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某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1
作者 孙巍锋 赵冠华 +4 位作者 兰恒星 晏长根 包含 刘世杰 吴兴建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5,共15页
为揭示西藏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合现场边坡调研与InSAR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时空规律,从定性与力学角度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开挖高度较大且岩性较差边坡区有显著的岩层外鼓、坡面片状剥落、岩... 为揭示西藏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合现场边坡调研与InSAR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时空规律,从定性与力学角度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开挖高度较大且岩性较差边坡区有显著的岩层外鼓、坡面片状剥落、岩层缺失与裂隙发育现象,表明曾产生岩层滑塌破坏且稳定性欠佳;在植被生长、枝叶掉落、卸荷回弹、积雪覆盖与冻胀等影响下,坡顶自然斜坡区出现了最大介于30~40 mm的正变形区,而在卸荷、降雨、气温与片状剥落等影响下,边坡开挖区坡面则出现了最小介于-30~-20 mm的负变形区;监测点变形量历时曲线类型可分为上升型、稳定型与下降型3大类,且上升型与下降型曲线还可分别细分3个亚类与4个亚类;开挖前后的边坡经历了卸荷回弹阶段、岩层塑性变形阶段与岩层压坏滑移阶段,而缺失岩层归因于坡脚因蠕变被压缩破坏后引发的上部岩层剪切滑移;开挖区坡面一些监测点变化表现出不稳定蠕变曲线的迹象,为防止边坡主控岩层在极端降雨或强震下可能产生破坏,宜采用锚杆、锚索或削坡对危险岩层进行加固处理;推导了主控岩层压应力与临界自稳高度的理论解析式,临界自稳高度与单轴抗压强度、相邻主控岩层间抗剪强度参数成正比,而与地震加速度以及主控岩层的倾角、密度与厚度成反比。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陡顺倾岩质边坡成灾的机制认识与稳定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岩质边坡 变形破坏机制 INSAR 岩层压应力 临界自稳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高陡岩质边坡结构面识别与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奚望 陈宜伟 +4 位作者 张文广 边林松 门林 梁鹏飞 周博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结构面分布对岩体的工程与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准确获取结构面信息对于分析岩体特性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某高陡岩质边坡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前处理,采用开源程序Discontinuity Set Extr... 结构面分布对岩体的工程与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准确获取结构面信息对于分析岩体特性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某高陡岩质边坡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前处理,采用开源程序Discontinuity Set Extractor(DSE)对点云数据进行半自动化识别与分类,获取边坡岩体结构面的产状、迹长、间距等关键参数信息及点云聚类信息。通过对点云聚类信息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其概率分布模型并建立岩体的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进一步基于点云数据采用“Rhino-Griddle-3DEC”联合建模方法建立了高陡岩质边坡的三维块体离散元模型,通过离散元模拟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与潜在失稳区域。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边坡整体安全系数约为1.5,坡顶突出危岩体竖向位移较大且安全系数较小,为潜在失稳区域。因此,采用该方法识别获取的结构面参数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岩体工程力学性质,对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点云数据 结构面识别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物优化配置
3
作者 王冲 张钰锋 +2 位作者 于得龙 陈斌 李建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5,共12页
开展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具有可观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其中护坡植物的科学配置及其修复效果评价是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内容。以唐山古冶区1处典型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植物配置的原位试验和修复效果评价。... 开展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具有可观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其中护坡植物的科学配置及其修复效果评价是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内容。以唐山古冶区1处典型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植物配置的原位试验和修复效果评价。首先遴选出适合华北地区生长的30种植物,设计3种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案,在试验边坡采用挂网喷播的方式进行原位试验;然后在2个植物生长高峰期(6月和9月)采样,进行生物量统计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10个指标、5个等级的植被恢复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植物配置方案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波斯菊、紫花苜蓿和狗尾巴草的重要值在3个试验区中都比较高:波斯菊分别为55.0%、38.7%和54.2%,紫花苜蓿分别为13.9%、12.3%和10.4%,狗尾巴草分别为10.1%、11.7%和13.5%;2)以灌木为主搭配少量乔木,草本植物作为先锋植物的群落配置在6月和9月的2次评价中,综合得分分别为2.441和3.958,在3种配置模式中得分最高。华北地区高陡边坡治理中植物配置模式应以灌木为主要种群,搭配少量乔木,且以草本植物作为先锋植物快速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体系。基于10指标5等级的植被修复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也适用于评价华北其他地区的边坡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群落植物配置 模糊综合评价 植被恢复效果 物种多样性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模式试验
4
