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症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梁龙 冯敏山 +3 位作者 朱立国 于杰 魏戌 尹逊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4年北美脊柱协会(NASS)制定了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称为指南)。指南通过对文献的系统评价,进行循证医学证据分析,确...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4年北美脊柱协会(NASS)制定了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称为指南)。指南通过对文献的系统评价,进行循证医学证据分析,确定不同推荐强度,主要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的常见问题来进行讨论,确定临床诊治方案。本文对指南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进行论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腰椎滑脱 诊断 治疗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雷 刘新宇 于卫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1,44,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间植骨 治疗 性腰椎滑税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