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地震分布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子旺 鲁宝亮 +1 位作者 李柏森 朱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33,共14页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表征岩石圈综合力学强度,对理解区域深部构造孕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强烈地震活动频发.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深部岩石圈力学性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利用基于Fan小波的谱方...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表征岩石圈综合力学强度,对理解区域深部构造孕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强烈地震活动频发.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深部岩石圈力学性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利用基于Fan小波的谱方法,使用WGM2012重力异常数据、ETOPO1地形数据和CRUST1.0模型,通过导纳和相关联合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与荷载比(F).结果显示研究区T_(e)整体呈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青藏块体T_(e)变化剧烈,西部高值(>40 km)和东部低值(<20 km)共存;鄂尔多斯地块T_(e)较高(>30 km),变化相对平缓;荷载比F存在局部西南高,巴颜喀拉和羌塘地块荷载比F较高(>0.5),说明以地下荷载为主,其他地块荷载比F较低(<0.2),以地表荷载为主.鄂尔多斯地块结构稳定,岩石圈强度较大,T_(e)值较高;内部构造活动性微弱,深部物质密度横向变化较小,岩石圈所受荷载以地表为主,荷载比F较低.柴达木地块东部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可能发生有下地壳流,岩石圈较为软弱,T_(e)值较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与鲜水河断裂的荷载比F较高,岩石圈所受荷载以地下为主,可能是地壳物质向东流动导致岩石圈深部物质密度横向变化较大引起的.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T_(e)和T_(e)梯度、F和F梯度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地震一般发生在区域相对低T_(e)值、T_(e)梯度值和荷载比F梯度值较大的区域,震级较小的地震多发生在荷载比F较小的地区,6级以上强震则较多发生在荷载比F约为0.1和0.8的区域.因此,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值较低、T_(e)梯度和荷载比F梯度较大的地区,更易出现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荷载比 重力异常 地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构造涵义研究
2
作者 常金龙 陈石 +2 位作者 李冬妮 刘淑杰 雷凯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基于WGM2012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获取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 e分布。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反演区域不同深度地质体横向差异。结合地震重点监视地区(依舒断裂带北段地区、扎兰屯地区、长白山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岩石圈深... 基于WGM2012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获取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 e分布。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反演区域不同深度地质体横向差异。结合地震重点监视地区(依舒断裂带北段地区、扎兰屯地区、长白山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岩石圈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舒断裂带北段地区T_(e)约为15.5 km,岩石抗变形能力较弱,浅部密度横向差异较明显,震源深度较浅;扎兰屯地区T_(e)约为24.5 km,岩石抗变形能力较强,深部密度横向差异较大,震源深度较深;长白山地区T_(e)约为11.5 km,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热地幔动力作用,地震活动相对较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有效弹性厚度 小波多尺度分解 径向对数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3
作者 付永涛 李继亮 +3 位作者 周辉 王义天 吴运高 吴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是表示岩石圈抵抗挠曲变形能力的参数。通过计算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构造省的岩石圈挠曲强度,并可以进行区域的比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T_e的计算方法、研究模型和控制因素。由于T_e与岩石圈热结...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是表示岩石圈抵抗挠曲变形能力的参数。通过计算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构造省的岩石圈挠曲强度,并可以进行区域的比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T_e的计算方法、研究模型和控制因素。由于T_e与岩石圈热结构、流变结构、力学结构紧密相关,T_e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岩石圈强度的定量认识,而且可以获取岩石圈热结构、力学结构空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对地幔对流等动力学问题做出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热结构 力学结构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3 位作者 李辉 徐新禹 申重阳 邢乐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2-555,共14页
