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反倾边坡复合倾倒破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朝燚 陈从新 +4 位作者 郑允 张伟 马力 张海娜 张亚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针对岩质反倾边坡滑动倾倒复合破坏的研究不足,首先建立了边坡滑动-块状倾倒-弯曲倾倒复合破坏的地质模型,具体可分为滑动区、块状倾倒区和弯曲倾倒区;然后根据三个分区岩块的破坏机制,提出了各个分区的力学模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 针对岩质反倾边坡滑动倾倒复合破坏的研究不足,首先建立了边坡滑动-块状倾倒-弯曲倾倒复合破坏的地质模型,具体可分为滑动区、块状倾倒区和弯曲倾倒区;然后根据三个分区岩块的破坏机制,提出了各个分区的力学模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悬臂梁模型,提出了边坡滑动-块状倾倒-弯曲倾倒复合破坏的逐步分析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地质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岩质反倾边坡滑动-块状倾倒-弯曲倾倒复合破坏的稳定性由滑动-块状倾倒复合破坏区域控制;块状倾倒区域属于主动破坏区域,滑动区属于被动破坏区域,治理加固时应重点加固块状倾倒破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反倾边坡 横向节理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伟庚 刘洋 +2 位作者 王栋 岳茂 张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96,共4页
以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典型的含结构面反倾岩质边坡为例开展振动台试验,采用时频域分析方法研究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波时该类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仅局部有所减小,表明... 以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典型的含结构面反倾岩质边坡为例开展振动台试验,采用时频域分析方法研究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波时该类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仅局部有所减小,表明地震动力响应具有高程放大效应;在高度相等的情况下,除了底部坡内测点的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大于坡体表面,其余同一高度的2个测点均是坡体表面的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大于坡内,表明地震动力响应具有趋表放大效应;坡肩测点的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比边坡2/3高度处明显增大,在峰值加速度为0.9g时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坡内测点加速度傅里叶幅值谱的形态和分布与坡体表面测点基本一致,在20,30 Hz附近出现2个峰值,且随坡体高度增加,频谱分布逐渐变得复杂,加速度傅里叶幅值比逐渐增大,呈现出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岩质反倾边坡 地震动力响应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