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口公里格网的地震压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的应用与评价——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中红 陈文凯 +2 位作者 何少林 孙艳萍 李雯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4,I0003,共8页
采用基于人口公里格网的地震压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结合甘肃省人口公里格网数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进行了压埋人员的分布评估,并结合甘肃地区的人口分布区域特点及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实际特点,对该方... 采用基于人口公里格网的地震压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结合甘肃省人口公里格网数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进行了压埋人员的分布评估,并结合甘肃地区的人口分布区域特点及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实际特点,对该方法中的参数进行本地化改进,并将评估结果与实际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使评估结果的适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在震后快速给出震区人员压埋分布评估结果图,实现对甘肃地区震后地震压埋人员评估辅助决策内容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埋人员 分布评估 GIS 甘肃地区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邻近区域水管倾斜和伸缩应变观测结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九安 沈旭章 高安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9,共6页
计算分析了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邻近区域300 km范围内6个定点形变台站2009-01-01~2013-07-21(地震前一天)26道水管和伸缩仪整点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潮汐参数计算,初步评价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并给出了主要潮汐响... 计算分析了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邻近区域300 km范围内6个定点形变台站2009-01-01~2013-07-21(地震前一天)26道水管和伸缩仪整点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潮汐参数计算,初步评价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并给出了主要潮汐响应参数和平滑数据的日均值曲线。基于日均值曲线分析了形变速率的动态特征,展示了数据观测中较为明显的速率转折和突变,探讨了这些变化与岷县漳县6.6级地震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倾斜仪及伸缩仪 数据预处理 日均值曲线 形变速率转折点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触发滑坡及其构造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许冲 徐锡伟 +3 位作者 郑文俊 闵伟 任治坤 李志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26,共11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 S6.6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滑坡。滑坡类型以黄土崖崩、滑、倾为主,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流滑、斜坡裂缝等类型。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一个与临潭-宕昌断裂平...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 S6.6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滑坡。滑坡类型以黄土崖崩、滑、倾为主,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流滑、斜坡裂缝等类型。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一个与临潭-宕昌断裂平行的长条形区域内。该长条形区域面积约为250km2,长度约40km,最大宽度约8km。对应不同构造段落的区域内滑坡发育程度不同,反映了不同段落发震构造的特征差异。滑坡的主体分布范围与震中位置表明了构造破裂是从SEE向NWW方向发展的。最后,分析了该滑坡主体分布区中心线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相差10km的2种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滑坡 滑坡分类 构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郑文俊 闵伟 +5 位作者 何文贵 任治坤 刘兴旺 王爱国 许冲 李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4-615,共12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内严重破坏范围也完全位于该断裂带内,这与临潭-宕昌断裂复杂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也说明地震的发生是多条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向南侧的扩展和青藏高原向NE扩展过程中东昆仑断裂带的NE向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的临潭-宕昌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震震害 发震构造 临潭-宕昌断裂 甘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典型滑坡特征及其诱发机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舜华 吴志坚 +3 位作者 孙军杰 严武建 苏鹤军 苏永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1-476,共6页
地震和降雨是滑坡产生的两大诱因。一般认为二者的耦合作用概率小,在现实中也较少发现有此种实例。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黄土地震滑坡广泛发生,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在相关降雨量数据、航空影像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个地点(永光村滑坡... 地震和降雨是滑坡产生的两大诱因。一般认为二者的耦合作用概率小,在现实中也较少发现有此种实例。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黄土地震滑坡广泛发生,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在相关降雨量数据、航空影像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个地点(永光村滑坡和堡子村滑坡)的典型地震黄土滑坡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了诱发机制。结果发现:(1)地震滑坡呈带状分布与地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2)位于极震区范围的永光村黄土滑坡具有泥流特征,土体含水量可达塑限以上,是由于过量降水和强地震动耦合作用下发生;(3)堡子村黄土地震滑坡则主要为强地震动所诱发,滑距较短,并具滞后发生特性。本结果对未来地震中滑坡的预防与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震滑坡 黄土 降雨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强震记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旭涛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徐培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496,共8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在甘肃、四川和陕西的64台强震仪触发并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的分布,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在甘肃、四川和陕西的64台强震仪触发并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的分布,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通过观测数据与霍俊荣和意大利新一代地震动衰减公式对比,分析了峰值加速度(PGA)及谱加速度衰减关系,发现此次地震观测数值远低于常用地震动预测值;利用渭河盆地的远场记录验证了远场地震动卓越周期变大的特点以及场地对记录的影响;参考岷县地区地质特点并通过分析宏观烈度及地震动的谱烈度,初步确定了地震震害与烈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国富 曾宪伟 +1 位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9,共6页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最后分析不同时间段研究区域均值能量场空间变化图像,显示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确实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显著变化;宁夏南部及邻区也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只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不明显,未来几年或稍长时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震活动 能量场 随机函数 时间因子 高值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井水位观测网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志华 黄辅琼 马玉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9-534,共6页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前兆台网数据库的统计,本文了整理中国大陆井水位观测网中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水位同震响应的台站特征。分析结果是:(1)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Ⅵ度区的1.5倍的范围内主要由静态应变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仅有一个台站...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前兆台网数据库的统计,本文了整理中国大陆井水位观测网中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水位同震响应的台站特征。分析结果是:(1)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Ⅵ度区的1.5倍的范围内主要由静态应变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仅有一个台站,水位同震阶升幅度仅1.5cm,静态应变触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震中距大于1 000km的远震响应均为水位阶升,但是其同震变化幅度小于0.3cm,为含水层被压缩引起;(3)该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的观测井较少,分布范围大,整体上以水位同震阶升占据主体,其分布主要在静态应力变化引起的范围之外,并且与构造带的对应关系无规律可循,此次地震静态应变范围内的应力应该已经得到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水位 同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秀丰 李佐唐 +2 位作者 徐钦 党红 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7-502,共6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东经104.2°,北纬34.5°)发生M6.6地震。甘肃强震动台网在该地区覆盖良好,获得了丰富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此次地震中各强震动台站获得的加速度记录资料并进行了基本处理;...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东经104.2°,北纬34.5°)发生M6.6地震。甘肃强震动台网在该地区覆盖良好,获得了丰富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此次地震中各强震动台站获得的加速度记录资料并进行了基本处理;经统计分析绘出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学资料探讨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元生 冯红武 +1 位作者 陈继锋 刘白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余震分布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启示 被引量:69
