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怀安地区桑干岩群岩石组合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对其形成和变质时代的约束
1
作者 陈后华 段留安 +2 位作者 张平阳 王卫国 宋贺民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84,共13页
【研究目的】河北怀安地区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以往研究为怀安地区变质岩的系划分建立了不同方案,然而这些变质岩系的形成和变质时代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河北怀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岩石组合重新厘定和划分... 【研究目的】河北怀安地区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以往研究为怀安地区变质岩的系划分建立了不同方案,然而这些变质岩系的形成和变质时代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河北怀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岩石组合重新厘定和划分了怀安杂岩带中桑干岩群的马市口岩组和右所堡岩组,选取其中的麻粒岩和片麻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马市口岩组以麻粒岩类为主,普遍见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岩体总体呈明显的灰黄色调,局部见磁铁石英岩夹层。右所堡岩组中斜长角闪岩夹层较马市口岩组显著增多,普遍含有黑云母和角闪石,局部见少量大理岩夹层,颜色总体呈灰色调。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和原岩恢复分析,怀安地区的桑干岩群原岩建造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夹含泥质碎屑沉积岩、铁硅质沉积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岩,属沉积-火山岩建造类型。不同变质程度麻粒岩和片麻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存在2.6~2.2 Ga和2.0~1.7 Ga两个年龄峰值。【结论】岩石组合及锆石U-Pb年龄峰值分布特征共同指示怀安地区桑干岩群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约2.5 Ga),并在古元古代晚期(约1.8 Ga)遭受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干岩群 岩石组合特征 锆石U-PB定年 LA-ICP-MS 河北怀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组的岩石组合及其时限
2
作者 李永军 李伟 +5 位作者 王绪龙 段丰浩 朱钊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3-2063,共11页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石组合截然有别,色调区分性极强的两大套地层,上部深灰—灰黑色调“(含碳)细碎屑岩”与其下伏鲜红色调的“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间夹中基性火山岩”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分属包古图组和红山梁组。本文于包古图组底部和红山梁组顶部分别获得345.1 Ma和365.9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限定其时代分别为密西西比亚纪和晚泥盆世。这一新发现,不仅确立了包古图组是区内石炭纪最老地层单位,佐证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久争悬疑,而且使得区内密西西比亚系有了完整的地层序列,揭秘了石炭系最底部的沉积建造及其岩石组合,也为完整认识泥盆纪—石炭纪这一重要时期的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亚系包古图组 岩石组合 顶底时限 锆石U-PB年龄 西准噶尔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试样强度试验与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建军 贾明琦 +5 位作者 冯吉成 苏士杰 张建伟 闻志雄 吉志海 牛格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针对巷道复合夹煤组合结构顶板易冒落问题,以某矿取芯和钻孔窥视探测获得的巷道层状复合夹煤顶板结构组合类型为实验背景,对砂质泥岩、中砂岩以及煤厚度为20、30、40 mm不同结构组合类型的复合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复合夹煤岩... 针对巷道复合夹煤组合结构顶板易冒落问题,以某矿取芯和钻孔窥视探测获得的巷道层状复合夹煤顶板结构组合类型为实验背景,对砂质泥岩、中砂岩以及煤厚度为20、30、40 mm不同结构组合类型的复合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的力学特性与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的抗压强度均小于单一岩石,中砂岩夹煤厚度为30mm时抗压强度达到单一中砂岩抗压强度的85.95%,抗压强度随着煤厚变薄而下降;砂质泥岩夹煤厚度为20 mm时仅为单一砂质泥岩抗压强度的32.5%,随着夹煤厚度增加抗压强度也增大,夹煤厚度超过30mm后抗压强度增大不明显。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整体呈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单斜面剪切破坏、部分拉伸破坏,随着复合夹煤岩石组合类型不同呈现不同的破坏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顶板 复合夹煤岩石组合 单轴压缩 力学特性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合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扬 孟祥君 +2 位作者 张焕 李日辉 侯方辉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5期13-24,共12页
辽西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一部分,大面积出露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古老岩石,是研究华北地壳早前寒武纪演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辽西地区太古宙岩石组合以TTG质和花岗质变质深成岩为主,少量变质表壳岩以包体或构造残片形式赋存在变深... 辽西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一部分,大面积出露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古老岩石,是研究华北地壳早前寒武纪演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辽西地区太古宙岩石组合以TTG质和花岗质变质深成岩为主,少量变质表壳岩以包体或构造残片形式赋存在变深成岩中;古元古代(2.5~1.6Ga)岩石组合包括长城系裂谷沉积岩和碱性侵入杂岩。最新的区调成果以及地质—地化数据表明,辽西地区记录的太古宙岩浆—变质事件主要集中在约2.55~2.50Ga之间,其形成与洋壳俯冲有关;该区缺乏约2.50~1.85Ga构造—热事件的记录,约1.72~1.70Ga是该区另外一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其形成与华北东、西部陆块最终碰撞(约1.85Ga)之后的构造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岩石组合 古元古代岩石组合 锆石U-Pb-Hf同位素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晚二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岩石组合时空分布、构造环境的讨论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秉璋 陈静 +3 位作者 罗照华 陈发彬 王涛 郭贵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13-3228,共16页
