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α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冶民生 关文彬 +3 位作者 谭辉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3-1130,共8页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植被、地形三者之间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土壤因子与地形因子之间 ,海拔和坡...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植被、地形三者之间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土壤因子与地形因子之间 ,海拔和坡向起较大的作用 ,主要影响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 ;地形因子和植被之间 ,海拔和坡向影响灌木层的多样性和盖度 ;植被和土壤因子之间 ,土壤中的全氮量、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灌木层的盖度和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 ,草本和灌木群落的多样性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又增加的趋势 ,草本层的α多样性明显高于灌木层的α多样性 ,草本层和灌木层均在14 0 0~ 16 0 0 m和 2 0 0 0~ 2 2 0 0 m两个海拔段有较高的α多样性 ;华帚菊 -小黄素馨灌丛、金花小檗 -忍冬灌丛、绣线菊灌丛有着较高的多样性 ,西南野丁香灌丛、莸灌丛、小马鞍羊蹄甲 -白刺花灌丛的群落多样性较低 ;样带的多样性 ,灌木层 :样带 3>样带 1>样带 2 ,草本层 :样带 1>样带 3>样带 2 ;不同坡向的多样性 ,灌木层 :阴坡 >半阴半阳坡 >阳坡 ,草本层 :半阴半阳坡 >阴坡 >阳坡 ;不同坡形上的多样性 ,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 ,多样性大小为凹坡 >平坡 >凸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 植物群落 Α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典范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物种周转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关文彬 冶民生 +3 位作者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67-2373,共7页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采用β多样性指数 - Cody指数 ,从海拔、样带、群系、地形以及土壤养分、水分梯度上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结果表明 :随海拔的升高 ,物种周转速率表现出“高 -低 -...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采用β多样性指数 - Cody指数 ,从海拔、样带、群系、地形以及土壤养分、水分梯度上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结果表明 :随海拔的升高 ,物种周转速率表现出“高 -低 -高”的变化规律。在海拔 130 0~ 16 0 0 m和 190 0~ 2 2 0 0 m这两个海拔段 ,物种平均替代速率均较高 ;而在 16 0 0~ 190 0 m海拔段 ,物种平均替代速率较低。β多样性在样带梯度上的变化表现为干旱河谷核心区的样带较南部和北部过渡区的样带有较高的物种周转速率 ,这与样带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群系之间的β多样性表现为 :华帚菊 -小黄素馨灌丛、金花小檗 -忍冬灌丛、黄花亚菊灌丛、子栎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莸灌丛、绣线菊灌丛与其它灌丛之间有着较高的物种周转速率。坡面不同地形上的物种周转速率 :不同坡向 ,阴坡 >半阴半阳坡 >阳坡 ;不同坡形 ,凹坡 >平坡 >凸坡 ;不同坡位 ,下坡位 >上坡位 >中坡位。β多样性在土壤水分和养分梯度上的变化表现为与土壤水解 N、速效 K、全 N含量、全 P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成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与土壤有机质和全 K含量也呈现出二次曲线关系 ,但关系不显著 ,与 p H值和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环境梯度 物种周转速率 Β多样性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的复杂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冶民生 关文彬 +4 位作者 吴斌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陈箐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59-3165,共7页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复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了群落复杂性与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增加,群落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复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了群落复杂性与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增加,群落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表明高海拔和低海拔段有较高的复杂性,中海拔段复杂性较低;位于干旱河谷核心区的样带3、4较北部过渡区样带1、2和南部过渡区样带5、6有着较低的群落总复杂性;不同坡位、坡形及坡向,群落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凹坡>平破>凸坡,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的总复杂性最高,西南野丁香灌丛、驼绒藜灌丛的总复杂性最低,子栎灌丛和群小花滇紫草灌丛的结构复杂性较高;群落总复杂性与有机质、全N、土壤含水量、水解N、速效K呈现出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全K、全P、速效P、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总复杂性与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的关系密切,均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均匀度和结构复杂性呈现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表明结构复杂性随均匀度的增加而减小。作为群落总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区分,结构复杂性对群落内物种数的变化较为敏感,不仅与均匀度有关,还与群落物种数量有关。结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群落总复杂性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总复杂性的影响随着研究区域和群落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复杂性 总复杂性 结构复杂性 均匀度 群落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环境因子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冶民生 关文彬 +3 位作者 吴斌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维持岷江干旱河谷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宽度值不同,说明对不同的资源利用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亦不同.各个资源维上所有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的大小依次为pH>全N>土壤水分>速效K>速效P.由此看出,物种对速效P和速效K的利用能力低于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同属种群间的重叠值较低.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灌木幼苗的土壤养分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孔红梅 刘天星 +1 位作者 段靖 马克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6-1023,共8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 microphyll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优势乡土灌木,并作为当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重要备选物种,因而进行小马鞍羊蹄甲种群在土壤贫瘠的干旱河谷的养分...