11
作者 王兰民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此次地震中的断层效应、山体放大作用和边坡效应等震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区灾后重建和今后我国的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震害特征 黄土滑坡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黄土场地放大效应地脉动测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武建 吴志坚 +2 位作者 车爱兰 钟鹏飞 陈豫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7-482,共6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在极震区出现了黄土场地放大效应,为了从理论上解释黄土场地放大效应的原理,本文利用地脉动测试了极震区2个典型的黄土场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黄土覆盖地区场地卓越频率特征显著,即在同一区域...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在极震区出现了黄土场地放大效应,为了从理论上解释黄土场地放大效应的原理,本文利用地脉动测试了极震区2个典型的黄土场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黄土覆盖地区场地卓越频率特征显著,即在同一区域内山顶卓越频率较低,集中在1~2Hz,山沟卓越频率较高,集中在3~6Hz;同时,黄土场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为厚黄土分布特征,其场地卓越频率在1.3~1.8Hz,与地震观测波的卓越频率1.0Hz接近,呈现出较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结果与实际受灾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脉动测试 黄土场地 卓越特征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少林 陈文凯 +5 位作者 周中红 张苏平 李英 孙艳萍 高安泰 李少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8-593,669,共6页
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应急处置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思考,以期在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提升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关键词 地震灾情 快速评估 应急处置 地震应急技术系统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峰值加速度估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爱国 刘方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大于《中国地震烈度表》Ⅷ度区参考的水平向地震峰值加速度,这可能与研究区黄土及山坡的双重放大效应有关。因此在灾后恢复重建及该区未来的抗震设防中应考虑这两方面的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水平峰值加速度 极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关系讨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伟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0-847,共8页
为了清晰认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和区域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了甘东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分布及其运动学特征讨论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所处在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构造环境... 为了清晰认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和区域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了甘东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分布及其运动学特征讨论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所处在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运动学特征,研究了甘肃东南部的基本构造环境、发震断裂的断裂活动性及孕震过程等基本发震条件。主要利用地形剖面方法分析了通过地震震源区的地貌特征,反映出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从地貌学角度探讨了区域中上地壳变形特征及孕震过程。最后讨论了区域发震构造、地球动力学背景,通过地形剖面及区域地貌分析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震构造特点,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与汶川地震的同震及震后变形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地貌特征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彦鹏 李元勋 吴意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通过震后灾区的现场考察,造成本次地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村镇所处地形地貌,房屋结构破坏,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等。本文就震中所处地形地貌、房屋结构类型、次生灾害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通过震后灾区的现场考察,造成本次地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村镇所处地形地貌,房屋结构破坏,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等。本文就震中所处地形地貌、房屋结构类型、次生灾害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村镇建设选址、农户房屋结构型式和建设模式、灾区生命线建设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提出建议,供同行研究人员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形地貌 房屋结构破坏 次生灾害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相关长度增长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58,共4页
利用单健群分析方法研究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现象。结果表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主震周围区域地震空间相关长度明显增长。利用这种特征对可能的大震危险区进行网格式搜索,至少可以对未来强震发生的... 利用单健群分析方法研究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现象。结果表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主震周围区域地震空间相关长度明显增长。利用这种特征对可能的大震危险区进行网格式搜索,至少可以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单键群方法(S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被引量:16
18
作者 石玉成 高晓明 +3 位作者 谭明 卢育霞 马占虎 陈文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723,共7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造成95人死亡,2 414人受伤;农村民房、生命线工程、教育和卫生系统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震害调查给出了地震烈度图,揭示了房屋破坏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大范围...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造成95人死亡,2 414人受伤;农村民房、生命线工程、教育和卫生系统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震害调查给出了地震烈度图,揭示了房屋破坏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大范围均匀抽样调查、单项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确定了不同评估区各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等参数,合理评估了此次地震造成的总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经费;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建议,为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震害调查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晓峰 裴惠娟 +1 位作者 徐辉 张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9-462,共4页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滑动角44°,其走向与附近的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一致;倾角和滑动角,表现为左旋走滑的特性与临潭-宕昌断裂的性质相符合,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分析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生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震信息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后应急救援重灾区快速判定时作用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苏平 孙艳萍 陈文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470,共6页
利用震后可以快速获取的余震信息,迅快速判定出地震重灾区的范围,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12小时余震分布,以1小时为单位,分时段绘制余震空间分布图,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发震... 利用震后可以快速获取的余震信息,迅快速判定出地震重灾区的范围,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12小时余震分布,以1小时为单位,分时段绘制余震空间分布图,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发震断层走向和地形地貌条件,与实际考察得到的烈度图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以下认识:震后3小时左右余震分布集中的区域可能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沿余震展布方向需要考虑震区地形地貌和降雨等次生灾害因素所引起的破坏;由余震分布范围来确定重灾区时,长轴方向需要参考发震断层的走向进行调整;依据震区居民点分布密度调整重灾区位置;考虑各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综合判定重灾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地震 余震分布 重灾区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