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未刊稿) 被引量:2
1
作者 丘逢甲 《学术研究》 1984年第5期89-91,共3页
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民之智愚,呜乎判,其学之有用无用判之也。中国之学院,集大成于孔子,孔子之学,有用之学也。自孔教不得其传,而中国人士乃群然习为无用之学,而西人乃遂以有用之学傲我。其国之士、农、... 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民之智愚,呜乎判,其学之有用无用判之也。中国之学院,集大成于孔子,孔子之学,有用之学也。自孔教不得其传,而中国人士乃群然习为无用之学,而西人乃遂以有用之学傲我。其国之士、农、工、商以及妇孺莫不有学。其为课也有定程,其为效也可预计,而其大旨则无非推本于民生日用之常,而有关于国计盈虚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同文学堂 孔子 无用 中国 西学为用 民间 科举 孔教 民生 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国华 汤孟松 《学术研究》 1984年第5期92-93,共2页
《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是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卓越的“抗日护台”志士丘逢甲于一九○○年为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而拟写的。原手稿藏于丘逢甲嫡孙丘应枢手,经我们整理,并由杨荣春教授校订。甲午战败,台湾告急,丘逢甲倾家资以组... 《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是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卓越的“抗日护台”志士丘逢甲于一九○○年为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而拟写的。原手稿藏于丘逢甲嫡孙丘应枢手,经我们整理,并由杨荣春教授校订。甲午战败,台湾告急,丘逢甲倾家资以组织义军,积极从事“抗日护台”,卒因弹尽援绝,被迫于一八九五年农历六月挥泪内渡大陆,举家定居于我省镇平(蕉岭)县文福乡淡定村,并于一八九六年筑室曰“培远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同文学堂 丘逢甲 缘起 清末民初 爱国诗人 文学 重大意义 蕉岭 创办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逢甲生平大事年表 被引量:4
3
作者 丘铸昌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6-104,共9页
今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是我国近代爱国诗人丘连甲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本刊特发表丘铸昌同志所编写的《丘逢甲生平大事年表》。
关键词 丘逢甲 大事年表 台湾民主国 生平 光绪皇帝 广东 革命党人 书院 岭东同文学堂 王晓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丘逢甲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古岭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6-95,共10页
丘逢甲不仅是清末民初的爱国志士,而且是热心教育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以来,他为了振兴国家、民族,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积极创办新学,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 丘逢甲不仅是清末民初的爱国志士,而且是热心教育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以来,他为了振兴国家、民族,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积极创办新学,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份难得的遗产。丘逢甲的教育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与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作记述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教育思想 教育事业 作用与影响 岭东同文学堂 具体内容 近代教育史 青年学生 孙中山 台湾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逢甲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国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丘逢甲祖籍原在河南商丘,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一二七七年间,其二世祖创兆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参事,一起从事抗元,他们道经梅州镇平员山(...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丘逢甲祖籍原在河南商丘,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一二七七年间,其二世祖创兆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参事,一起从事抗元,他们道经梅州镇平员山(今梅县地区蕉岭县文福乡)时,文天祥率队继入平远转赣,创兆乃留居于员山村.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魔掌中收复宝岛台湾,丘逢甲曾祖仕俊于清乾隆年间始由蕉岭迁居于台湾彰化县东势角(今台中县东势镇).逢甲父亲名元宝,榜名龙章,字诰臣,号潜斋,清咸丰年间台湾府贡生,毕生“以教读为主,往来南北,家无常处”.其学生多成材,遗著有《觉世诗存》.逢甲生母陈氏,城府(台南)人,早卒.逢甲出生于台湾苗粟县铜锣湾李氏家塾(潜斋设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岭东同文学堂 中学 书院 镇平 教育思想 梅县 台湾 传习所 师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