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 microphyll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优势乡土灌木,并作为当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重要备选物种,因而进行小马鞍羊蹄甲种群在土壤贫瘠的干旱河谷的养分限制研究十分必要。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将影响到小马鞍羊蹄甲幼苗存活、生长和定殖,而如何有效提高该物种的存活和生长速率对于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野外调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干旱河谷地区3个典型群落(干旱河谷的核心区——飞虹,干旱河谷灌丛与亚高山森林的过渡区——北部的石大关、干旱河谷灌丛与温性森林的过渡区——南部的蓝新镇)中小马鞍羊蹄甲幼苗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施肥试验[w(有效氮)分别为100、280、460 mg·kg–1、w(有效磷)分别为12、24、48 mg·kg–1、w(氮)分别为40、70、100 mg·kg–1、w(磷)分别为12和24 mg·kg–1]中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幼苗生长参数(叶片数、基径和株高)和各器官(根茎叶)生物量。结果表明:在野外各演替阶段的小马鞍羊蹄甲幼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都随着磷肥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磷素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N∶P比均大于16,也暗示其受到P养分的限制;在室内施肥试验中,施加N肥没有促进小马鞍羊蹄甲生物量的积累,反而抑制了幼苗生长;施加P肥促进了幼苗生物量的积累,表明幼苗缺乏P元素,养分限制类型为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 小马鞍羊蹄甲 养分限制类型 N∶P比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根层土壤碳活性与储量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彬 鞠佳伶 +4 位作者 罗承德 刘牧 张健 白景文 雷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根层土受植物地下部分生命活动、代谢影响最直接和最强烈,其碳活性与储量特征对土壤质量改变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高的灵敏性。以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及邻近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根层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等碳活性以... 根层土受植物地下部分生命活动、代谢影响最直接和最强烈,其碳活性与储量特征对土壤质量改变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高的灵敏性。以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及邻近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根层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等碳活性以及碳密度、碳储量特征,可为该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根层土的土壤碳密度为(0.14±0.007)~(101.16±0.301)kgC/m2,碳储量为(30.2±1.51)~(21850.6±65.02)kg。相对于干旱河谷,交错带根层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等碳活性更强,为沿交错带逐步向下改善土壤环境抑制干旱河谷区上延提供了较好的碳素环境。尽管交错带天然林植被面积较小,但其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丰度指数因物种优势和所在山地垂直带谱中所处的相对有利位置,显著高于干旱河谷。在交错带内部,以高山栎为优势种的根层土具有更强的储碳能力,是包括退耕还林地在内的自然或人工植被调控生态工程建设中重要造林树种和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 根层土 碳活性 碳密度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辐射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9
7
作者 殷国兰 李梅 +4 位作者 吴宗兴 杜文东 林宏贵 黄泉 代英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辐射松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性试验 被引量:27
8
作者 伏耀龙 张兴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5,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的试验方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坝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荒草地、耕地和裸地)下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产沙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系数均随冲刷时间延长... 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的试验方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坝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荒草地、耕地和裸地)下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产沙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系数均随冲刷时间延长呈波状上升变化趋势;土壤的抗冲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荒草地、小麦耕地、灌木林地、玉米耕地、裸地;土壤抗冲系数与粉粒体积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2,P<0.01),与砂粒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坡面侵蚀 上游干旱河谷 冲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花椒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福勇 代英 +1 位作者 袁方柯 金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花椒主要病害调查情况,介绍了花椒根腐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根腐病防控技术,以期为岷江干旱河谷花椒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岷江干旱河谷花椒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花椒根腐病 发生特点 防控技术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羌脆李—早春莴笋—越夏番茄果蔬一体化高效栽培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10
作者 卞玉全 蒲永宏 +2 位作者 马开明 顺明怀 李庚智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28-30,共3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四川省现代农业“干亿增收工程”的实施,就需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效益。近年来笔者与同仁一道通过不断摸索、实践,示范,在茂县凤仪镇壳壳村应用推广了羌脆李一早春莴笋-越夏番...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四川省现代农业“干亿增收工程”的实施,就需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效益。近年来笔者与同仁一道通过不断摸索、实践,示范,在茂县凤仪镇壳壳村应用推广了羌脆李一早春莴笋-越夏番茄这一果蔬一体化高效栽培模式,实行果菜间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越夏番茄 岷江干旱河谷 一体化 春莴笋 应用 果蔬 农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子松 杨灿 黎云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典型分布区选取10个典型样地进行采样调查,采用Whittakerβ多样性指数、多物种间总体联结性、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等指标,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植...