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白云岩及古岩溶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68
1
作者 王运生 金以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6,共9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中次生白云岩及古岩溶是下二叠统主要的非构造圈闭储层之一。该文通过对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岩溶特征的研究,论述了白云岩和古岩溶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同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以及大中型裂缝圈闭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二叠统 白云岩 古岩溶 峨眉地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裂运动和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实践 被引量:68
2
作者 罗志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峨眉地裂运动的提出和研究已延续20多年,该运动不仅发生在中国西南川滇黔地区,而且扩展到华南板块南方诸省及其外围的广大地区。用峨眉地裂运动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在四川盆地寻找上二叠统生物礁块气藏的建议,为其后发现开江... 峨眉地裂运动的提出和研究已延续20多年,该运动不仅发生在中国西南川滇黔地区,而且扩展到华南板块南方诸省及其外围的广大地区。用峨眉地裂运动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在四川盆地寻找上二叠统生物礁块气藏的建议,为其后发现开江—梁平海槽起到了指引作用,为2002年发现普光构造-岩性大气田提供了依据,更为2005年钻探园坝大气田提供了建议。峨眉地裂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为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储集层、构造热液白云岩和玄武岩淋滤白云岩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据华南板块构造发生地裂运动预测,在川西的绵竹—中江一带可能找到另一个有利天然气聚集的拗拉槽,应予充分重视。建议继续加强广旺—开江—梁平拗拉槽的研究和勘探;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工作中应重视地裂运动的研究,借鉴普光大气田勘探经验,争取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裂运动 四川盆地 拗拉槽 生物礁滩 白云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裂运动观对川东北大气区发现的指引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志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前川东北已成为上万亿立方米储量的礁滩相大气区,它是如何获得的?其原因很多,其中,在这一大气区的发现过程中,由笔者30多年前创建的"峨眉地裂运动观"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依据公开发表的历史文献,分阶段论述了大气区研究... 目前川东北已成为上万亿立方米储量的礁滩相大气区,它是如何获得的?其原因很多,其中,在这一大气区的发现过程中,由笔者30多年前创建的"峨眉地裂运动观"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依据公开发表的历史文献,分阶段论述了大气区研究过程和勘探成果,并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作为川东北礁滩相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对大气区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最后,从认识论的角度总结出科研工作的几点经验。建议重视以地裂运动观研究四川和塔里木二个克拉通盆地有沉积岩和火山岩兼备的复合地层,预期今后还会发现更多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裂运动 川东北大气区 礁滩相 成藏条件 勘探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裂运动观”的创建和发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志立 赵锡奎 +1 位作者 刘树根 雍自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自 198 1年创立“中国三次地裂运动”的观点以来 ,得到地学界和社会广泛的反响。文中据 2 0年来国内外大量有关信息 ,从地裂运动的学术观点对中国地质科学理论发展的促进方面、从陆相生油二元论观点形成及实践检验方面、从峨眉地裂运动... 自 198 1年创立“中国三次地裂运动”的观点以来 ,得到地学界和社会广泛的反响。文中据 2 0年来国内外大量有关信息 ,从地裂运动的学术观点对中国地质科学理论发展的促进方面、从陆相生油二元论观点形成及实践检验方面、从峨眉地裂运动观点对四川盆地礁块型气藏的预测有效性方面以及地质同行用此观点解释西南富煤带聚集规律和某些金属矿产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 ,进行归纳和总结 ,进而阐述中国基础地质科学和相关应用科学发展的 3点经验 ,并展望“中国地裂运动”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生物礁块气藏 峨眉地裂运动 中国地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对中上扬子区二叠纪成藏条件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60
5
