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滑体破坏弹冲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刚 唐红梅 陈洪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33-535,677,共4页
三峡库水位变动诱发和加剧了崩滑地质灾害,崩滑体破坏弹冲动力特性亟待研究。针对滑塌式危岩,建立了力学模型,构建了危岩体失稳弹冲动能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危岩动力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 三峡库水位变动诱发和加剧了崩滑地质灾害,崩滑体破坏弹冲动力特性亟待研究。针对滑塌式危岩,建立了力学模型,构建了危岩体失稳弹冲动能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危岩动力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将释放并转换为危岩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力特性 崩滑体 动力失稳 主控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都名山崩滑体失稳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江 李克钢 +1 位作者 陈萍 刘玉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以丰都名山崩滑体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该崩滑体失稳破坏过程的离散元模拟分析,达到对该崩滑体的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评价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崩滑体的滑移崩塌过程及散落情况与其坡脚是否风化剥蚀相关,且不论坡脚是否风化剥蚀,其上部... 以丰都名山崩滑体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该崩滑体失稳破坏过程的离散元模拟分析,达到对该崩滑体的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评价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崩滑体的滑移崩塌过程及散落情况与其坡脚是否风化剥蚀相关,且不论坡脚是否风化剥蚀,其上部块体的运动轨迹与中下部块体的运动轨迹存在着明显差异。分析结果同时还表明,丰都名山崩滑体的确存在滑移崩塌危险,应积极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离散元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园包崩滑体综合治理施工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克生 罗森 王辉文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36,共2页
大园包崩滑体采用截水排水、抗滑挡墙等技术措施,使崩滑体滑移坍塌、土体蠕动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发生泥石流、大面积滑坡等潜在危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状态,为类似工程处理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施工 治理 大园包崩滑体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崩滑体稳定性计算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涂鹏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依据洮河干流上、中、下游的四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点的实测月、年径流量资料,运用矩法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方法,研究洮河干流径流的周期性、突变性、相关性等变化规律,揭示洮河干流径流年内年际的演化规律和趋势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依据洮河干流上、中、下游的四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点的实测月、年径流量资料,运用矩法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方法,研究洮河干流径流的周期性、突变性、相关性等变化规律,揭示洮河干流径流年内年际的演化规律和趋势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洮河干流上、中、下游年内分配多年变化一致,由集中向均匀转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自上游向下游不均匀性增强;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但总体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洮河上游、下游径流年际变化稳定,中游年际变化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稳定性计算 降雨 渗流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粘结锚杆在崩滑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青春 余仁强 袁卫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63-166,共4页
崩滑体是三峡库区奉节、巫山、巴东等地较为普遍的地质现象,具有厚度大、风化破碎等特征,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对象,锚固是崩滑体治理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崩滑体的地质特征及全长粘结锚杆的作用机理,结合三峡库区一大型崩... 崩滑体是三峡库区奉节、巫山、巴东等地较为普遍的地质现象,具有厚度大、风化破碎等特征,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对象,锚固是崩滑体治理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崩滑体的地质特征及全长粘结锚杆的作用机理,结合三峡库区一大型崩滑体治理工程,说明采用全长粘结锚杆不仅增加了坡体的抗滑力,而且通过锚杆的植入改善了坡体的结构性,从而提高崩滑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锚杆 机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霍高速K4189+500段东侧崩滑体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宋宇辰 刘占宁 +1 位作者 孟海东 张朋伟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137,共3页
阐述了崩滑体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对崩滑体变形情况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崩滑体处于临界状态。稳定性分析认为锁固段支撑了1#强变形区,崩滑体暂未形成贯通的破坏面,崩滑体未出现整体破坏,但崩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保证连霍高... 阐述了崩滑体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对崩滑体变形情况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崩滑体处于临界状态。稳定性分析认为锁固段支撑了1#强变形区,崩滑体暂未形成贯通的破坏面,崩滑体未出现整体破坏,但崩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保证连霍高速及周边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了快速消危措施,通过对锁固段爆破,起动崩滑体,消除了崩滑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位移监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园包崩滑体对亭子口水利枢纽坝线选择的影响
7
作者 王周萼 李丛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69,88,共3页