祁漫塔格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以祁漫塔格东段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祁漫塔格及临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特点,从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可以识别出4个阶段5个花岗岩组合。... 祁漫塔格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以祁漫塔格东段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祁漫塔格及临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特点,从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可以识别出4个阶段5个花岗岩组合。(1)晚二叠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与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52.0~258.5Ma,普遍含暗色铁镁质微粒包体;(2)中三叠世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26.9~238.6Ma,富含暗色铁镁质微粒包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一般在400×1^0-6~537×10^-6,δEu在0.67~0.95;(3)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11.7~214.1Ma,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一般在341×10^-6~515×10^-6,δEu在0.69~0.95之间;(4)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199.5~204.4Ma,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在54×10^-6~195×10^-6。晚二叠世花岗岩组合为大陆边缘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相关;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出露面积巨大,构成了印支期北昆仑岩浆弧的主体,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阶段,与俯冲岩石圈板片的断离相关,这一事件在东昆仑具有普遍意义,是东昆仑造山带最具规模的地幔物质注入与壳幔岩浆混合事件,晚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是加厚陆壳底部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组合 晚二叠世-早侏罗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石炭纪早期的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与岩石组合证据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志伟 裴福萍 +2 位作者 曹花花 王子进 许文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下二台群盘岭组由钠长角闪片岩(原岩为玄武安山岩)、变质流纹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少量变质粉砂岩组成。钠长角闪片岩和变质流纹岩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具有高的Th/U比值(0.77-1.79),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特... 下二台群盘岭组由钠长角闪片岩(原岩为玄武安山岩)、变质流纹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少量变质粉砂岩组成。钠长角闪片岩和变质流纹岩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具有高的Th/U比值(0.77-1.79),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特征。盘岭组钠长角闪片岩中锆石15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介于337Ma±11Ma~346Ma±13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342Ma±6Ma(MSWD=0.053,n=15),盘岭组变质流纹岩16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介于341Ma±12Ma~351Ma±14Ma之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47Ma±5Ma(MSWD=0.116,n=16),它们均形成于石炭纪早期,表明下二台群形成于晚古生代而非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研究区石炭纪早期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质岩石和流纹岩,显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特征,代表了一种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石炭纪早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可能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石炭纪早期 变质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组合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强 许继峰 +4 位作者 赵振华 资锋 唐功建 贾小辉 姜子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4-350,共7页
本文介绍了埃达克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埃达克质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并与不同类型的岩石同时出现:1)火山弧环境中常出现埃达克质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它的形成可能与板片熔融以及熔体-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 本文介绍了埃达克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埃达克质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并与不同类型的岩石同时出现:1)火山弧环境中常出现埃达克质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它的形成可能与板片熔融以及熔体-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有关;2)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如羌塘)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钾质或橄榄玄粗质岩共生,这可能与俯冲陆壳熔融和俯冲陆壳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有关;3)造山带伸展垮塌环境(如大别山)中埃达克质岩会伴随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出露,增厚下地壳产生埃达克质岩浆后的榴辉岩质残留体拆沉进入地幔,与地幔橄榄岩的混合可能形成后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的源区;4)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橄榄玄粗质的岩石共生,增厚、拆沉下地壳,以及富集地幔的熔融或岩浆混合在岩石的成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构造背景 岩石组合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类型模型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环境和容矿岩石组合 被引量:18
8
作者 裴荣富 梅燕雄 +1 位作者 瞿泓滢 王浩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2,共12页
每一矿床模型类似人们"指纹"各自不同。根据中国哲学的"白马是马而非马(类)"的概念,本文提出应深入研究同一类的矿床总体特征的普适性矿床模型。据此,普适性矿床模型(马类)将包括该类矿床中的矿床(白马),从而增强... 每一矿床模型类似人们"指纹"各自不同。根据中国哲学的"白马是马而非马(类)"的概念,本文提出应深入研究同一类的矿床总体特征的普适性矿床模型。据此,普适性矿床模型(马类)将包括该类矿床中的矿床(白马),从而增强其对未知矿床比对的整体性。其次,本文又对矿床普适性模型提出成矿系列的新概念。即按各类矿床产出的不同环境,作者等根据一定地质构造背景、一定成矿环境和一定容矿岩石组合提出"中国矿床普适性模型分类"和与每类成矿环境相适应的74个矿床模型(表1)。据此,人们可从地质环境分类中发现相应的矿床模型,反之,一定的矿床模型也能反应其产出的成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模型 构造背景 成矿环境 容矿岩石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旗 钱青 王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 4个单元 ,即 :变质橄榄岩单元、深成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组成 ;深成杂... 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 4个单元 ,即 :变质橄榄岩单元、深成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组成 ;深成杂岩单元包括辉长岩 -镁铁质堆晶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 ,在深成杂岩和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内有复杂的岩浆侵入事件 ;喷出岩单元不仅仅由玄武岩组成 ,还包括安山岩、玻安岩、钠长岩以及角砾岩、凝灰岩等。蛇绿岩和深海钻探研究表明 ,许多蛇绿岩不具层状结构。蛇绿岩剖面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具层状结构模型的蛇绿岩 ,另一类不具层状结构。