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震预测的加卸载响应比岩石实验模拟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裕仓
尹祥础
王海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我们在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材料试验机(MTS)上做了岩石压缩破坏的加卸载实验,得到了以应变为响应(即弹性常数的倒数为响应率)的加卸载响应比。实验结果与理论以及实际地震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相一...
我们在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材料试验机(MTS)上做了岩石压缩破坏的加卸载实验,得到了以应变为响应(即弹性常数的倒数为响应率)的加卸载响应比。实验结果与理论以及实际地震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相一致,即加卸载响应比在临近破坏前上升。故此,加卸载响应比可以被用做岩石破坏及地震预测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岩石破坏实验
地震预报
实验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积岩储藏系统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
16
2
作者
雷兴林
李霞颖
+3 位作者
李琦
马胜利
付碧宏
崔银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43,共19页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情况的资料得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已有断层或破裂的控制,有感地震尤其是可导致一定灾害的中强地震往往都是已有断层的重新活动所致。其次,结合石油地质资料及盆地边缘地区出露的一些未成熟小型断层的地质与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发现这些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地下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四川盆地几个典型沉积岩样本进行了三轴压缩破坏实验。采用多通道宽动态高速声发射观测技术与三维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几何特征和摩擦系数的变化。最后,通过融合各方面研究结果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模型,探讨了较大地震发生条件,为提升注水诱发地震评估能力和建立安全注水操作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该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四川盆地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如此剧烈。主要的前三叠系沉积岩(包括白云岩、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均具有较高的破坏强度和脆性变形破坏特征,使四川盆地油气储藏系统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应力水平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地震性断层破坏。一般,一条尺度达到几km的断层便足以产生M5级别的中强地震。这些条件使得该区具有发生破坏性注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有必要在对注水孔周围的破裂及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及力学性质特征有基本了解的条件下,通过注水数值模拟和监测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演化,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实现诱发地震的统计评估和预测,指导注水操作而达到减少灾害性地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断层重新活动
油气田
四川盆地
岩石破坏实验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三轴压缩岩样破裂过程中 S 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的变化(英文)
3
作者
许昭永
包一峰
李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我们利用固体传压真三轴压机,50×50×200mm^3大理岩试件,600KC S波探头,分别观测了在等应力压缩和差应力压缩时S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和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等应力(σ_1=σ_2=σ_3)压缩时,随着压力的增加,...
我们利用固体传压真三轴压机,50×50×200mm^3大理岩试件,600KC S波探头,分别观测了在等应力压缩和差应力压缩时S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和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等应力(σ_1=σ_2=σ_3)压缩时,随着压力的增加,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α逐步增大。在差应力(σ_1>σ_2>σ_3)压缩至断裂时,σ_3和σ_2方向的K、α变化各异。当σ_1低于破裂应力σ_(1p)的20%时,两个方向的K、α都随着压力增加。当σ_1大于20%σ_(1p)而继续增加至50%时,K、α大体都保持平稳值,而当σ_1超过60%σ_(1p)时,σ_2方向的K逐步变大,α逐步减小。而σ_3方向的K、α则逐步减小。当出现前兆应力降后,σ_3方向的K、α都回升,接着主破裂来临。破裂后,σ_2方向的K、α增大,而σ_3方向的K、α则减小。同时,波列图清楚地表明,S波最大振幅的变化对K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实验
S波尾波
波列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预测的加卸载响应比岩石实验模拟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裕仓
尹祥础
王海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
中国地震局"九五"项目
文摘
我们在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材料试验机(MTS)上做了岩石压缩破坏的加卸载实验,得到了以应变为响应(即弹性常数的倒数为响应率)的加卸载响应比。实验结果与理论以及实际地震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相一致,即加卸载响应比在临近破坏前上升。故此,加卸载响应比可以被用做岩石破坏及地震预测的前兆。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岩石破坏实验
地震预报
实验
模拟
Keywords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Experiment of rock failure,Earthquake prediction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岩储藏系统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
16
2
作者
雷兴林
李霞颖
李琦
马胜利
付碧宏
崔银祥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43,共19页
基金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ED2011B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111)共同资助
文摘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情况的资料得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已有断层或破裂的控制,有感地震尤其是可导致一定灾害的中强地震往往都是已有断层的重新活动所致。其次,结合石油地质资料及盆地边缘地区出露的一些未成熟小型断层的地质与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发现这些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地下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四川盆地几个典型沉积岩样本进行了三轴压缩破坏实验。采用多通道宽动态高速声发射观测技术与三维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几何特征和摩擦系数的变化。最后,通过融合各方面研究结果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模型,探讨了较大地震发生条件,为提升注水诱发地震评估能力和建立安全注水操作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该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四川盆地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如此剧烈。主要的前三叠系沉积岩(包括白云岩、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均具有较高的破坏强度和脆性变形破坏特征,使四川盆地油气储藏系统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应力水平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地震性断层破坏。一般,一条尺度达到几km的断层便足以产生M5级别的中强地震。这些条件使得该区具有发生破坏性注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有必要在对注水孔周围的破裂及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及力学性质特征有基本了解的条件下,通过注水数值模拟和监测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演化,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实现诱发地震的统计评估和预测,指导注水操作而达到减少灾害性地震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断层重新活动
油气田
四川盆地
岩石破坏实验
声发射
Keywords
injection-induced seismicity
fault reactivation
oil/gas reservoir
Sichuan Basin
rock fracture experiment
acoustic emission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三轴压缩岩样破裂过程中 S 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的变化(英文)
3
作者
许昭永
包一峰
李茜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文摘
我们利用固体传压真三轴压机,50×50×200mm^3大理岩试件,600KC S波探头,分别观测了在等应力压缩和差应力压缩时S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和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等应力(σ_1=σ_2=σ_3)压缩时,随着压力的增加,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K、α逐步增大。在差应力(σ_1>σ_2>σ_3)压缩至断裂时,σ_3和σ_2方向的K、α变化各异。当σ_1低于破裂应力σ_(1p)的20%时,两个方向的K、α都随着压力增加。当σ_1大于20%σ_(1p)而继续增加至50%时,K、α大体都保持平稳值,而当σ_1超过60%σ_(1p)时,σ_2方向的K逐步变大,α逐步减小。而σ_3方向的K、α则逐步减小。当出现前兆应力降后,σ_3方向的K、α都回升,接着主破裂来临。破裂后,σ_2方向的K、α增大,而σ_3方向的K、α则减小。同时,波列图清楚地表明,S波最大振幅的变化对K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岩石破坏实验
S波尾波
波列振幅
分类号
P315.8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震预测的加卸载响应比岩石实验模拟
王裕仓
尹祥础
王海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沉积岩储藏系统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以四川盆地为例
雷兴林
李霞颖
李琦
马胜利
付碧宏
崔银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真三轴压缩岩样破裂过程中 S 波尾波波列振幅和卓越频率的变化(英文)
许昭永
包一峰
李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