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典型分布区选取10个典型样地进行采样调查,采用Whittakerβ多样性指数、多物种间总体联结性、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等指标,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植物群落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非常小,反映物种的更替速率较慢;群落植物种群间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相关,说明群落处在较为稳定的生长阶段;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高山韭(Allium sikkimense)和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3个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优势种形成共优群落,植物种群间存在广泛的生态位重叠;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为11.1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稳定性 荒坡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绍伟 黎燕琼 +3 位作者 岳永杰 陈泓 刘兴良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56-59,70,共5页
岷江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为给该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针对其特点,从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择了抗旱能力相对较强的针叶树种:岷江柏、油松、辐射松、白皮松... 岷江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为给该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针对其特点,从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择了抗旱能力相对较强的针叶树种:岷江柏、油松、辐射松、白皮松与阔叶树种:密牧豆、元宝枫、榆树、刺槐进行研究,发现岷江柏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9.6%,其次白皮松(89.5%)>榆树(86.7%)>油松(85.8%),都达到了85%以上,再次是刺槐(78.9%);元宝枫(59.1%)、密牧豆较差(53.0%),辐射松最低(50.5%)。同时还开展了采用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对林木成活与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1.8%,黑地膜表现次之,而对照最差,生长量也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对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选择 覆盖处理 成活率 生长量 岷江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葡萄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向双 丁建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年第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区域具有发展优质葡萄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并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进行了气候分区,同时针对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发展葡萄生产,进行特色农业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 上游干旱河谷地区 葡萄生产 气候适宜性 生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登峰 魏仕军 +5 位作者 陈静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旭华 刘千里 蔡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81-7389,共9页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水分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干季岷江柏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LMA)、黎明水势(Ψ_(pl))、正午水势(Ψ_(ml))则显著下降(P<0.05);(2)光合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岷江柏在干季的气孔导度(G)、蒸腾速率(T)、饱和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初始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A_(max))、CO_(2)补偿点(Γ)、光呼吸速率(R_(p))、最大羧化速率(V)、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磷酸丙糖利用率(TPU)、J_(max)/V_(max)、光能捕获效率(F′/F′)、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均显著下降(P<0.05),而暗呼吸速率(R_(p))、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上升(P<0.05)。干季,岷江柏采取增加水分获取能力并降低水分散失的水分利用策略、增加光合产物消耗策略、增加热耗散的光合器官保护策略等,以适应干季干旱、低温等环境胁迫,进而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干旱河谷 水分生理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
15
作者 顺召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品种资源等方面阐述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适宜苹果栽培的条件,同时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和引种、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果实保鲜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栽培条件 栽培技术 上游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地牧道对林下草本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江坤 宫渊波 +1 位作者 刘金鑫 刘剑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牧道为切入点,通过跟踪放牧和样方调查,应用关联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讨山地牧道与草本层群落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牧道样地草本层中耐践踏的菊科占绝对优势,...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牧道为切入点,通过跟踪放牧和样方调查,应用关联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讨山地牧道与草本层群落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牧道样地草本层中耐践踏的菊科占绝对优势,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较少,说明长期放牧下草本层植被有退化趋势。通过9个优势种种间关联分析发现,野艾蒿和老芒麦代表了人工林样地群落特征,黄花蒿、紫苜蓿等其他7种优势种代表了灌丛样地特征,各优势种均表现出环境适应的趋同性和彼此的相似性。牧道分割增加了草本层植物群落分布的异质性,牧道格局指数与草地质量指数基本呈负相关变化规律,而牧道密度与草地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牧道密度和牧道格局具有一定的指示草地退化的作用,但相互关系复杂。通过CCA排序可知,乔灌层盖度是影响草本层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牧道密度,坡度和坡位对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牧道 草地质量指数 CCA排序 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野生岷江百合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红丽 汤欢 +3 位作者 张利 任君芳 杨华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生长较分散。在干旱河谷地区常见以伴生种为主,偶见以优势种出现。调查结果对摸清"5·12"大地震后百合资源生存现状,以及开展原生境保护重要植物资源,恢复和稳定岷江上游生态平衡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群落 上游干旱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