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海文圣崔致远的文学与书艺成就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光德
王军领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崔致远是韩国古代汉文学的奠基人,或曰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之祖。从他在中国和本国所创作的大量诗文的实际来看,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毫无过分之处。崔致远亦是韩国新罗时代的书艺大师,书艺地位仅亚于金生而已。他的书法承继欧阳询书风...
崔致远是韩国古代汉文学的奠基人,或曰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之祖。从他在中国和本国所创作的大量诗文的实际来看,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毫无过分之处。崔致远亦是韩国新罗时代的书艺大师,书艺地位仅亚于金生而已。他的书法承继欧阳询书风之余绪,于劲险奇峭之中不乏温润蕴藉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文学
书艺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孤云诗意——崔致远诗之哲学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乔清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海德格尔提出"人诗意地栖居"的思想,其所谓"诗意"乃是"此在"通达"存在";其所谓存在,乃是自然的生意、生机,与儒家哲学之原始意义相通;其所谓做诗,则是人通达存在的一种方式。新罗诗人崔致远以...
海德格尔提出"人诗意地栖居"的思想,其所谓"诗意"乃是"此在"通达"存在";其所谓存在,乃是自然的生意、生机,与儒家哲学之原始意义相通;其所谓做诗,则是人通达存在的一种方式。新罗诗人崔致远以其在大唐为异乡、异文化,归国后而为精神上之异乡人的双重人生孤旅,将儒家的承担、道家的达观、佛教之超脱汇入诗作,而以儒家精神为基调。其晚年诗云"至道离文字,原来是目前",表现了儒家鸢飞鱼跃的自然生意。李退溪的"园花露情性,庭草妙乾坤"、"此理谁知在眼前",实为受孤云影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诗意
存在(Sein)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崔致远研究的三个误区及其突破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定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5,285,共8页
自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二十年来,"崔致远研究热"逐渐从韩国扩散到中国。但当前的崔致远研究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关于崔致远的生年及初来华之年受韩国学界误导问题;二是关于崔致远与罗隐、顾云关系及其创作渊源的若干误解;三是关...
自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二十年来,"崔致远研究热"逐渐从韩国扩散到中国。但当前的崔致远研究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关于崔致远的生年及初来华之年受韩国学界误导问题;二是关于崔致远与罗隐、顾云关系及其创作渊源的若干误解;三是关于崔致远诗文评价中激情拔高问题。对崔致远的研究和评价,决不能孤立进行,必须放在唐末文学和文化背景中,放在唐末作家作品序列中,给予恰如其分的定位与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研究
三大误区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天来
刘建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9-143,共5页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文章还着重分析了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创作长篇抒情诗歌《双女坟》的经过。《双女坟》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歌行体诗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汉文诗
双女坟
仙女红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占籍与家世考述
5
作者
党银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0-134,143,共6页
崔致远是唐代最为杰出的新罗文人 ,留唐 16年中 ,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入幕府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极积的贡献。本文拟以中韩文献为依据 。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占籍
家世
全文增补中
崔致远和他的诗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家骏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1-67,共7页
崔致远是唐末僖宗时代的诗人和文学家,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只《新唐书·艺文志》中载:他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一部。崔致远是骈文大家,可惜他的《四六集》已失传,仅留《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入《四部丛刊》之中。清初...
崔致远是唐末僖宗时代的诗人和文学家,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只《新唐书·艺文志》中载:他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一部。崔致远是骈文大家,可惜他的《四六集》已失传,仅留《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入《四部丛刊》之中。清初编的《全唐诗》没有收入一首崔致远的诗。日本人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从《千载佳句》、《东人诗话》中辑录了崔致远一首绝句,七首诗的各一联共七个片断。我国唐诗学者似乎还很少研究这位诗人。崔致远又是朝鲜新罗时代的学术家和文学家,是朝鲜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诗人。朝鲜的历史与文学史中一般地提到这位诗人和作家,但翔实的论述也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文学家
文学史
唐诗学
崔致远
艺文志
唐代诗人
新唐书
绝句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崔致远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7
作者
曹仪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1-75,共5页
唐代新罗文士崔致远的诗歌是域外唐代诗歌创作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艺苑之本始"。崔致远的诗歌大多为任高骈幕僚时所作,这些诗歌或是大量记述高骈的英勇战绩,或是应和高骈的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受到了高骈诗歌的...