作者 罗志立 孙玮 +1 位作者 韩建辉 王睿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峨眉地幔柱与峨眉地裂运动有何关系?它对中上扬子区二叠纪天然气藏有何影响?研究地幔柱和地裂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和开拓新的油气资源有何意义?这些均是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多年研究峨眉地裂运动基础上,利用前人对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幔柱与峨眉地裂运动有何关系?它对中上扬子区二叠纪天然气藏有何影响?研究地幔柱和地裂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和开拓新的油气资源有何意义?这些均是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多年研究峨眉地裂运动基础上,利用前人对峨眉地幔柱的研究成果,探讨扬子板块西北缘拗拉槽群形成与峨眉地幔柱关系,以及峨眉地幔柱产生的热力作用对烃源岩转化和优质储层的影响。对比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史,建议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加强地幔柱和地裂运动对油气成藏条件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地幔柱对2个盆地无机成因油气资源的探索,争取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裂运动 成藏条件 拗拉槽群 中上扬子区 二叠系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与广旺—开江—梁平等拗拉槽形成关系 被引量:28
6
作者 姚军辉 罗志立 +1 位作者 孙玮 王睿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到证实。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的鄂西、广旺—开江—梁平拗拉槽和绵竹—蓬溪—武胜拗拉槽群,系3种地质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控因素是峨眉地幔柱产生的地球动力学作用,在这些地区有优越的天然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裂运动 玄武岩 拗拉槽 天然气勘探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刻画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亚 陈双玲 +5 位作者 张晓丽 张玺华 谢忱 陈聪 杨雨然 高兆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5,共12页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为恢复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并对全盆地茅口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通过井震结合、残厚法和印模法精细刻画了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结果表明:①茅...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为恢复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并对全盆地茅口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通过井震结合、残厚法和印模法精细刻画了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岩溶古地貌形态,由西向东可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等3个一级地貌单元,细分为残丘、坡地、洼地和沟谷等二级地貌单元;②广元—元坝—达州—奉节一线为岩溶盆地,茅口组残余厚度小于180 m,是在茅口期裂陷槽基础上继承性演变的地貌形态,裂陷槽内发育深水相孤峰段沉积;③蜀南—川中—川北一带为岩溶斜坡,茅口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有效岩溶储层保存好,主要分布于岩溶残丘和坡地,而岩溶沟谷内的溶蚀孔洞大多被龙潭组泥质充填;④茅口期的川北剑阁—元坝—龙岗地区处于裂陷槽边缘,为浅水高能台缘滩沉积,为岩溶储层的重要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为优质岩溶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岩溶储层 峨眉地裂运动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刊题录
8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综述·评论源热共控论——张功成/石油学报.2012(5)峨眉地裂运动观对川东北大气区发现的指引作用——岁忠丑/新疆石油地质.2012(4)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袁学诚.李善片/中国地质,2012(4)古海洋生产力... 综述·评论源热共控论——张功成/石油学报.2012(5)峨眉地裂运动观对川东北大气区发现的指引作用——岁忠丑/新疆石油地质.2012(4)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袁学诚.李善片/中国地质,2012(4)古海洋生产力与氧化还原指标——元素地球化学综述——韦恒叶/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题录 峨眉地裂运动 元素地球化学 海洋生产力 氧化还原 大气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解“中国地质百慕大”之谜
9
作者 罗志立 姚军辉 +2 位作者 孙玮 赵锡奎 刘树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4,共5页
青藏高原东部三角形的松潘-甘孜褶皱区,全区几乎被巨厚的三叠系浊流沉积覆盖,掩盖了许多地质信息,成为国内一块神秘的土地。由于地质构造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地质问题的多解性和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许志琴(1991)称此区“为中国地质百慕大... 青藏高原东部三角形的松潘-甘孜褶皱区,全区几乎被巨厚的三叠系浊流沉积覆盖,掩盖了许多地质信息,成为国内一块神秘的土地。由于地质构造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地质问题的多解性和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许志琴(1991)称此区“为中国地质百慕大”。从古板块演化“、峨眉地幔柱”“、峨眉地裂运动”和沉积盆地学等方面探讨该问题,试图揭开该区地质上的神秘面纱,并提出国内地学界最感兴趣的几个基础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百慕大 松潘-甘孜褶皱系 浊流沉积盆地 古板块构造演化 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