本文引入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首先,基于SIO V15.1海底地形模型,模拟研究了MWAT法计算Te的精度,表明当Te〈5km时,误差在±1km以内,当Te≥5km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分别采用GEBCO、SIO ... 本文引入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首先,基于SIO V15.1海底地形模型,模拟研究了MWAT法计算Te的精度,表明当Te〈5km时,误差在±1km以内,当Te≥5km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分别采用GEBCO、SIO V15.1和BAT_VGG海底地形模型,构建了西北太平洋Te,通过对获得的洋壳密度参数和实测导纳与模型导纳之差的均方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AT_VGG模型更适用于Te计算.西北太平洋Te均值为13.2km,标准差为6.9km,以板块冷却模型为参考,主要分布在150℃~45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岩石圈Te分布在150℃~30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且未随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增大而增大,说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不是影响其强度的唯一因素.南太平洋超级海隆活动,以及研究区域广泛存在的断裂带构造,都曾对本区域岩石圈演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能是本地区岩石圈Te较小的构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挠曲均衡模型 海底地形 重力异常 三维导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重力均衡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光亮 申重阳 +3 位作者 黎哲君 王嘉沛 谈洪波 赵炳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6-968,共13页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衡状态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质构造单元间的差异及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布格重力变化范围约为-500~0 mGal(1 mGal=10-5 m·s^-2,下同),在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区域形成弧形重力梯度带,近年来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发于该梯度带不同部位,应与其应力依次释放有关;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其变化范围约为-80^+100 mGal,且大部分区域处于±20 mGal以内的被认为处于重力均衡的状态,重力非均衡(正或负)多出现于块体边界带附近,地震多发生在靠近块体边界的均衡重力异常(正或负,主要为正)区域内;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为10~65 km,不同构造单元之间Te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较低的T e值出现在龙门山构造带附近,T e值为20 km左右,岩石圈荷载加载比为0.5~0.8,表明现今的岩石圈挠曲状态主要由莫霍面加载形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挤压增生与横向流动同时发生,是造成该区域地震发生与重力均衡异常高值重合、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大地热流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地壳均衡特征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强度结果,加深了对巴颜喀拉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均衡重力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布格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母盆地西部岩石圈特性与有效弹性厚度:来自构造模拟的约束 被引量:7
6
作者 曹洁冰 周祖翼 +2 位作者 吴能友 钟广法 王嘹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曾母盆地是南海南部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留了南海新生代共轭边缘演化历史以及性质的重要信息。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了解大陆地壳张裂时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选取曾母盆地西部的三条典型地震剖面,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曾母盆地是南海南部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留了南海新生代共轭边缘演化历史以及性质的重要信息。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了解大陆地壳张裂时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选取曾母盆地西部的三条典型地震剖面,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按照挠曲均衡原理,通过对三条剖面的反演模拟,对Te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梁模型对三条剖面进行了正演模拟,来模拟盆地的形态以及主要地层单元的展布。模拟结果与实测剖面的对比表明,Te值取3~5km较为合理,盆地西部的脆性/韧性地壳转换深度为15km。正演和反演模拟中的拉张因子β具有不同的构造含义,正演模拟拉张因子β代表了脆性上地壳的拉伸程度,反演模拟的拉张因子则表示整个岩石圈的拉张作用,拉张因子同时呈向北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盆地 有效弹性厚度 岩石圈 构造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各向异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勇 李永东 熊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76-3590,共15页
华北克拉通是典型的克拉通破坏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及其各向异性特征有助于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强度构造及破坏机制.我们根据空间分辨率为30″×30″的地形数据和由自由空气异常解算得到的完全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华北克拉通是典型的克拉通破坏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及其各向异性特征有助于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强度构造及破坏机制.我们根据空间分辨率为30″×30″的地形数据和由自由空气异常解算得到的完全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利用Fan小波分析方法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Forsyth理论和正交各向异性薄板模型计算了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岩石圈Te和其各向异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从各向同性Te分布来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鄂尔多斯地块、河淮盆地的Te值均较高;中华北克拉通、南北重力梯度带及鲁西隆起Te值较低,约10~25km;郯庐断裂带两侧Te有非常大的差异,西侧的Te明显小于东侧,推测郯庐断裂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从Te的各向异性来看,不同块体Te各向异性的大小或方向存在差异,并且研究区内地震大多分布在Te各向异性大小或方向转变的区域.(3)从地震波SKS各向异性和Te各向异性的比较来看,在华北克拉通西部阿拉善块体岩石圈变形趋于垂直连贯变形模式;鄂尔多斯地区各向异性源自历史构造事件的"化石"各向异性;山西裂谷带地区Te的弱轴方向和SKS的快波方向平行,而在山西裂谷带南部的秦岭—大别区域,SKS快波方向和Te弱轴方向相垂直,这可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等作用有关.此外,Te各向异性与现今构造应力场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体现出华北克拉通复杂的构造应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袁炳强 Yvette H.Poudjom Djomani +1 位作者 程顺有 陆关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大陆范围内Te值有很大的范围 ,不同构造单元有不同的Te值。Te值的大小与岩石圈的热结构 (热年龄 )、壳幔耦合等因素有关。同时Te值和地壳厚度、地表有关矿产的分布。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计算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地质理解 被引量:13