唐代新罗文士崔致远的诗歌是域外唐代诗歌创作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艺苑之本始"。崔致远的诗歌大多为任高骈幕僚时所作,这些诗歌或是大量记述高骈的英勇战绩,或是应和高骈的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受到了高骈诗歌的影响。崔致远的作品继承了诗圣杜甫咏叹史实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的传统,具有以诗证史的特色。同时,崔致远诗歌中大量化用典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另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歌
崔致远
高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崔致远的《谢新茶状》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嘉球
《农业考古》
1992年第4期263-263,共1页
近读唐代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的《桂苑笔耕录》,发现该书第十八卷有一篇《谢新茶状》,云: 右某。今日中军使俞公楚传处分送前科茶芽者,伏以蜀岗养艉,随苑腾芳,始只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若非精辑禅翁,...
近读唐代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的《桂苑笔耕录》,发现该书第十八卷有一篇《谢新茶状》,云: 右某。今日中军使俞公楚传处分送前科茶芽者,伏以蜀岗养艉,随苑腾芳,始只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若非精辑禅翁,即是闲邀羽客,岂期仙贶,猥及凡儒,不假梅林,自能愈渴,免求仙草,始得忘忧。下情无住感恩惶瞿,激切之至,谨陈谢。谨状。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卒年不详,字海夫,号孤云,少梁部人,新罗(朝鲜国)著名学者。据《桂苑笔耕录》序云:唐懿宗成通九年(公元86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新茶
新罗
唐代
香膏
卒年
公元
仙草
中军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罗诗人崔致远
9
作者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崔文昌侯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之说的质疑
被引量:
6
10
作者
江向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本世纪以来,报学界一致认为“邸报”就是中国古代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但对“...
本世纪以来,报学界一致认为“邸报”就是中国古代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但对“邸报”产生的朝代,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说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在报学界十分流行。本文仅在对“唐代说”的几个主要论据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其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奏院状报
官文书
邸报
节度使
归义军
孙樵
唐人
中国古代
学界
崔致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中朝往来诗叙论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明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4-49,共6页
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据朝鲜史籍记载,开始于纪元前十一世纪的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是为后朝鲜,教民礼义田蚕织作,设八条之教。”他仿效商代的田制分配土地,这个田制因此被称为“箕田。”他还...
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据朝鲜史籍记载,开始于纪元前十一世纪的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是为后朝鲜,教民礼义田蚕织作,设八条之教。”他仿效商代的田制分配土地,这个田制因此被称为“箕田。”他还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使朝鲜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周武王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了。箕子在平壤传了四十多代,直至州鲜王準时才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两国
新罗王
朝鲜半岛
高句丽
唐朝
友好关系
唐代
社会经济
崔致远
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黄巢之死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傅永聚
《齐鲁学刊》
1986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于黄巢之死,方积六先生近来提出黄巢非自刎,而是被林言所杀的新说.笔者赞同方先生的看法,但觉得其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林言杀黄巢非一人之力,而是率“徒伴”进行的,手段是“暗除”方先生虽指明黄巢为林言所杀,却...
关于黄巢之死,方积六先生近来提出黄巢非自刎,而是被林言所杀的新说.笔者赞同方先生的看法,但觉得其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林言杀黄巢非一人之力,而是率“徒伴”进行的,手段是“暗除”方先生虽指明黄巢为林言所杀,却没有说明林言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杀死黄巢兄弟妻子十几人?其实,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如不解决,仍无法说明上述结论。据《新唐书·黄巢传》:“(黄)巢乃自刎,不殊,(林)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将诣(时)溥……。”似乎是林言一人杀死了这么多义军将领,并斩其首级,装入木匣,然后带着投降时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巢
新唐书
胡如雷
义军
妻子
黄氏
唐末农民战争
将领
节度使
崔致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扬州大云寺寺址考辨
13
作者
陈达祚
《江苏社会科学》
1980年第13期26-29,共4页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江阳县管内也”。鉴真大和尚是江阳县人,十四岁(701)随父至大云寺礼佛,入寺见佛像而生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本佛徒,奇其志,许焉。就智满禅师为沙弥,配住大云寺。说大云寺寺址在江阳县境之内该不算太误,因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安藤博士是外国人,来扬州寻访鉴真大和尚遗址的时期,扬州正是“沦陷区”,该时,四邻多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府志
唐代
鉴真
广陵
和尚
白沙
出家
沦陷区
崔致远
安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韩国茶
14
《西北园艺(综合)》
2017年第5期49-49,共1页
和日本一样,韩国也是在唐朝时从中国引进了茶。据王氏高丽《三国史记》记载,善德女王(唐贞观六年即位)时期新罗就已经有了茶叶。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在唐时还写有《谢新茶状》描写唐的煎茶方法。崔致远回国后,也将唐的煎茶方法带回新...
