... 采用粗细嵌套的ArakawaC网格模拟Klevin波和Rossby波沿赤道传播的过程,研究在粗细网格嵌套边界产生数值振荡和反射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得到合理的并能用于复杂海洋模式的ArakawaC网格下的嵌套方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波形在粗细网格边界产生数值振荡的原因是波形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形态有差异,在粗网格下波形趋向于平坦化,而细网格下趋向于锐化。采用双向嵌套和粗细网格交界处加松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减数值振荡和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网格 嵌套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嵌套技术在模拟海底沙波运移中的应用Ⅰ——超高分辨率海洋三维流场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江文滨 林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9-1689,共11页
本文采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结合多波束测量得到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通过网格嵌套分级计算,得到了南海北部琼西南海域近40km^2研究区内的水平网格分辨率达200 m的海底流场.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内嵌模型的最佳侧面开边界条... 本文采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结合多波束测量得到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通过网格嵌套分级计算,得到了南海北部琼西南海域近40km^2研究区内的水平网格分辨率达200 m的海底流场.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内嵌模型的最佳侧面开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超高水平分辨率嵌套模式能够模拟复杂海洋地形上的余流特征.研究证明,本文为模拟开边界小区域海洋三维流场提供了一种较为快速、准确的方法.该方法的水平分辨率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分辨率的9倍,也可用于开边界小区域物理海洋环境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M模式 网格嵌套 超高分辨率 海底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模式嵌套及中期降水数值预报的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甘少华 张立凤 张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1-419,共9页
成功地将一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嵌套在T63L9。全球谱模式中,并利用该嵌套模式做了降水中期数值预报的试验。结果表明,嵌套的细网格模式预报的中期降水明显地优于该谱模式,要做好中期降水预报,使用嵌套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 数值预报 降水 嵌套模式 网格模式 全球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北京市PM_(2.5)的削减效果评估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凌慧 曾凡刚 +2 位作者 向伟玲 王自发 杨文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46-2553,共8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模拟了2013年1月10~14日一次典型的大气严重污染过程,并利用同期气象和污染物浓度的小时观测数据验证了NAQPMS的模拟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期间,当仅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模拟了2013年1月10~14日一次典型的大气严重污染过程,并利用同期气象和污染物浓度的小时观测数据验证了NAQPMS的模拟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期间,当仅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一级预警中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4%~10%;当仅实施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1%~6%;当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平均PM2.5小时平均浓度6%~12%,并且PM2.5小时浓度与削减率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即该措施对污染较轻时段PM2.5浓度削减率高于污染峰值时段;若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重污染期间北京小时平均PM2.5浓度20%~35%,且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时段削减效果更加显著,空气质量可提升一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当北京发生重污染时,仅靠北京本地限排限产并不能有效减轻PM2.5浓度,若要有效控制北京重污染,应根据污染物区域输送特征,京津冀地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污染 PM2.5 应急预案 削减效果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岸台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莎日娜 尹宝树 +2 位作者 杨德周 徐振华 程明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7,共5页
基于对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的改进,采用Flather-Heaps干湿网格法和两重网格嵌套的数值计算格式,针对天津近岸海域的地形和易受风暴潮漫滩灾害侵袭的特点,建立了天津近岸海域三维动边界风暴潮漫滩模型,对天津近岸区域台风影... 基于对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的改进,采用Flather-Heaps干湿网格法和两重网格嵌套的数值计算格式,针对天津近岸海域的地形和易受风暴潮漫滩灾害侵袭的特点,建立了天津近岸海域三维动边界风暴潮漫滩模型,对天津近岸区域台风影响下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选取7203,8509,9216,9711号典型台风过程,计算了风暴潮漫滩水位变化,通过与塘沽站点实测数据的比较,计算的增水曲线过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天津近岸的风暴潮水位变化情况及漫滩范围。研究结果验证了改进POM模式为动边界数值模型并应用于浅海区域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漫滩 干湿网格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 网格嵌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 被引量:30
12
作者 蒋维楣 王咏薇 +4 位作者 刘罡 刘红年 周荣卫 欧阳琰 王学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1-237,共17页
人为活动影响天气气候变化是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城市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的数值研究面临更多的挑战.研究工作着眼于引入更完善的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完善南京大学的多尺度数值... 人为活动影响天气气候变化是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城市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的数值研究面临更多的挑战.研究工作着眼于引入更完善的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完善南京大学的多尺度数值模式系统,以提高模式系统的模拟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尺度模式中人为热及建筑物拖曳参数参数化方案的完善;2)基于参数化方案完善以及精细地理信息、地表特征参数支持下提高了城市尺度数值模式的分辨率;3)完成不同尺度边界层模式单向向下嵌套及各边界层模式与空气质量模式的单向嵌套;等等,从而建立物理机制更合理,计算过程更完善的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数值模拟系统,为天气气候研究,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安全防御等工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城市效应参数化 空气质量模拟 高分辨嵌套数值模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 Watch的操作系统移植及其与SWAN嵌套接口的改进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山 丁平兴 朱首贤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为使WaveWatch和SWAN两种海浪预报模式能够有效地嵌套运行,将WaveWatch模式从UNIX移植到Windows系统下运行,同时对SWAN模式与WaveWatch模式的嵌套接口格点座标读取精度进行修改,使其能够应用于不规则边界的曲线网格和小间距规则网格的嵌... 为使WaveWatch和SWAN两种海浪预报模式能够有效地嵌套运行,将WaveWatch模式从UNIX移植到Windows系统下运行,同时对SWAN模式与WaveWatch模式的嵌套接口格点座标读取精度进行修改,使其能够应用于不规则边界的曲线网格和小间距规则网格的嵌套;作为检验个例,使用WaveWatchIII与SWAN模式多重嵌套的方法在Windows系统下对长江口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理想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WATCH SWAN 海浪模式 操作系统移植 网格嵌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青藏高原南坡夏季降水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胜刚 刘屹岷 +1 位作者 邹晓蕾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6,共13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研究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网格嵌套技术和模式分辨率对陡峭的青藏高原南坡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对2006年7月青藏高原南坡地区降水的模拟分析表明:降水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很敏感,不同方案模拟的结果差异显...