9
作者 付永涛 范守志 施小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593,共9页
简要回顾了岩石圈均衡理论的发展及岩石圈区域均衡和挠曲理论在岩石圈动力学研究中起的作用,阐述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和特征。强调Te的研究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紧密结合,即通过岩石圈挠曲理论和区域均衡原理,对地形和重力... 简要回顾了岩石圈均衡理论的发展及岩石圈区域均衡和挠曲理论在岩石圈动力学研究中起的作用,阐述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和特征。强调Te的研究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紧密结合,即通过岩石圈挠曲理论和区域均衡原理,对地形和重力资料进行谱分析计算,来获取岩石圈的物理性质信息。计算的Te(和相应的挠曲刚度)是岩石圈等效的强度,与爆破地震、地震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观测到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不同,它们之间只有通过岩石圈的屈服刚度包络面(YSE)才能比较。大洋和大陆岩石圈YSE的理论计算,表明Te值显著小于地震学的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尤其对于大陆岩石圈,地壳厚度、热年龄和应变率均可显著影响岩石圈的强度。本文还以滇西为实例介绍了对相干值曲线计算的新认识和当前岩石圈Te研究的最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屈服刚度包络面 区域均衡 谱相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和大陆边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付永涛 李安春 秦蕴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9-75,共7页
大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在 (45 0± 15 0 )℃等温面内 ,并且随着加载时岩石圈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大洋岩石圈的挠曲刚度强烈地依赖岩石圈的热结构。一些海隆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降低 ,可能是岩石圈经历过热活化 ,岩石... 大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在 (45 0± 15 0 )℃等温面内 ,并且随着加载时岩石圈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大洋岩石圈的挠曲刚度强烈地依赖岩石圈的热结构。一些海隆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降低 ,可能是岩石圈经历过热活化 ,岩石圈热年龄降低的结果。大西洋一些群岛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小于理论值 ,则反映了岩石圈结构的不同。在海沟 ,板块的挠曲也是影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因素 ,它降低了岩石圈的强度。在被动大陆边缘海陆岩石圈交界处 ,向陆的方向 ,岩石圈弹性厚度比同年龄的大陆或大洋岩石圈的小 ,表明强度明显降低 ;向大洋方向 ,岩石圈的弹性厚度与正常的大洋岩石圈弹性厚度吻合。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挠曲前陆盆地和造山带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变化较大 ,部分地区受先前的岩石圈低强度影响 ,而表现出岩石圈强度的弱化。同时 ,这种方法还广泛地用于大洋中脊岩浆侵位、地幔流动、南太平洋超级海隆的动力学机制、大陆边缘的变形和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挠曲刚度 大洋 大陆边缘 变形 动力学机制 流变结构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ho面起伏及地表地形数据反演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莫霍地形导纳法(MDDF)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亭 傅容珊 黄金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71-3680,共10页
区域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确定对认识其力学性质及演化等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大陆地区有效弹性厚度的确定一直存在着争议.尽管Pérez-Gussinyé等2004年的研究消除了不同方法(自由空气导纳法和布格相关法)之间... 区域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确定对认识其力学性质及演化等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大陆地区有效弹性厚度的确定一直存在着争议.尽管Pérez-Gussinyé等2004年的研究消除了不同方法(自由空气导纳法和布格相关法)之间的分歧,但其确定有效弹性厚度的误差仍然非常大.本文提出了利用Moho面起伏及地表地形反演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Moho地形导纳法(MDDF),并利用合成的地表地形和Moho面起伏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重力地形导纳法相比,使用Moho地形导纳法(MDDF)反演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能较好地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岩石圈 Moho面起伏 反演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罗琳板块及其附近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安 付永涛 李安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80-3290,共11页
本文利用卡罗琳板块及其附近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海水深度数据,结合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了该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本文使用Multitaper(多窗谱)方法对功率谱密度进行估计,基于实际的海底地形,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 本文利用卡罗琳板块及其附近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海水深度数据,结合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了该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本文使用Multitaper(多窗谱)方法对功率谱密度进行估计,基于实际的海底地形,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MWAT方法较真值的改正,MWAT方法计算的结果偏小20%左右.研究结果显示卡罗琳板块及其附近地区的Te变化范围为1-34km.研究区域包括了海山、海底高原、俯冲带、扩张洋脊等多种构造,对它们的岩石圈强度的研究为认识西太平洋地区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Te与加载时的岩石圈年龄、地表热流相关.Te与海底地壳年龄之间的关系显示Te主要位于板块冷却模型的450℃的等温线深度以上.西太平洋的Magellan海山和Marcus-Wake Guyots(MWG)地区的Te主要分布在加载形成时板块冷却模型的200℃的等温线深度附近,较低的等温线可能受太平洋超级地幔柱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在研究区域内海洋地壳的热流与Te之间存在一定的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挠曲 卡罗琳板块 岩石圈 滑动窗口导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ho地形导纳法(MDDF)反演中国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亭 傅容珊 黄金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77-1886,共10页
