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峰组合的馈线故障区段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丁一 张磐 王旭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1,共6页
针对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中出现的多区段故障、故障信息采集设备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组合的馈线故障区段定位新方法。将具有局部最大故障解释可信度的区段定义为峰,研究了各种峰组合的特点;将峰组合的扩展限制在评估峰组... 针对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中出现的多区段故障、故障信息采集设备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峰组合的馈线故障区段定位新方法。将具有局部最大故障解释可信度的区段定义为峰,研究了各种峰组合的特点;将峰组合的扩展限制在评估峰组合范围内,给出了一种从k-1峰的评估峰组合快速递推到k峰的评估峰组合的实用方法。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比统一矩阵算法有更大的容错能力,比智能优化算法有更快的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故障解释可信度 峰组合 APRIOR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储能辅助调峰组合方案优化 被引量:65
2
作者 黎静华 汪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50,150,共8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给电力系统调峰带来了较大压力,应用储能辅助调峰是解决系统调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储能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为充分发挥有限储能的调峰作用,降低储能调峰的容量需求,文中提出一种储能与正常调峰...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给电力系统调峰带来了较大压力,应用储能辅助调峰是解决系统调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储能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为充分发挥有限储能的调峰作用,降低储能调峰的容量需求,文中提出一种储能与正常调峰、深度调峰、投油调峰和启停调峰等常规手段优化组合调峰的实用方法。分别建立基于年调峰不足概率的技术性指标和基于年调峰费用的经济性指标的计算模型,构建组合调峰方案的技术性指标曲面和经济性指标曲面,将两个曲面交线处的组合调峰方案作为不同可再生能源渗透水平下电力系统的组合调峰优化方案。最后,以含风电、光伏发电的区域型系统和规划的全国系统为例,制定和分析了不同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下系统的组合调峰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组合 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可再生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下受端电网调峰方式综合评估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蓉 张诚之 +4 位作者 陈兵 廖星星 孙国强 臧海祥 卫志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5,163,共8页
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下受端电网调峰问题逐渐暴露,有必要对其调峰手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为此提出了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下受端电网多种调峰方式组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风电、光伏场站实际数据,采用截断通用分布模型拟合新能源出... 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下受端电网调峰问题逐渐暴露,有必要对其调峰手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为此提出了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下受端电网多种调峰方式组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风电、光伏场站实际数据,采用截断通用分布模型拟合新能源出力;接着建立了受端电网调峰方式以及调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多种调峰组合方式参与调峰的能力评估模型,运用随机规划和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用客观熵权法对各种调峰组合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得到不同新能源渗透率场景下的最优调峰组合策略建议。以IEEE 57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端电网 规模化新能源 截断通用分布模型 峰组合方式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impact tendency index correction of gangue-coal combined structure
4
作者 WEN Zhi-jie XU Chang-long +2 位作者 GONG Feng-qiang ZUO Yu-jun SONG Zhen-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288-2306,共19页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during failure and the impact tendency characteristics of gangue-coal combined structure,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nine groups of combined structures,each with...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during failure and the impact tendency characteristics of gangue-coal combined structure,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nine groups of combined structures,each with varying gangue thicknesses and positions.The response pattern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elastic modulus,pre-peak accumulated energy,elastic energy index,and impact energy index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Furthermore,a new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tendency of gangue-containing coal was proposed,and its effectiveness was verified.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As the gangue thickness increases,both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pre-peak energy of the combined structure decrease,whereas the elastic modulus increases accordingly.When the gangue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middle position,the combined structure exhibits the low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but the highest pre peak energy.(2)As the gangue shifts toward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combined structure,the failure mode gradually transitions from comple te“crushing”failure to an incomplete“point-type”failure.As gangue thickness further increases,the failure region evolves from overall failure to localized failure,with the degree of failure shifting from complete to incomplete.The K_(crc)value corresponding to“crushing”complete failure is higher and has a stronger impact tendency compared to“point-type”incomplete failure.(3)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impact ins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K_(crc)for the gangue-coal combined structure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mpressive strength(R_(c))and impact energy index(K_(E)),further verifyi ng its rationality in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the impact tendency of gangue-containing coal bodies.Applying this index to the evaluation of gangue-containing coal seams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heir impact tendency compared with the residual energy index,which has a wide rang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gue-coal combined structure mechanical response peak elastic energy density difference impact tendency comprehensive impact instability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γ能谱低能区与高能区信息综合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虹 周锡华 米耀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通过低能区特征峰选择和最佳组合,结合传统采用的高能区标准三窗法,开展航空γ能谱各项修正系数的计算、数据修正以及应用试验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高能区和低能区中214Bi特征峰测得的U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U含量,有效提高了航空... 通过低能区特征峰选择和最佳组合,结合传统采用的高能区标准三窗法,开展航空γ能谱各项修正系数的计算、数据修正以及应用试验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高能区和低能区中214Bi特征峰测得的U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U含量,有效提高了航空γ能谱U含量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区 特征峰组合 修正系数 平均U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 Copula的水库防洪安全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嘉炜 黄锦林 +1 位作者 袁明道 马妍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79,86,共5页
由于传统单变量法未考虑设计洪水特征值关联性的问题,以鹤地水库实测资料为例,构建基于G-H Copula函数的Q^W72峰量组合联合分布模型,推求了联合重现期下的两变量设计值组合,并将其应用于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和水库调洪计算,对计算结果进... 由于传统单变量法未考虑设计洪水特征值关联性的问题,以鹤地水库实测资料为例,构建基于G-H Copula函数的Q^W72峰量组合联合分布模型,推求了联合重现期下的两变量设计值组合,并将其应用于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和水库调洪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变量设计方法下,最高库水位较单变量方法升高0.13~0.15 m;最大泄量增加30~60 m^3/s。结论认为,新方法在水库防洪安全设计中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目前以单变量同频放大法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和相应调洪最高库水位较两变量方法偏低,基于多变量相关性下的设计洪水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整个洪水过程,更准确地反映水文事件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函数 设计洪水过程线 防洪安全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的矿物学研究Ⅳ:红外光谱解析
7
作者 王川 章兴华 +4 位作者 胡智 陆洋 扬鸿波 周丽芸 朱守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分别以NaOH和Ca(OH)2作为碱化剂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Na,PAFCCa)的中红外光谱。结合分子动力学对弗雷德盐的模拟分析,本文解析了PAFCCa的中红外光谱并提出:PAFCCa中2150 cm-1峰为配位于弗雷德盐... 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分别以NaOH和Ca(OH)2作为碱化剂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Na,PAFCCa)的中红外光谱。结合分子动力学对弗雷德盐的模拟分析,本文解析了PAFCCa的中红外光谱并提出:PAFCCa中2150 cm-1峰为配位于弗雷德盐层间水分子的组合振动模式。PACCa或PAFCCa中1610,1630 cm-1共轭双峰可解释为:弗雷德盐层间结构中分别配位于Al(Ⅲ)与Ca(Ⅱ)的水分子的变形υ-H2O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含钙聚合氯化铝铁(PAFCCa) 弗雷德盐 分子动力学模拟(MD)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