大园包崩滑体位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左岸,崩滑体上需布置左岸挡水坝等水工建筑,因而大圆包崩滑体对坝线选择构成重要影响。选择相距200~320 m的上、下两条坝线,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挡水坝段采用混凝土坝体和以崩滑体作为挡水坝坝... 大园包崩滑体位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左岸,崩滑体上需布置左岸挡水坝等水工建筑,因而大圆包崩滑体对坝线选择构成重要影响。选择相距200~320 m的上、下两条坝线,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挡水坝段采用混凝土坝体和以崩滑体作为挡水坝坝体的两条坝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挡水坝段采用混凝土坝的上坝线,其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远小于下坝线,故以上坝线作为推荐坝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线选择 大园包崩滑体 工程地质条件 亭子口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后都江堰八一沟崩滑体分布和变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汶川地震导致大面积山体破坏,诱发大量地震崩滑体,震后降雨能够激发原有崩滑体还能诱发新的崩滑体。为了研究泥石流单沟的崩滑体空间分布及震后变化,以四川省都江堰八一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震前、震后6期航空照片和遥感影像,分别解... 汶川地震导致大面积山体破坏,诱发大量地震崩滑体,震后降雨能够激发原有崩滑体还能诱发新的崩滑体。为了研究泥石流单沟的崩滑体空间分布及震后变化,以四川省都江堰八一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震前、震后6期航空照片和遥感影像,分别解译崩滑体的空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一沟流域地震崩滑体分布符合汶川震区的崩滑体分布特征。崩滑体活动主要集中在震后到2011年4月,降雨使研究区崩滑体面积增加了12%,新增崩滑体和扩大崩滑体的"贡献"各占一半。2011年4月以后,八一沟崩滑体的数量和面积并无明显增加,崩滑体分布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降雨 八一沟 崩滑体 分布和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亭子口大园包崩滑体治理方法
9
作者 李桂英 《四川水利》 201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亭子口大园包崩滑体的成因特点较为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了联合治理。目前该崩滑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确保了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建筑物施工和运行的安全。
关键词 亭子口 大园包 崩滑体 治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物源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玉婷 唐川 +2 位作者 陈明 熊江 甘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崩滑体物源的演化特征,选择汶川强震区典型泥石流流域的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崩滑体物源解译,建立了研究区震后崩滑体物源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并分析了其演变与高程、坡度、坡向、距沟道距离等关键控制因子的关系。通过... 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崩滑体物源的演化特征,选择汶川强震区典型泥石流流域的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崩滑体物源解译,建立了研究区震后崩滑体物源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并分析了其演变与高程、坡度、坡向、距沟道距离等关键控制因子的关系。通过多期解译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物源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08-2017年五期影像解译的物源面积分别为15.32 km^2,9.04 km^2,7.66 km^2,4.40 km^2,3.6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8.25%,22.58%,19.13%,10.99%,9.06%;物源数量分别为1797处,1510处,1245处,617处,602处,且研究区的物源面积在震后近十年内以对数函数模式演化。2008-2017年研究区崩滑体物源集中发育的高程区间逐渐由1400~1600 m转变为1800~2000 m,有向高海拔方向发展的演化趋势;多期崩滑体物源发育的优势坡度区间均为40°~45°,优势坡向为S,SE;崩滑体物源的发育与距沟道距离表现为负相关,区域内暴发大规模泥石流事件后,距沟道距离对物源发育的控制作用也会发生较大波动。研究成果对于丰富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泥石流 崩滑体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向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5,共4页
大园包崩滑体位于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坝肩,被左岸非溢流坝段切割成上、下游滑坡体。上滑体处在库首段,靠近发电引水管口和泄洪冲沙底孔附近,其上布置有左灌渠渠首建筑物和左岸管理码头;下滑体处在发电厂房、进厂公路、尾水渠及下游护岸左... 大园包崩滑体位于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坝肩,被左岸非溢流坝段切割成上、下游滑坡体。上滑体处在库首段,靠近发电引水管口和泄洪冲沙底孔附近,其上布置有左灌渠渠首建筑物和左岸管理码头;下滑体处在发电厂房、进厂公路、尾水渠及下游护岸左侧。工程布置,施工期施工活动,运行期库水位及地下、地表水等因素会影响该崩滑体的稳定性。在对该崩滑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及永久性工程支护措施,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补强或除险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稳定性分析 永久支护 监测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层地质结构对崩滑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凉水井崩滑体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世轩 肖诗荣 《人民珠江》 2018年第11期43-49,56,共8页
以三峡库区凉水井崩滑堆积体为例,通过其勘察资料和地质结构特征设计不同的地质结构模型(软层分布、软层连通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稳定性敏感性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层对于崩滑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控制作用,堆积物易沿着软层... 以三峡库区凉水井崩滑堆积体为例,通过其勘察资料和地质结构特征设计不同的地质结构模型(软层分布、软层连通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稳定性敏感性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层对于崩滑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控制作用,堆积物易沿着软层产生滑移,硬性结构面中的软层连通率决定软层滑移破坏的规模;没有软层结构的崩滑体中,滑动面易出现在堆积物和基岩接触面上。分析了软层地质结构对崩滑堆积体稳定性影响,提出了软层分布和软层连通率这两个关键要素,从地质结构的角度,为崩滑体的稳定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对类似崩滑堆积体的稳定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层分布 连通率 数值试验 灾变结构 凉水井崩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建元 冯明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处于产状平缓的红层地区,顺河向长1160m,体积560万m3,位于亭子口水利枢纽李家咀坝址左坝肩,直接影响到坝线的选择及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研究崩滑体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利于分析研究崩滑体的稳定性和制...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处于产状平缓的红层地区,顺河向长1160m,体积560万m3,位于亭子口水利枢纽李家咀坝址左坝肩,直接影响到坝线的选择及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研究崩滑体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利于分析研究崩滑体的稳定性和制定治理措施。通过对大园包崩滑体周边地质环境、物质组成、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崩滑体崩塌、滑移、堆积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特征 形成机制 享子口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安全监测管理
