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春山 张业成 张立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7-32,共6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活动规模、活动频次的综合性反映。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构成及其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县(市、区、旗)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元,进行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活动规模、活动频次的综合性反映。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构成及其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县(市、区、旗)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元,进行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分析了危险性分布情况与区域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灾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减灾社会化是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梁 张业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18-20,共3页
我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同时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全面防治.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减灾系统,并且根据崩滑流成... 我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同时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全面防治.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减灾系统,并且根据崩滑流成灾特点,制定和实施防治对策,才能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充分的防治效果,实现减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防治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质调查和监测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大荣 王振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1-22,共2页
一、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简况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各类地质灾害广布,其中尤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最为频繁.据统计,1978年铁路沿线滑坡、崩塌491O处,线长575.05公里;1982年为4544处,线长626公里。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地质调查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演化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4
作者 田士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m^(2)、方量约为2.74×10^(5)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测预警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堰塞湖 溃决洪水 泥石流 灾害 堵沟 岸坡防护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丘陵山区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发育特征与危险性评价——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沈秋华 王钧 +5 位作者 黎昊 宫清华 黎念卿 李景富 袁少雄 刘博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0-552,共13页
文章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2010.9.21”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例,从灾害链触发、传递和累积放大角度出发,分析该次灾害事件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化特征;基于小流域单元,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启动条件、累积放大条件入手,建立以累... 文章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2010.9.21”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例,从灾害链触发、传递和累积放大角度出发,分析该次灾害事件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化特征;基于小流域单元,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启动条件、累积放大条件入手,建立以累积放大效应为导向的灾害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用实际调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马贵河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具有多沟汇集,冲击力大,地形起伏度大等特点;在物源区,滑坡在失稳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经过短距离流动汇入泥石流支沟,多条泥石流支沟在沿途中接受滑坡汇集汇入主沟谷,经流通区势能加速后冲出沟口,在沟口低缓地形区产生大面积扇形堆积,造成居民房屋、农田等遭受严重淤积。2)马贵河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危险性以中危险性为主,仅1处小流域处在极高危险区。3)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高度一致,文章提出的考虑累积放大效应的灾害链危险性评估方法可靠,可以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危险性评估 累计放大效应 华南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传正 王建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96,共24页
为了科学预防应对跨越时空的灾害链锁效应,提高多灾种灾害链风险综合防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研究体会和国内外研究案例,开展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更多... 为了科学预防应对跨越时空的灾害链锁效应,提高多灾种灾害链风险综合防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研究体会和国内外研究案例,开展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更多的是两者迭加作用引发的冰雪岩土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灾害作为首环而接续产生的一系列灾害链式反应,后续环节表现为碎屑流、涌浪、洪流倾泻、堰塞湖淹没、溃决洪水冲击等不同组合,具有空间关联、时间接续、动力转换、灾情放大的基本特点。根据作者经验和国内外诸多典型案例的分析综合,作者提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为首环的灾害链的基本认识、分类依据和包括5类21种的分类体系。第1类是自然崩塌滑坡接续灾害链,包括崩塌滑坡间歇级联、周期接续、多级顺直俯冲和多级折转冲击等4种灾害链。第2类是自然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崩塌滑坡导致激流倾泻、涌浪传播、涌浪-堰塞-淹没-溃决、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堵溃-泥石流淤堵河道、泥石流-淤堵-洪水和土体液化-泥土流灾害链等7种灾害链。第3类是工程土体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滑坡-滑坡、泥石流-堵河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尾矿坝溃决-泥石流等4种灾害链。第4类是雪崩冰崩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雪崩-埋压-堵塞-洪水泥石流、冰崩岩崩-滑坡-涌浪-堰塞-溃决和冰崩滑坡-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3种灾害链。第5类是火山或海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包括火山滑坡-泥石流-堰塞、海岸崩塌滑坡-海啸和海底滑坡-泥石流等3种灾害链。本项研究试图为研究每一种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静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明方向,为建立整体论与分割论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链预防应对工程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堰塞湖 溃决洪水 灾害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51,共8页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危险性评价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模拟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监测预警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林 李涛 +3 位作者 何治林 李树建 董健 王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对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和坡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灾害链风险预警阈值。试验设置长时间中雨(50 mm/h)、长时间暴雨(120 mm/h)、循环间歇暴雨和干旱突发型暴雨4种降雨工况。[结果]在降雨持续作用下,灾害链发展过程为:地表冲刷、蠕滑、快速滑动、泥石流运移及运移结束。坡体破坏最先从左侧坡脚开始,右侧坡脚稍后。不同降雨工况下坡体破坏形式不同:暴雨工况下坡体中部会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而形成上下两个滑块;中雨工况下坡体则陆续形成多个滑块;干旱突发暴雨工况下泥石流形成时间最短,运移距离最远,流通和堆积范围相比其他降雨工况更广。[结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预警监测指标主要为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含水率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现场监测。这些监测参数受降雨条件、土体性质、坡角和外部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模型试验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特征分析与风险评价——以川西石棉县马颈子沟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翔弘绅 余建华 +1 位作者 胡桂胜 杨志全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149,共12页
我国川西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易发育,灾害链中主要灾害向次要灾害逐级传递,促使灾害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强。为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特征与风险性,以四川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典型研究对象,对该区域滑... 我国川西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易发育,灾害链中主要灾害向次要灾害逐级传递,促使灾害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强。为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特征与风险性,以四川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典型研究对象,对该区域滑坡和泥石流分别进行风险度分析,并对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进行特征分析与风险评价。首先构建AHP模型对滑坡危险度进行分析,并应用易损性等级计算模型计算滑坡易损性;然后应用泥石流危险区指标来估算泥石流的危险度,并根据区域统计数据得出区域泥石流灾害损失脆弱性;最后根据多灾害风险理论公式,计算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度,并对灾害链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中风险度地区,该研究结果与现场勘察结果一致,验证了基于多灾害风险理论的灾害链分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多种模型进行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分析马颈子沟灾害链风险度,为类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灾害风险理论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区域浅层滑坡诱发沟谷型泥石流灾害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文鸿 余斌 +4 位作者 叶鹏 郭朝旭 柳侃 叶龙珍 何元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2,共11页