和日本一样,韩国也是在唐朝时从中国引进了茶。据王氏高丽《三国史记》记载,善德女王(唐贞观六年即位)时期新罗就已经有了茶叶。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在唐时还写有《谢新茶状》描写唐的煎茶方法。崔致远回国后,也将唐的煎茶方法带回新罗。茶文化在高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的高丽五行茶礼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突破传统茶礼模式﹐成为朝鲜半岛最高层次的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高丽
朝鲜王朝
唐贞观
朝鲜半岛
崔致远
善德
三国史记
唐时
宝城
人参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文圣崔致远的文学与书艺成就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光德
王军领
机构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文摘
崔致远是韩国古代汉文学的奠基人,或曰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之祖。从他在中国和本国所创作的大量诗文的实际来看,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毫无过分之处。崔致远亦是韩国新罗时代的书艺大师,书艺地位仅亚于金生而已。他的书法承继欧阳询书风之余绪,于劲险奇峭之中不乏温润蕴藉的气息。
关键词
崔致远
文学
书艺
成就
分类号
J293 [艺术—美术]
K312.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孤云诗意——崔致远诗之哲学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乔清举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11AZX006)
文摘
海德格尔提出"人诗意地栖居"的思想,其所谓"诗意"乃是"此在"通达"存在";其所谓存在,乃是自然的生意、生机,与儒家哲学之原始意义相通;其所谓做诗,则是人通达存在的一种方式。新罗诗人崔致远以其在大唐为异乡、异文化,归国后而为精神上之异乡人的双重人生孤旅,将儒家的承担、道家的达观、佛教之超脱汇入诗作,而以儒家精神为基调。其晚年诗云"至道离文字,原来是目前",表现了儒家鸢飞鱼跃的自然生意。李退溪的"园花露情性,庭草妙乾坤"、"此理谁知在眼前",实为受孤云影响而来。
关键词
崔致远
诗意
存在(Sein)
儒家
Keywords
Cui zhiyuan
poetic prospect
existence(sein)
Confucianist
分类号
B3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崔致远研究的三个误区及其突破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定广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5,285,共8页
基金
上海市“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果.
文摘
自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二十年来,"崔致远研究热"逐渐从韩国扩散到中国。但当前的崔致远研究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关于崔致远的生年及初来华之年受韩国学界误导问题;二是关于崔致远与罗隐、顾云关系及其创作渊源的若干误解;三是关于崔致远诗文评价中激情拔高问题。对崔致远的研究和评价,决不能孤立进行,必须放在唐末文学和文化背景中,放在唐末作家作品序列中,给予恰如其分的定位与评判。
关键词
崔致远
研究
三大误区
突破
Keywords
Cui Zhiyuan study
errors
breakthrough
分类号
I3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天来
刘建军
机构
东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9-143,共5页
文摘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文章还着重分析了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创作长篇抒情诗歌《双女坟》的经过。《双女坟》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歌行体诗歌 。
关键词
崔致远
汉文诗
双女坟
仙女红袋
Keywords
Cui Zhiyuan
Chinese poetry
A Couple of Girl's Tomb
Fairy's red bag.
分类号
I312.6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占籍与家世考述
5
作者
党银平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0-134,143,共6页
文摘
崔致远是唐代最为杰出的新罗文人 ,留唐 16年中 ,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入幕府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极积的贡献。本文拟以中韩文献为依据 。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占籍
家世
Keywords
Xin Luo
Cui Zhi Yuan
birthplace
family history
分类号
I312.6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崔致远和他的诗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家骏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1-67,共7页
文摘
崔致远是唐末僖宗时代的诗人和文学家,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只《新唐书·艺文志》中载:他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一部。崔致远是骈文大家,可惜他的《四六集》已失传,仅留《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入《四部丛刊》之中。清初编的《全唐诗》没有收入一首崔致远的诗。日本人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从《千载佳句》、《东人诗话》中辑录了崔致远一首绝句,七首诗的各一联共七个片断。我国唐诗学者似乎还很少研究这位诗人。崔致远又是朝鲜新罗时代的学术家和文学家,是朝鲜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诗人。朝鲜的历史与文学史中一般地提到这位诗人和作家,但翔实的论述也不多。
关键词
全唐诗
文学家
文学史
唐诗学
崔致远
艺文志
唐代诗人
新唐书
绝句
语言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崔致远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7
作者
曹仪婕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1-75,共5页
文摘
唐代新罗文士崔致远的诗歌是域外唐代诗歌创作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艺苑之本始"。崔致远的诗歌大多为任高骈幕僚时所作,这些诗歌或是大量记述高骈的英勇战绩,或是应和高骈的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受到了高骈诗歌的影响。崔致远的作品继承了诗圣杜甫咏叹史实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的传统,具有以诗证史的特色。同时,崔致远诗歌中大量化用典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另一大特色。
关键词
晚唐诗歌
崔致远
高骈
Keywords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CUI Zhi-yuan
GAO Pian
分类号
I242.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崔致远的《谢新茶状》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嘉球
机构
江苏吴县地志办