作者 王林康 郑子涵 +3 位作者 章广成 曾鑫 丁柄栋 崩兴涛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4,共15页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以库区左岸微风化板岩为参照原型配置相似材料,采用室内底摩擦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坡角、层面倾角、结构面产状条件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①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主要倾倒破坏模式为拉裂−倾倒式,在演化初期坡脚处岩体由于应力集中最先发生弯曲变形,并由坡体前缘逐渐向中后部发展,坡表中部的岩体也逐渐由顺倾转变为直立至反倾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临空面方向弯曲倾倒,当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将沿着最大弯曲部位或结构面发生拉裂折断,最终岩块将会沿着拉裂面产生滑移甚至崩落。②通过对比试验模型的坡体参数及变形特征,将7组模型边坡大致分为3类:近直立顺层岩质缓坡、陡倾角顺层岩质陡坡、近直立顺层岩质陡坡。相较于坡角,岩层倾角对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影响更大;非垂直于层面的缓倾结构面比垂直于层面的结构面更容易引起顺层陡倾边坡的倾倒变形破坏,且相较于外倾结构面,当坡体发育内倾结构面时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规模更大。③从变形阶段的角度将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倾倒变形阶段、倾倒破坏阶段。④从机理上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过程划分为应力调整阶段、弯曲−蠕变阶段、弯曲−拉裂阶段、倾倒−崩滑阶段;根据倾倒区的变形程度将变形破坏后的斜坡划分为强倾倒区、弱倾倒区和稳定区。研究成果可为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相似材料 底摩擦模型试验 倾倒模式 倾倒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陡岩质边坡安全预警与智能监测系统应用
5
作者 辛春红 刘光彪 杜静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99,共2页
以某航电枢纽工程船闸右岸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降水量和水位这2种环境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揭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陡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结合边坡失稳演化机制与实时监测数据,构建边坡分区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开发... 以某航电枢纽工程船闸右岸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降水量和水位这2种环境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揭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陡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结合边坡失稳演化机制与实时监测数据,构建边坡分区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开发边坡稳定性智能监测系统。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增加,边坡稳定性系数减小;极端暴雨情况下,边坡表面发生失稳滑移;水位下降相较于降水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智能监测系统能实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以及预报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稳定性 监测 预警 航电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土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吴和秋 赵龙 +2 位作者 杨雨荷 张小明 徐礼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2,共11页
矿山开采和道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大量高陡岩质边坡裸露,易引发植被破坏、视觉污染、生态退化及边坡失稳等一系列复合型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点关注对象。笔者聚焦于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分析高陡岩质边坡植... 矿山开采和道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大量高陡岩质边坡裸露,易引发植被破坏、视觉污染、生态退化及边坡失稳等一系列复合型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点关注对象。笔者聚焦于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分析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的原理和难点,针对固土这一关键环节,根据不同的固土原理,归纳为物理挡土、化学黏土和生物固土3种固土方法。物理挡土通过布设设施构件;化学黏土通过改良基材特性;生物固土通过植物根系稳定土壤;共同提升坡面稳定性和植被重建效果。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3种固土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总结基于复合型固土模式的植被重建技术,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应在深化固土与植物协同机制、优化区域适应与技术体系和强化智能监测与长效评估的方向发展,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植被重建 生态修复 固土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露天矿开挖卸荷诱发高陡边坡三维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杨泽 夏钢源 +2 位作者 陈龙 付宪吕 李超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5-92,共8页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深入分析了工勘地质报告,进行了赤平极射投影和岩体质量定性评价分析;继而建立露天矿三维边坡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力学试验测试结果,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再现了边坡力学响应变形演化过程。边坡开挖卸荷影响诱发的三维力学响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露天矿终了境界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安全系数满足规范安全等级的要求;坡脚区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为1.5~2.0 MPa之间;边坡出现拉应力值很小,未超过灰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值,不会发生拉伸破坏;终了边坡内未出现从坡脚贯穿至坡顶的塑性破坏滑动面,边坡最大下沉位移值为4 cm,位于边坡顶部中部区域,数值非常小,对边坡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论证,说明该采场边坡结构参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边坡整体安全稳定有保障,为该露天矿的后续安全开采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露天采矿 FLAC3D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赤平极射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晓东 聂小军 +1 位作者 张永慧 刘军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8,共9页