14
作者 石洁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87,共4页
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岸大园包崩滑体在5个监测断面上设置了14个外观变形监测墩;内部共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安装埋设了位移计、渗压计、锚索测力计、锚杆应力计和测斜孔。监测成果表明,施工期的一些施工活动对大园包崩滑体的安全稳定造成不... 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岸大园包崩滑体在5个监测断面上设置了14个外观变形监测墩;内部共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安装埋设了位移计、渗压计、锚索测力计、锚杆应力计和测斜孔。监测成果表明,施工期的一些施工活动对大园包崩滑体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崩滑体局部出现位移变形。加固处理后,崩滑体各监测断面的前、中、后部地表及深部变形等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安全监测 管理 亭子口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水井崩滑体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志永 储照波 +1 位作者 王昌伟 李令斌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7期84-88,93,共6页
针对大水井崩滑体灾害急需治理的现状,对该崩滑体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水井崩塌体中1号变形区的“强变形区”滑面已经形成,在地表裂缝密集区域已经贯通,“弱变形区”滑面尚未形成;在工况1条件下,1号和2号变形体均处于稳... 针对大水井崩滑体灾害急需治理的现状,对该崩滑体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水井崩塌体中1号变形区的“强变形区”滑面已经形成,在地表裂缝密集区域已经贯通,“弱变形区”滑面尚未形成;在工况1条件下,1号和2号变形体均处于稳定状态,在工况2条件下,1号变形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2号变形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崩塌体后侧的陡斜坡在天然少雨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强降水的冲刷下该斜坡中极易再次发生坡面水(泥)石流;建议采用“方案4:搬迁避让+斜坡绿化+修缮截(排)水沟”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坡面水石流 变形区 大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崩滑体滑床形态的确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华晔 黄志全 陈永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8,共8页
长江三峡库区存在许多说滑体,按滑移形态和岩层倾角关系可分为水平──近水平坡、逆向坡、顺向坡和特殊坡4大类,每一类滑坡面水平距与高程之间相关性如何是本文研究重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经对29个不同类型滑坡统计分析,得出... 长江三峡库区存在许多说滑体,按滑移形态和岩层倾角关系可分为水平──近水平坡、逆向坡、顺向坡和特殊坡4大类,每一类滑坡面水平距与高程之间相关性如何是本文研究重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经对29个不同类型滑坡统计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曲线,并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和显著性检验,其相关性非常显著,这对库区滑坡预警、预报、防治将有着很好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最小二乘法 显著性检验 三峡库区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组合模型的崩滑体变形预测
17
作者 高超 《河南建材》 2011年第2期53-54,共2页
单一的预测模型无法准确地预测崩滑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崩滑体位移的多模型预测及综合评判,从而优选最佳的模型。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区的临江1号崩滑堆积体为地质模型,运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指数平滑法等基本预... 单一的预测模型无法准确地预测崩滑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崩滑体位移的多模型预测及综合评判,从而优选最佳的模型。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区的临江1号崩滑堆积体为地质模型,运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指数平滑法等基本预测方法组成的优选组合预测模型对崩滑体的变形进行预测,使预测系统更加完善,为崩滑体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变形 综合评判 优选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崩滑体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18
作者 陈建国 《城市建筑》 2019年第6期164-165,共2页
文章结合四川省雅江县德江全强风化花岗岩崩滑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及地震条件等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崩滑体的总体特征及变形特征,对崩滑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并为线路选线提供... 文章结合四川省雅江县德江全强风化花岗岩崩滑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及地震条件等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崩滑体的总体特征及变形特征,对崩滑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并为线路选线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变形特征 形成机理 牙根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云阳至江津段崩塌发育及破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好刚 张宏鑫 陈州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22,共3页
对三峡库区云阳至江津段崩塌体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对崩塌灾害发育和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云阳至江津段崩塌体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有关,沿江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所在斜坡以人工形成为主,岸坡结构以缓倾层状为主;破... 对三峡库区云阳至江津段崩塌体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对崩塌灾害发育和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云阳至江津段崩塌体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有关,沿江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所在斜坡以人工形成为主,岸坡结构以缓倾层状为主;破坏模式主要有4种,即风化—崩落型、压剪滑移—崩落型、拉剪倾倒—崩落型、拉裂坠落型。这些认识对于进一步调查和评价该区崩塌体的危险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灾害 破坏特征 崩滑体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破碎法在隧道洞顶危岩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益军 戴显荣 +1 位作者 杜国其 朱向荣 《中国市政工程》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崩塌和滑坡是山区公路最常见的工程病害,而危岩是一种潜在的崩塌体或崩滑体。通过采用静态破碎法彻底成功清除金丽温高速公路剑石隧道出洞口顶部一块巨型危岩的实践,体现了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并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关键词 破碎法 危岩 隧道 金丽温高速公路 应用 洞顶 工程病害 山区公路 工程效果 崩滑体 塌体 顶部 洞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