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研究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网格嵌套技术和模式分辨率对陡峭的青藏高原南坡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对2006年7月青藏高原南坡地区降水的模拟分析表明:降水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很敏感,不同方案模拟的结果差异显著,采用Grell-Devenyi质量通量方案时的模拟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5种试验方案比较发现,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提高模式分辨率和应用网格嵌套技术能改善降水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模拟,组合使用时模拟的降水与观测资料更接近。它们均能改进风场,使得水汽的输送和辐合过程的模拟更加准确;还能影响大气的垂直加热状态,导致不同的对流发生,使垂直速度的分布趋于合理。未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时,大气湿度偏小,而模式分辨率和网格嵌套技术对大气湿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高原南坡降水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网格嵌套技术 模式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嵌套方式下的积云对流方案对上海崇明极端暴雨高分辨率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瑞 乔枫雪 +1 位作者 丁杨 梁信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74,共17页
使用1980~2017年共38年崇明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崇明站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9.1.1(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针对崇明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异常年份2015年的最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 使用1980~2017年共38年崇明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崇明站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9.1.1(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针对崇明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异常年份2015年的最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站点降水观测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系统验证模拟结果。通过敏感性试验着重研究尺度自适应的GF(Grell–Freitas)与传统的KF(Kain–Fritsch)、BMJ(Betts–Miller–Janji?)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不同比率的网格嵌套方式下对于本次过程极端降水总量及逐时变化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大比率(9:1或15:1)的双层嵌套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强降水区累积降水量分布和逐时变化情况,而使用传统的小比率(3:1或5:1)三层嵌套网格会导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TS(Threat Score)评分降低,小时降水峰值模拟偏弱等问题;模式外圈使用传统的KF、BMJ积云对流方案比尺度自适应的GF方案对于内圈高分辨率的极端降水总量、逐时变化模拟更有优势,特别是使用KF方案,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出极端降水中心的日变化强度;而使用GF方案对于入海口降水模拟偏弱,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TS评分普遍偏低,小时降水峰值也被严重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极端降水 嵌套网格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杰 吴其重 +2 位作者 高超 王喜全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5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臭氧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臭氧水平输送通道 光化学净生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边界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文夷 李杰 +4 位作者 陈焕盛 王自发 胡波 宋涛 李健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3-1641,共9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2010年东亚地区边界层臭氧(O3)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NAQPMS 模式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站点观测与模拟的日均值(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2010年东亚地区边界层臭氧(O3)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NAQPMS 模式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站点观测与模拟的日均值(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56-0.91,模式能合理再现东亚地区地面O3的时空分布特征.东亚地区冬季边界层O3低值区出现在中国东部;春季O3浓度增加,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O3浓度达60μL/m^3左右;夏季东亚中纬度35°N附近大陆地区O3由于强烈的光化学反应呈现出一浓度高值带,浓度达60μL/m^3以上;秋季东亚大部分地区O3浓度维持在40-45μL/m^3左右.夏季中国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光化学净生成率已超过30×10^-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 臭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会期间NO_2浓度降低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晏平仲 王喜全 +1 位作者 王自发 吴其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5,共7页
2002~2008年,北京市城区和近郊8月的NO2月均浓度大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前5年二者均以每年约10%的降幅下降,2008年发生显著下降,降幅达40%左右。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IAP),采用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估了气象条件与污染... 2002~2008年,北京市城区和近郊8月的NO2月均浓度大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前5年二者均以每年约10%的降幅下降,2008年发生显著下降,降幅达40%左右。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IAP),采用敏感性试验方法,评估了气象条件与污染控制措施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气NO2浓度降低的影响,评估不同污染控制措施对NO2浓度降低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控制措施是NO2浓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面源的污染控制措施对于NO2浓度降低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污染控制措施 北京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海涛 刘建国 +4 位作者 李杰 王媛林 晏平仲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区域性影响 PM2.5 数值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学军 李杰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5-703,共9页
应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研究了兰州市2006年12月大气污染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峰值在中午的特点,NAQPMS较为合理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分... 应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研究了兰州市2006年12月大气污染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峰值在中午的特点,NAQPMS较为合理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分析表明,在兰州冬季低风速的情况下,逆温出现频次的日变化特征与污染的日变化特征保持一致,说明逆温在冬季大气污染日变化中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 兰州 日变化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