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活动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岩质边坡,由此可能带来许多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兼具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双重功能的植被重建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工程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恢复治理。高陡岩... 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活动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岩质边坡,由此可能带来许多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兼具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双重功能的植被重建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工程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恢复治理。高陡岩质边坡因坡度陡、高差大,坡面固土保水困难,导致植被生长条件十分恶劣,所以该类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工作极其困难。为此,文章在分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适宜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技术,并阐述了各类代表性技术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论述了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指出各类技术中可能存在的理论研究薄弱、基质稳定性差、植被单一、技术选型不合理以及养护费用高等问题,并从特殊生境技术开发、基质研发、植物选配、护坡机理研究、评价机制建立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植被重建技术 研究热点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露天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自动识别 被引量:7
9
作者 茅娜 张文明 孙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岩体结构面的识别与解译在露天采石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传统的勘察手段效率低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陡岩质边坡三维实景建模精度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 岩体结构面的识别与解译在露天采石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传统的勘察手段效率低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陡岩质边坡三维实景建模精度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高陡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的精细化调查方案,并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岭山露天采石场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中完成了实例应用,该方法使用大疆M300 RTK无人机搭载DJI P1相机完成倾斜摄影测量与贴近摄影测量工作,建立高精度的露天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的实景三维模型和高密度三维点云,通过区域生长算法自动解译其岩体结构信息。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岩体结构面调查所提取到的信息准确度高、可视化效果好,且计算效率高,可为类似边坡实际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石场 岩质边坡 贴近摄影测量 岩体结构面 自动识别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某废弃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绿化植物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荫楠 顾中华 陈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我国早期的矿产资源开采遗留了很多废弃矿山,其治理面临着高陡岩质边坡绿化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福建省高速公路绿化经验,引入厚层基材喷播技术,进行植物选择研究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可用... 我国早期的矿产资源开采遗留了很多废弃矿山,其治理面临着高陡岩质边坡绿化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福建省高速公路绿化经验,引入厚层基材喷播技术,进行植物选择研究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可用于废弃矿山的高陡岩质边坡绿化,前期可采用草本植物快速复绿,长期绿化效果以乔灌木为主,建议选择乔灌草相结合且以乔灌为主的绿化方案,但是在绿化初期应控制草本植物密度,以避免抑制乔灌幼苗的生长,影响长期的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厚层基材喷播技术 植物选择 废弃矿山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刘建华 赵明华 杨明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7,共6页
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的受力性状极为复杂,既要承受上部荷载,又要抵抗桩侧滑坡推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重功能,且由于陡坡的存在,使得该类基桩与平地上无坡度的基桩在承载机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以竖向荷载下基桩挠曲微分方程为基础,采用... 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的受力性状极为复杂,既要承受上部荷载,又要抵抗桩侧滑坡推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重功能,且由于陡坡的存在,使得该类基桩与平地上无坡度的基桩在承载机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以竖向荷载下基桩挠曲微分方程为基础,采用方程分析法导出了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桩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以该准则为指导,开展陡坡桩基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组合荷载及加载方式条件下基桩弯矩及桩顶水平位移的情况,探讨了该类桩受力性状,并获得基桩桩侧土压力、抗力分布形态及影响范围的情况,以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陡坡上桥梁基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岩质边坡 相似准则 模型试验 桩身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陡边坡动力响应及失稳机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斌 车爱兰 葛修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1-956,共6页