不同的蛇绿岩剖面反映了洋脊之下不同的动力学过程 ,主要受板块扩张速度和岩浆供给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岩石组合 洋脊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艳芳 姚晓峰 +5 位作者 魏友卿 马腾 公凡影 邢光福 张灵芳 孙义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15-3333,共19页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花岗岩类岩石结构构造特征、锆石SHRIMP U-Pb与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年结果集中分布于200~191Ma、155~97Ma与84~69Ma三个区间,暗示构造带燕山期(J-K)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侏罗世(J1),以片麻岩类与糜棱岩类为主;(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片麻状花岗岩类占优势;(3)晚白垩世(K2),出现大量的晶洞花岗岩类与脉岩类。采用O’Connor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识别TTG岩石组合获知,早侏罗世(J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时,构造带存在TTG岩石组合;晚白垩世(K2)时,构造带TTG岩石组合消失,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TTG岩石组合以钙性(C)和中钾钙碱性(MKCA)为主,显示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由此可推断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构造性质为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带发育两类成因机制的TTG岩石组合,分别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具镁安山质(M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融熔,具正常安山质(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陆壳底部玄武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南澳构造带 燕山期(J-K) TTG岩石组合 大陆边缘弧 岩浆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疆北部奥陶——志留系岩石组合的古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47
11
作者 何国琦 李茂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存在有几乎连续分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 ,这个事实有可能改变历来只强调北疆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震旦纪是准噶尔及其相邻古陆裂解的开始阶段 ,经寒武纪至早奥陶世 ,古洋已发展到最大规...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存在有几乎连续分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 ,这个事实有可能改变历来只强调北疆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震旦纪是准噶尔及其相邻古陆裂解的开始阶段 ,经寒武纪至早奥陶世 ,古洋已发展到最大规模。在区域性古陆裂解和伸展的背景下 ,推测准噶尔古陆经常位于海平面以下。晚奥陶世北疆的古洋开始收缩 ,古陆缘区转化成活动陆缘 ,准噶尔古陆先后与伊犁古陆和西伯利亚古陆汇聚和碰撞造山 ,在这两条早古生代造山带的近准噶尔古陆一侧 ,可能发育晚奥陶世至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奥陶-志留系 岩石组合 古构造 古地理 早古生代造山带 地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G岩石组合及其成因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怀民 金振民 董树文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馆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1.6~3....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馆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1.6~3.2GPa,最理想约为2.2GPa)下通过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残留相为呈悬浮状的榴辉岩团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岩石组合 部分熔融 榴辉岩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万洙 刘招君 王东坡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采用岩石学与粒度分布特征相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3个典型剖面和10余口探井的白垩系碎屑岩层序。结果表明,陆相碎屑沉积的岩石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特征与相应的薄片粒度分布结果(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偏度(SK1)和... 采用岩石学与粒度分布特征相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3个典型剖面和10余口探井的白垩系碎屑岩层序。结果表明,陆相碎屑沉积的岩石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特征与相应的薄片粒度分布结果(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偏度(SK1)和标准偏差(δ1)等)具有良好对应关系。据此可明显识别出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的5种主要沉积相,即冲积扇相、冲泛平原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湖泊)水下重力流相。文中分别论述了上述5种沉积相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粒度分布特征,探讨了二者内在联系。本文提出的陆相沉积环境定量判别标志,在其它陆相盆地沉积环境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粒度分布 白垩纪 岩石组合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岩石组合及其演化——以皖西南碧溪岭和双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鄢全树 钟增球 周汉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碧溪岭和双河地区是大别超高压地体内2个典型的露头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发现,岩石组合主要为榴辉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榴辉岩具有壳源的特点,是地壳岩石在地幔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 碧溪岭和双河地区是大别超高压地体内2个典型的露头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发现,岩石组合主要为榴辉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榴辉岩具有壳源的特点,是地壳岩石在地幔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为板块折返期间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片麻岩为斜长角闪岩在折返过程中在合适的环境下深熔递进演变的产物;而面理化花岗岩是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榴辉岩与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之间为经过改造的原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地体 岩石组合 演化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政和“稻香组”岩石组合及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隰弯弯 陈世忠 朱筱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1-434,共14页
