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崇明东北潮滩泥沙输运过程的研究
- 1
-
-
作者
闫天阳
葛建忠
王宪业
周在扬
陆佳玉
丁平兴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崇明生态研究院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12,120,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0903,2017YFE0107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04)。
-
文摘
潮滩泥沙的输运过程是河口近岸泥沙输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潮滩侵蚀-淤积的重要动力指标,特别是在地貌演变过程显著的区域更具指示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岛东北部潮滩,在2018年3月30日—4月10日进行三脚架多参数观测,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流速、含沙量等剖面数据,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连续21个潮周期的泥沙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崇明东北侧潮滩观测站位的含沙量从观测开始至大潮阶段不断增大,在此期间底部含沙量也出现了最大值(7.82 g·L^(-1))。大潮过后直到小潮期间含沙量逐渐减少;观测站位单宽净输沙量有着明显的潮周期差异,从数量上看,大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为1.61×10^(4) kg·m^(-1),中潮期间为8.28×10^(3) kg·m^(-1),均远远大于小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从方向上看,则具有大潮和小潮向口内,中潮向口外的泥沙净输运方向差异;大潮和中潮内的单宽输沙率均大于0.17 kg·m^(-1)·s^(-1),远大于小潮时的单宽输沙率。对各项输沙机制的结果分析来看,“潮泵效应”对输沙量的贡献最大,平流输运次之,而由于水深较浅,垂向环流对输运量影响较小。在观测期间出现了显著的从潮滩向主槽的泥沙输运。总体上看,潮滩泥沙输运过程指示了显著的向口内和主槽的泥沙输运,是北支河口区域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
-
关键词
崇明东北滩地
机制分解法
泥沙输运
-
Keywords
tidal flat of northeast Chongming Island
mechanical decomposition
sediment transport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