针对岩质高陡边坡动力响应和失稳机制问题,设计并完成了含不连续节理的岩质高陡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主要岩性特征,采用水泥、沙、铁粉、黏土与混合剂配制岩体材料.对岩质边坡的不连续节理,在边坡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表面摩擦... 针对岩质高陡边坡动力响应和失稳机制问题,设计并完成了含不连续节理的岩质高陡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主要岩性特征,采用水泥、沙、铁粉、黏土与混合剂配制岩体材料.对岩质边坡的不连续节理,在边坡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表面摩擦系数极低的特氟龙布.试验表明,含顺向不连续面的高陡岩质边坡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主要有三个阶段:裂缝开展,坡面剥落,崩塌滑动;主要滑动面沿特氟龙开展,发生在2/3坡高的位置;加速度响应沿坡面向上有明显放大,水平向加速度占主导;当地震烈度加大时,离坡尖越近,加速度放大效应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陡边 不连续节理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地下生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袁磊 周建伟 +1 位作者 温冰 欧虹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艺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地下生境的特征,以济南市植生袋、生态袋、挂网喷播、植生袋+挂网喷播模式、格构+生态袋+挂网喷播模式5种工艺的典型边坡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下生境特征进... 为了探讨不同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艺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地下生境的特征,以济南市植生袋、生态袋、挂网喷播、植生袋+挂网喷播模式、格构+生态袋+挂网喷播模式5种工艺的典型边坡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下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修复工艺固持水土的能力是重塑边坡生境条件的核心,基质的厚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种类与生长状况;2)植物群落演化的趋势为人工栽植种向本地种或混合方向演化,复合模式下的植物种类最多,覆盖度达90%,景观修复效果最好。挂网喷播覆盖度最低,为10%~30%;3)生境条件与修复年限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不同修复工艺的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挂网喷播>植生袋、生态袋>复合工艺模式,而Patrick丰富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复合工艺模式与挂网喷播模式较高。完成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后的初始几年内植物群落变化最大,植物的多样性随修复年限逐渐升高。该研究可为济南市乃至华北地区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地下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会中 王吉亮 +6 位作者 杨静 黄孝泉 王团乐 刘冲平 廖立兵 潘金鹤 肖云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87,共3页
针对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借助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地质编录的独特优势,结合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块体发育位... 针对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借助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地质编录的独特优势,结合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块体发育位置、特征、规模及稳定性,且高效、准确、安全,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三维数码照相 块体调查 失稳模式分析 三维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植物地境特征研究——以宜阳锦屏山采石场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帅 宁立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以锦屏山采石场边坡裂隙为研究对象,对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植物生长的地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根系生长空间、温度、水分、养分共4项指标.通过野外实测和室内实验的方式分析这4项指标来判断高陡岩质边坡地境人工再造是否可行.结果显示:... 以锦屏山采石场边坡裂隙为研究对象,对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植物生长的地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根系生长空间、温度、水分、养分共4项指标.通过野外实测和室内实验的方式分析这4项指标来判断高陡岩质边坡地境人工再造是否可行.结果显示:根系生长空间的裂隙率与一般石灰岩地区经验值相比偏高,裂隙之间相互贯通;裂隙内温度、水分条件未超出植物生长耐受范围;裂隙中土壤肥力指标较坡面生长有野生植物处土壤高.最后结合野外植物生长试验结果,给出研究区高陡岩质边坡地境再造是否可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山 岩质边坡 裂隙 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载荷作用下高陡节理岩质边坡动态响应的3DEC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启月 李夕兵 +4 位作者 顾春宏 肖六杏 王卫华 凌同华 赵国彦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2,共5页
