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划痕测试的煤冲击倾向性分级判别准则
- 1
-
-
作者
赵毅鑫
王涛
杨哲
谢镕澴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12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254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004602)。
-
文摘
冲击倾向性是煤岩体发生冲击破坏固有属性,是煤矿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内在因素,也是判别煤矿冲击危险性的关键指标,但传统判别煤冲击倾向性的流程相对繁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划痕试验间接评价煤冲击倾向性的方法。分别对来自5个矿井的煤样开展划痕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建立了煤样划痕比能与其物理力学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之间的拟合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划痕比能煤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采用峰后能量释放速率指数KPE定量表征煤的冲击倾向性并通过拟合与回归分析建立划痕比能与KPE关联表达式;然后构建了基于划痕比能的煤冲击倾向性分级评价方法并利用国标综合评价法以及煤屑弹射质量比F对该分级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煤样的划痕比能与单轴抗压强度呈现正线性相关,与弹性模量呈现负线性相关,R^(2)分别为0.96577、0.88196。随着划痕比能的增加,煤样峰前积累的弹性应变能以及峰后快速释放能量的能力逐渐增强。煤样的划痕比能与弹性应变能指数、冲击能量指数、KPE呈现正相关幂函数关系,而与动态破坏时间呈现负相关幂函数关系。分别以国标综合评价法和煤屑弹射质量比F的判别结果为标准,基于划痕比能分级准则的评价吻合度均为100%,因此划痕法可以作为煤冲击倾向性间接测试方法。
-
关键词
划痕比能
煤冲击倾向性
能量演化
峰后能量释放速率指数
弹射质量比
-
Keywords
scratch specific energy
bursting liability of coal
energy evolution
post-peak energy release rate index
ejected mass ratio
-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