出处
《农业考古》
1992年第4期263-263,共1页
文摘
近读唐代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的《桂苑笔耕录》,发现该书第十八卷有一篇《谢新茶状》,云: 右某。今日中军使俞公楚传处分送前科茶芽者,伏以蜀岗养艉,随苑腾芳,始只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若非精辑禅翁,即是闲邀羽客,岂期仙贶,猥及凡儒,不假梅林,自能愈渴,免求仙草,始得忘忧。下情无住感恩惶瞿,激切之至,谨陈谢。谨状。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卒年不详,字海夫,号孤云,少梁部人,新罗(朝鲜国)著名学者。据《桂苑笔耕录》序云:唐懿宗成通九年(公元868年)。
关键词
崔致远
新茶
新罗
唐代
香膏
卒年
公元
仙草
中军
学者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罗诗人崔致远
9
作者
阎琦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文摘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崔文昌侯全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之说的质疑
被引量:
6
10
作者
江向东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文摘
本世纪以来,报学界一致认为“邸报”就是中国古代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但对“邸报”产生的朝代,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说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在报学界十分流行。本文仅在对“唐代说”的几个主要论据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其提出质疑。
关键词
进奏院状报
官文书
邸报
节度使
归义军
孙樵
唐人
中国古代
学界
崔致远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中朝往来诗叙论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明喜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4-49,共6页
文摘
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据朝鲜史籍记载,开始于纪元前十一世纪的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是为后朝鲜,教民礼义田蚕织作,设八条之教。”他仿效商代的田制分配土地,这个田制因此被称为“箕田。”他还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使朝鲜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周武王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了。箕子在平壤传了四十多代,直至州鲜王準时才灭亡。
关键词
中朝两国
新罗王
朝鲜半岛
高句丽
唐朝
友好关系
唐代
社会经济
崔致远
箕子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黄巢之死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傅永聚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4期17-18,共2页
文摘
关于黄巢之死,方积六先生近来提出黄巢非自刎,而是被林言所杀的新说.笔者赞同方先生的看法,但觉得其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林言杀黄巢非一人之力,而是率“徒伴”进行的,手段是“暗除”方先生虽指明黄巢为林言所杀,却没有说明林言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杀死黄巢兄弟妻子十几人?其实,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如不解决,仍无法说明上述结论。据《新唐书·黄巢传》:“(黄)巢乃自刎,不殊,(林)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将诣(时)溥……。”似乎是林言一人杀死了这么多义军将领,并斩其首级,装入木匣,然后带着投降时溥。
关键词
黄巢
新唐书
胡如雷
义军
妻子
黄氏
唐末农民战争
将领
节度使
崔致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扬州大云寺寺址考辨
13
作者
陈达祚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0年第13期26-29,共4页
文摘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江阳县管内也”。鉴真大和尚是江阳县人,十四岁(701)随父至大云寺礼佛,入寺见佛像而生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本佛徒,奇其志,许焉。就智满禅师为沙弥,配住大云寺。说大云寺寺址在江阳县境之内该不算太误,因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安藤博士是外国人,来扬州寻访鉴真大和尚遗址的时期,扬州正是“沦陷区”,该时,四邻多垒。
关键词
扬州府志
唐代
鉴真
广陵
和尚
白沙
出家
沦陷区
崔致远
安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韩国茶
14
出处
《西北园艺(综合)》
2017年第5期49-49,共1页
文摘
和日本一样,韩国也是在唐朝时从中国引进了茶。据王氏高丽《三国史记》记载,善德女王(唐贞观六年即位)时期新罗就已经有了茶叶。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在唐时还写有《谢新茶状》描写唐的煎茶方法。崔致远回国后,也将唐的煎茶方法带回新罗。茶文化在高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的高丽五行茶礼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突破传统茶礼模式﹐成为朝鲜半岛最高层次的茶礼。
关键词
王氏高丽
朝鲜王朝
唐贞观
朝鲜半岛
崔致远
善德
三国史记
唐时
宝城
人参茶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海文圣崔致远的文学与书艺成就
李光德
王军领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孤云诗意——崔致远诗之哲学研究
乔清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崔致远研究的三个误区及其突破
李定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
张天来
刘建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占籍与家世考述
党银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
全文增补中
6
崔致远和他的诗
马家骏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崔致远的诗歌创作
曹仪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读崔致远的《谢新茶状》
李嘉球
《农业考古》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罗诗人崔致远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对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之说的质疑
江向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唐代中朝往来诗叙论
张明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黄巢之死的几个问题
傅永聚
《齐鲁学刊》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唐代扬州大云寺寺址考辨
陈达祚
《江苏社会科学》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漫谈韩国茶
《西北园艺(综合)》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