运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对某露天矿高陡节理岩质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的静态响应和爆破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爆破载荷作用下边坡质点的振动速度以及位移和应力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 运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对某露天矿高陡节理岩质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的静态响应和爆破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爆破载荷作用下边坡质点的振动速度以及位移和应力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用3DEC模拟爆破载荷作用下节理岩体边坡的动态响应是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质边坡 动态响应 3DEC模拟 爆破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修复的立地条件研究——以洛阳市宜阳锦屏山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莫春雷 宁立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洛阳市宜阳锦屏山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为例,通过对锦屏山高陡岩质边坡岩壁裂隙发育情况、裂隙的温湿度和裂隙内土壤肥力等植物立地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岩壁发育的裂隙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根系发育空间,裂隙内留存的土壤肥力高... 以洛阳市宜阳锦屏山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为例,通过对锦屏山高陡岩质边坡岩壁裂隙发育情况、裂隙的温湿度和裂隙内土壤肥力等植物立地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岩壁发育的裂隙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根系发育空间,裂隙内留存的土壤肥力高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裂隙内的温湿度条件适宜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若能对这些岩壁条件合理利用,并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可实现高陡岩质边坡的快速覆绿,对废弃采石场陡壁小生境生态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植物修复 立地条件 裂隙 锦屏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失稳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志全 张震 +5 位作者 侯克鹏 杨溢 肖慧 杜俊 程涌 杨八九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尖山磷矿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这类型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随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其对应...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尖山磷矿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这类型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随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其对应的位移变形量也逐步变大,边坡整体上表现为上部向下运动,下部受压向临空面方向隆起的变形规律;同时当开挖至一定的深度后,坡面与坡中均会发育较多的走向裂缝,且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其不断向坡体深部延伸发展。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坡体中会发育形成"平面与圆弧面复合型的潜在最危险滑移面,且表现为滑移-弯曲-剪切的变形失稳破坏特征。对边坡开展的浅部卸载作用效果不理想,虽其位移变形量有所减小,但没有改变坡体整体的变形失稳趋势,对边坡施加的深部卸载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使坡面及坡顶产生的裂缝几乎完全消除。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的预警预报与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 下缓 层状岩质边坡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陡边坡爆破降振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名标 彭德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96,共4页
爆破振动对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极其复杂。通过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归类统计,找出了该边坡爆破峰值振速出现的区段、爆破振动主频的特点及沿高程的放大规律。从控制能量源、优化爆破参数、优化爆破网路、避免积累损伤效应等四个方... 爆破振动对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极其复杂。通过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归类统计,找出了该边坡爆破峰值振速出现的区段、爆破振动主频的特点及沿高程的放大规律。从控制能量源、优化爆破参数、优化爆破网路、避免积累损伤效应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减振降振的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准确把握爆破振动峰值时刻、放大规律和主频特点,探索爆破振动沿边坡的传播衰减规律以及边坡开挖的减振降振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陡边 爆破振动 监测 降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岩溶发育区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均利 廖恒彬 张炳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4-283,共10页
为解决岩溶发育区岩质高陡边坡研究中特殊地质情况无法可视化表达,以及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分析结果不够精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对岩溶发育区岩质高陡边坡进行建模并通过多种有限元... 为解决岩溶发育区岩质高陡边坡研究中特殊地质情况无法可视化表达,以及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分析结果不够精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对岩溶发育区岩质高陡边坡进行建模并通过多种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及分析的解决方案。以桂林市兴安至阳朔公路延长线工程K5+420~K5+740段为工程背景,通过地质勘察、钻孔电视、赤平投影和取样试验得到岩土体强度参数等数据,采用钻孔建模与剖面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法,创建该段边坡BIM三维数字地质模型,将精细化的BIM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剖切最不利剖面,无损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及摩根斯坦-普拉斯法对该段边坡工程从自然工况到支护加固工况的稳定性及失稳过程进行分析,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分析了边坡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及应变云图,查明了边坡在自然工况下易失稳破坏的原因,并进行了支护后再验算。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情况下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其安全系数达到稳定标准;该研究提高了边坡工程效率,并为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区 岩质陡边 BIM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