出露于政和县星溪、稻香、铁山一带的稻香组岩石组合十分复杂,火山岩、沉积岩及变质岩混杂。而其地层时代也一直未有定论。目前,稻香组已经被重新划分为3套分属不同时代的岩性组合,上部和中部分别划归为新元古代和早侏罗世;根据岩石变... 出露于政和县星溪、稻香、铁山一带的稻香组岩石组合十分复杂,火山岩、沉积岩及变质岩混杂。而其地层时代也一直未有定论。目前,稻香组已经被重新划分为3套分属不同时代的岩性组合,上部和中部分别划归为新元古代和早侏罗世;根据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测年数据,下部火山-沉积组合的地层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晚期,其地层时代和形成环境与石帽山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香组 岩石组合 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政和—大埔深大断裂 政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不同岩石组合类型应力-应变特点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玉成 王生全 胡明星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应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煤系中4种不同岩石组合类型在区域拉张力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特点,成功地解释了山西霍州矿区断层在横向上、纵向上发育的差异性。从而指出在地质条件相似的矿区。利用煤田勘探资料预测小断层密集区(带)的... 本文应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煤系中4种不同岩石组合类型在区域拉张力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特点,成功地解释了山西霍州矿区断层在横向上、纵向上发育的差异性。从而指出在地质条件相似的矿区。利用煤田勘探资料预测小断层密集区(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岩石组合 有限元模拟 煤系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晚侏罗世荔枝庄组岩石组合及其成岩地质过程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杨 杨家明 +7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马雪 陈羽岚 钱迈平 邢光福 余明刚 段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9-769,共11页
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 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型沉积构造,是香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晚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系。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研究,确定其成岩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早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中期破火山口湖相沉积和晚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三个阶段,以湖相沉积作用为主、火山喷发作用为辅;受晚期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沉积岩层普遍发生硅化或炭化。荔枝庄组独特的岩石组合与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为探讨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活动—沉积作用方式与成岩过程,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火山口湖相沉积 岩石组合 成岩地质过程 晚侏罗世 荔枝庄组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小溪组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时代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小溪组是福建东部晚中生代最重要的火山地层之一,是叶腊石矿最主要的含矿层位,然而,自小溪组创建以来,各家认识颇不一致。1:250000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认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地区一套早白垩世早期... 小溪组是福建东部晚中生代最重要的火山地层之一,是叶腊石矿最主要的含矿层位,然而,自小溪组创建以来,各家认识颇不一致。1:250000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认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地区一套早白垩世早期陆相杂色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岩浆由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演化旋回组成,平行不整合于南园组之上,其上被石帽山群不整合覆盖;并根据小溪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特征、火山活动旋回及岩浆演化规律等,将小溪组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二、三、四、五段等5个岩性段;综合地层接触关系、生物群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小溪组时代置于早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岩石组合 早白垩世早期 小溪组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塘地区二叠纪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严松涛 秦蒙 +1 位作者 段阳海 文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1-393,共13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了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本文是首次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达森隆洼岩组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详细的岩石...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了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本文是首次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达森隆洼岩组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表明,达森隆洼岩组主要由枕状玄武岩、灰岩、硅质岩组成,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18%~48.82%,富TiO_2含量为2.71%~3.02%,∑REE=141.03×10^(-6)~164.94×10^(-6),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无明显的Nb和Ta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古生物化石显示该套洋岛型岩石组合沉积时代为二叠纪,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枕状玄武岩形成年龄为中二叠世。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洋盆至少在早二叠世时期就已发育有成熟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型岩石组合 达森隆洼岩组 地球化学 年代学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三叠世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7
20
作者 严松涛 段阳海 +1 位作者 谭昌海 文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6-826,共11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7.16%~54.30%,TiO2含量为2.76%~5.66%,MgO含量为5.29%~6.65%,K2O含量介于0.82%~3.66%之间,Na2O含量在2.52%~3.66%之间变化,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195.21×10^–6~341.81×10^–6,(La/Yb)N=11.75~13.62,无明显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OIB。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判别表明其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起源于地幔源区而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物质混染。晶屑熔结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45.1±1.5)Ma,这表明该洋岛型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内容,为区域上甘孜—理塘洋盆中三叠世时期构造演化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型岩石组合 地球化学 年代学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