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级卸载路径下的峰前循环扰动深埋花岗岩破坏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胜 徐鼎平 +3 位作者 邱士利 陈世杰 丰光亮 吴小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4-1549,共16页
大型地下厂房围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层开挖卸荷中,开挖诱发的破坏会对硐室成形和围岩稳定性构成巨大威胁。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分级卸载试验。基于宏观破裂面形态和... 大型地下厂房围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层开挖卸荷中,开挖诱发的破坏会对硐室成形和围岩稳定性构成巨大威胁。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分级卸载试验。基于宏观破裂面形态和断裂面电镜扫描结果,结合Mohr-Coulomb与Hoek-Brown强度准则,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相同围压下三轴卸载状态下的岩石强度与三轴压缩强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峰前低轴压循环扰动后的岩石分级卸荷破坏表现为脆性破坏,峰前高轴压循环扰动后的岩石分级卸载破坏表现为延性破坏;分级卸载状态下的岩石破裂模式为压-剪破坏,而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岩石破裂模式则为拉-剪破坏;在相同围压下,分级卸载下的岩石强度大于三轴压缩下的岩石强度,且前者的应变能大于后者的应变能;Mohr-Coulomb与Hoek-Brown强度准则均能对卸载状态下的岩石强度结果进行准确拟合。本研究可为高应力地下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坚硬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建立和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前循环扰动 分级卸载 花岗岩 应变能 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前循环扰动下的深埋花岗岩特征参数演化规律与损伤变量研究
2
作者 张胜 徐鼎平 +2 位作者 石汉明 吴小刚 易明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7,共15页
深部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所产生的循环扰动会导致围岩损伤,从而降低围岩力学性质。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中深埋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和损伤过程,首先进行了围压为30 MPa、循环应力分别为12.5%~17.5%(低应力)、10.0... 深部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所产生的循环扰动会导致围岩损伤,从而降低围岩力学性质。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中深埋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和损伤过程,首先进行了围压为30 MPa、循环应力分别为12.5%~17.5%(低应力)、10.0%~37.5%(中应力)、62.5%~72.5%(高应力)峰值强度的峰前恒幅循环扰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种分级卸围压试验,进而开展了峰前循环扰动下的深埋花岗岩特征参数演化规律分析与损伤变量构建。研究结果显示:低、中应力循环扰动对花岗岩造成的损伤可忽略不计,但高应力恒幅循环扰动会导致轻微损伤。在不同分级卸围压路径下,岩样变形主要集中在最后3个阶段的围压降低过程中,其宏观破裂模式为压剪破坏;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泊松比呈上升趋势,最大剪胀角基本相同;高轴压恒幅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围压试验下的岩样累积应变能最高,表现出更强的脆性破坏倾向。此外,分级卸围压下的岩样应变能均高于常规三轴压缩下的岩样应变能,后者可作为分级卸围压岩样是否进入加速损伤破裂阶段的判别阈值。采用侧向应变响应法和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的深埋花岗岩闭合应力、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分别为其峰值强度的17.9%、42.7%和73.8%,并据此建立了基于裂纹体积应变的损伤变量,进而划分了深部硬岩损伤过程的4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分析高应力花岗岩的破坏过程提供试验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前循环扰动 分级卸载 特征阈值 侧向应变响应法 裂纹体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