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隋唐作家生平考辨二题
- 1
-
-
作者
刘加夫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
文摘
李德林的生卒年及崔融在武后朝的历官顺序、时间诸问题历来存在争议和误解。经考证,李德林生于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卒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崔融由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在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转右史在神功元年(697),除著作郎在圣历元年(698),迁凤阁舍人在圣历三年(700),旋贬婺州,翌年回京。
-
关键词
李德林
生卒年
崔融
仕履
-
Keywords
Li Delin
birth and death year
Cui Rong
official career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武周治下的文章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郭预衡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18-26,共9页
-
文摘
武则天以天后而为天子,当时号称“革命”。改革旧章,发布新令,方针和政策,都与唐初之政有所不同。作为武周王朝政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选拔新人和任用酷吏,以巩固新的政权。这不仅改变了太宗以来的组织机构,也改变了几十年的统治思想。这一变化,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产生了李峤等御用文人,媚附权倖的文章,这是前一个时期比较少见的;另一方面是产生了陈子昂那样批评酷刑、指陈时弊的文章,这也是前一个时期所不曾有的。人们谈论武周时期的文章,常常仅以陈子昂为代表。陈子昂当然是这个时期最有成就的作者,不过,他的文章并不适应当代的统治思想;最能适应这时政治需要的作者,实为李峤、崔融、宋之问等。因此,要论武周治下的文章,还是先从李峤等御用文人说起。
-
关键词
武周时期
御用文人
崔融
苏味道
朝隐
宋之问
知几
陈子昂
文风
《旧唐书》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计有功和《唐诗纪事》
- 3
-
-
作者
王仲镛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5-59,共5页
-
文摘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前人以为“采摭繁富,于唐一代诗人或录名篇,或纪本事,兼详其世系爵里,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其某篇为某集所取者,如《极玄集》、《主客图》之类,亦一一洋注。今姚台之书(《极玄集》)犹存,张为之书(《主客图》),独藉此编以见梗概(按:《函海》木《主客图》即从此书辑录而成)。犹可考其孰为主,孰为客,孰为及门,孰为升堂,孰为入室,则其辑录之功,亦不可没也”。(《四库全书〈唐诗纪事〉提要》)说明它在研究唐代诗歌历史方面,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一部书。
-
关键词
《唐诗纪事》
全唐诗
张浚
崔融
贾似道
乌韭
安仁
杂说
瓦松
主客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唐诗纪事》校读举例
- 4
-
-
作者
王仲镛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65-72,共8页
-
文摘
《唐诗纪事》自计有功纂成以后,适当南宋偏安之局,久未刻印,数十年后,才有王禧(字庆长)从有功幼子计次阳手中见到稿本,转抄下来,重加校订,刊出问世。由于抄时仓猝,人多手杂,“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他“繙阅累年,手自雠校,十是正其七八。”剩下的问题,只能作“传疑”,“未详”,把它遗留下来(见《唐诗纪事》王氏识语)。
-
关键词
《唐诗纪事》
校读
书卷
《文苑英华》
张本
汲古阁本
崔融
校记
三吴
瓦松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