山区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其他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有时不是独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形成灾害链。基于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结合瞬时降雨渗透和基于网格的区域斜坡稳定性(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 山区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其他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有时不是独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形成灾害链。基于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结合瞬时降雨渗透和基于网格的区域斜坡稳定性(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 stability,TRIGRS)模型和A L-A模型的方法来实现逐小时的易发性预测。结果表明,TRIGRS模型在预测浅层滑坡的空间分布方面表现良好,其成功率为57%。因此,将其作为泥石流物源的初始输入是合理的。耦合的模型在预测泥石流时,发现该模型的准确性较好(67.4%)。此外,所提出的耦合模型可以根据气象站提供的逐小时降雨数据达到动态预测此类灾害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为山区降雨引起的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灾害提供一个更有效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耦合模型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开军 殷跃平 +1 位作者 张作辰 李晓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2,共4页
文章提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本原则,即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调查区分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调查与科研相结合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具有强化形成条件和机理研究、多种调查方法结合、成果... 文章提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本原则,即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调查区分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调查与科研相结合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具有强化形成条件和机理研究、多种调查方法结合、成果图件规范化和实用化等特点,可划分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查四个层次,并指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勘查、地球物理勘探、野外和室内试验、长观动态监测等是其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灾害调查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9
12
作者 张春山 张业成 马寅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较低危险单元47个,低危险单元4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被引量:32
13
作者 孟晖 胡海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69-74,共6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被引量:172
14
作者 刘传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种,初步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泥石流灾害成因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种,描述了每类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这个分类方案拟为重大地质灾害成因的快速研判和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灾害 泥石流灾害 成因类型 基本特征 案例库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及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翃婷 刘希林 +1 位作者 余承君 尚志海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4-813,共10页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认知其风险分布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广东省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林牧副渔及其相关产业产值与土地资源价值之间的关系...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认知其风险分布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广东省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林牧副渔及其相关产业产值与土地资源价值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土地资源价值定量计算的间接方法,解决了易损性评价中土地利用资料难以获取的问题。对比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广东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2010年各区县平均风险度为0.366,以各区县面积加权平均风险度为0.363,分别比2000年升高了0.017和0.014;2010年高度风险区县43个,比2000年增加了10个;2010年高度风险区面积89 262 km2,比2000年增加了24 301 km2。2010年全省高度风险区面积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连片向沿海地区扩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推高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并改变了灾害风险的分布格局,成为风险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易损度评价 风险评价 时空变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程度区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彦肖 郭庆十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7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文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北省山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判法,对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分区划分,并圈定了需要重点监测和防御的灾害区段。该成果为河北省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 本文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北省山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判法,对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分区划分,并圈定了需要重点监测和防御的灾害区段。该成果为河北省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 发育程度 泥石流 滑坡 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79
17
作者 丛威青 潘懋 +2 位作者 李铁锋 吴自兴 吕广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5-190,共6页
随着GIS技术的引入,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得以大大提高。依据工程地质类比原则,在灾害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信息量、Logistic回归、统计量等模型方法,以MAPGIS软件为平台,利用C++... 随着GIS技术的引入,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得以大大提高。依据工程地质类比原则,在灾害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信息量、Logistic回归、统计量等模型方法,以MAPGIS软件为平台,利用C++语言开发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分析系统;并重点探讨了GIS支持下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过程中的因子分析、模型选取、模型复合、单元划分、系统集成、结果评价等关键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价方法体系。应用该系统对长江三峡库区和辽宁省鞍山市分别开展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永双 成余粮 +3 位作者 姚鑫 王军 吴树仁 王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00-1910,共11页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 高位泥石流 成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崩塌-滑坡-泥石流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2 位作者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64,i0005-i0006,共13页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中砾岩的砾石成分自下而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即邓杖子组下部砾岩砾石时代新而上部砾岩砾石时代老。其中最新的砾石成分是来自于邓杖子组之下的晚三叠世水泉沟组的安山岩,砾石时代的倒序显示同构造剥蚀-沉积的特点。同时,邓杖子组沉积组合也反映出伸展盆地的沉积特点。邓杖子组沉积后不久,在辽西—冀北的其他地区,还发育许多早—中侏罗世巨大的崩塌岩块,野外见到的最大岩块延伸长度超过4km。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成群发育的巨大崩塌岩块都是在地壳快速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构造沉积记录,这从构造-沉积学的角度显示燕山地区在早中生代曾经发生过强烈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浊流沉积 削顶构造 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 燕山板内造山带 沉积特点 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 构造意义 泥石流 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易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地貌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任金卫 单新建 +5 位作者 沈军 格桑 扎桑 邓桂英 张军 索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2-647,T002,共7页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前后的卫星影像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堆积物形成了一座长约5.7km、宽约1.5km的“天然大坝”,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干流,崩塌滑坡体总方量超过3.8×10~8m^3。根据区域地震台网的记录,其振动持续的时间为6min,其中最大振幅的持续时间为2min。震相分析表明有3组较为明显的震相,对应着3次较大的地表振动。计算获得崩塌滚落的平均速度约为48m/s,伴随崩塌滚落的同时,滑坡泥石流的平均滑动速度也达到了16 m/s,比一般泥石流流动速度要大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崩 滑坡 运动学 西藏 泥石流 环境地质条件 地形 地貌 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