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惊异滑落到默享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
1
作者 程继龙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做了大量的解读尝试,但理解仍有不到位之处。昌耀固然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但诗作的情感并非单纯指向这一点。而且,解读时由诗人的苦难经历直接跃...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做了大量的解读尝试,但理解仍有不到位之处。昌耀固然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但诗作的情感并非单纯指向这一点。而且,解读时由诗人的苦难经历直接跃升到“歌颂生命”这一主题,有简单化、鸡汤化之嫌。这就需要出入文本内外,化合审美的、历史的多重因素做出更有效的解释,乃至重新体认昌耀独特的悲剧精神。这样做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惊异默享 悲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刻”的审美意蕴——《峨日朵雪峰之侧》探微
2
作者 刘冬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1-54,共4页
以“此刻”作为观测点,切入《峨日朵雪峰之侧》,可发掘其丰富的审美意蕴。“此刻”作为空间化时间,在篇章结构上成为首句及全诗的聚合点,统率全诗。在典型物象的选择上,“此刻”极富孕育性,以定格的受难者形象,引发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 以“此刻”作为观测点,切入《峨日朵雪峰之侧》,可发掘其丰富的审美意蕴。“此刻”作为空间化时间,在篇章结构上成为首句及全诗的聚合点,统率全诗。在典型物象的选择上,“此刻”极富孕育性,以定格的受难者形象,引发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原型意象的文化内涵挖掘。在情感流变中,“此刻”的审悲快感,使悲剧的创痛更具抒情快慰。在主题探源时,“此刻”顿悟的审美智慧,源于“我”与自然的异质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日朵雪峰之侧 审美 篇章结构 典型物象 情感流变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困境中的精神微光——《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蜘蛛”意象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耀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上册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当代诗人昌耀以其流放地祁连为背景而创作的新诗。昌耀研究专家燎原认为,这首诗最能反映昌耀在深重困境中的心灵状态。昌耀用他苦难人生淬炼出的独特语言方式,以凝重、壮美的意象来表现他... 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上册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当代诗人昌耀以其流放地祁连为背景而创作的新诗。昌耀研究专家燎原认为,这首诗最能反映昌耀在深重困境中的心灵状态。昌耀用他苦难人生淬炼出的独特语言方式,以凝重、壮美的意象来表现他对向死而生精神的深度思索。这首诗因其意象的绵密,以及意象本身的隐喻性、多义性及思维跳跃性而变得不能完全被解读。阅读这首诗常令人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履险之感。故此,我们尝试着通过破译主要意象的密码,来推敲诗歌包含的情感,表达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人 向死而生 昌耀 心灵状态 苦难人生 流放地 峨日朵雪峰之侧 跳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受难之下的精神自救--《峨日朵雪峰之侧》论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舜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3-46,共4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自被选入统编教材以来,获得了一线教师空前的关注。但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历史意识,忽略了该文本与昌耀生命经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致简化了诗人的心灵体验,削弱了文本的精神价值。从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官能性意象切入,... 《峨日朵雪峰之侧》自被选入统编教材以来,获得了一线教师空前的关注。但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历史意识,忽略了该文本与昌耀生命经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致简化了诗人的心灵体验,削弱了文本的精神价值。从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官能性意象切入,分析其隐喻的多维度心灵受难,唯此才能还原诗人在受难之下进行精神自救的心路历程,理性认识文本的精神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日朵雪峰之侧 官能意象 转化重构 精神自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教学的四重准备——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谈起
5
作者 张毛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7期39-43,共5页
新诗是统编本教材的起始内容,特别是本次新入选的几篇诗歌,在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诗的称呼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它带来的文学变革不仅仅是形式、节奏、意象,还有语言、审美方式等。基于以上原因,学生面对新诗,会有一定的困... 新诗是统编本教材的起始内容,特别是本次新入选的几篇诗歌,在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诗的称呼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它带来的文学变革不仅仅是形式、节奏、意象,还有语言、审美方式等。基于以上原因,学生面对新诗,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读不懂,找不到切入点。教师教学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赏析的落脚点,如何教学生写诗。下面我们抛砖引玉,提出"新诗教学的四重准备",尝试找到一条路径,带领学生进入新诗的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学变革 审美方式 《红烛》 新诗教学 峨日朵雪峰之侧 读不懂 教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攀登者的四重超越——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6
作者 杜帅 孙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4期48-49,共2页
昌耀是一位独特的诗人,也是一位孤独的诗人。他被研究者誉为"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一位大诗人"[1],"诗人中的诗人"[2],关于其生平及作品的研究,在他过世之后成为一大热点。然而诗人远离当代"主流诗歌"创作的... 昌耀是一位独特的诗人,也是一位孤独的诗人。他被研究者誉为"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一位大诗人"[1],"诗人中的诗人"[2],关于其生平及作品的研究,在他过世之后成为一大热点。然而诗人远离当代"主流诗歌"创作的先锋特质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却也因此极少进入大众"主流阅读"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新诗运动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孤独 先锋 独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手记
7
作者 王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3期54-59,共6页
“冷寂”既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也是诗人内心的沉闷进而达到的清醒和理智。在认知转换的背后,是诗人昌耀对“征服”和“高度”的新的态度,当他愿意与渺小的蜘蛛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诗人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的重构。
关键词 教学手记 峨日朵雪峰之侧 谦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构建高中语文课堂的召唤结构
8
作者 罗卫芳 《作文》 2025年第12期55-56,共2页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开放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不仅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可称之为“召唤结构”。教师应...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开放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不仅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可称之为“召唤结构”。教师应尊重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且在课堂上用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解开一个个谜底,这样的语文课才会生发出持久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召唤结构 峨日朵雪峰之侧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