本文用数值实验方法验证了,在Moho地形导纳法(MDDF)中使用先由重力数据反演的Moho面相对起伏数据,能较传统的重力地形导纳法获得更高的反演精度.之后作者应用Moho地形导纳法(MDDF)反演获得了精度较高的中国大陆区域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本文用数值实验方法验证了,在Moho地形导纳法(MDDF)中使用先由重力数据反演的Moho面相对起伏数据,能较传统的重力地形导纳法获得更高的反演精度.之后作者应用Moho地形导纳法(MDDF)反演获得了精度较高的中国大陆区域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结果显示:(1)中国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从东向西大体上呈阶梯状上升;(2)Te与岩石圈地震-热厚度、地表热流、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速度等数据密切相关;(3)在中国中东部,Te较低的区域以及Te的高低值转换带对应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但在西部,Te与地震活动性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岩石圈 Moho面起伏 反演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焦述强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介绍了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及研究状况,并对其动力学意义作了探讨。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不仅受板块热结构(热年龄)的控制,同样也受壳幔边界性质(拆离或耦合)、力学地壳厚度及其与地幔厚度比等因素控制。Te反映了地形、... 介绍了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及研究状况,并对其动力学意义作了探讨。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不仅受板块热结构(热年龄)的控制,同样也受壳幔边界性质(拆离或耦合)、力学地壳厚度及其与地幔厚度比等因素控制。Te反映了地形、板块边界力及岩石圈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壳幔拆离 动力学 热结构 板块边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及周边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哲君 张毅 +4 位作者 杨光亮 贾宇鹏 肖伟鹏 谈昕 龙剑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3-637,643,共6页
基于EIGEN-6C4重力异常和ETOPO1地形数据,采用基于fan小波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安徽及周边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各向同性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T_... 基于EIGEN-6C4重力异常和ETOPO1地形数据,采用基于fan小波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安徽及周边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各向同性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T_e处于5~75km之间,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为T_e低值区,郯庐断裂两侧T_e值相对较低,河淮盆地和苏北盆地T_e值较高,T_e分布反映了区域特定地质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50kmT_e值范围内,集中在T_e低值区和T_e值陡变带,表明相关区域岩石圈抵抗形变能力较弱,易于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安徽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有关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以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炳强 张国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泉州黑水地学断面Te与地壳厚度、热岩石圈厚度、均衡重力异常、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Te与大地热流关系密切的“热”地球物理参数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热岩石圈厚度相关性好;与地壳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和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与大陆岩石圈Te相关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参数 有效弹性厚度 大陆岩石圈 地学断面 黑水 泉州 岩石圈厚度 均衡重力异常 地壳厚度 大陆动力学 上地幔 相关性 综合强度 整体特征 地质特征 大陆构造 大地热流 关系研究 构造 顶界面 低速 低阻 Te 底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岩石圈弹性厚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振 范广学 +1 位作者 鄢建国 陈世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92-2702,共11页
月球热演化研究需要丰富的月表热流数据。当前唯一的月表热流数据不完全可靠,单一数据也不足代表月球全球热流特征,通过月球岩石圈弹性厚度估算月表热流将会是有效的替代方案。针对弹性厚度估算的问题,概要回顾了以往估算的研究方法和成... 月球热演化研究需要丰富的月表热流数据。当前唯一的月表热流数据不完全可靠,单一数据也不足代表月球全球热流特征,通过月球岩石圈弹性厚度估算月表热流将会是有效的替代方案。针对弹性厚度估算的问题,概要回顾了以往估算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对近年来利用重力地形导纳估算弹性厚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月球全球岩石圈的Te可能较小,暗示月表地形形成于岩石圈冷却前较长的一段时间。个别研究成功地估算了个别质量瘤盆地的Te,但大部分质量瘤盆地的较难估算,这不仅与质量瘤盆地复杂物理过程有关,还可能与岩石圈复杂的补偿机制有关。由于Te仅仅是岩石圈强弱的表征,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Te值存在差异是可能的。随着后续探月活动的开展,与国际社会合作布设月球热流载荷,结合后续研究对月球内部结构、月壳和月幔流变学特征的丰富认识,有望优化现有Te估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而为全球热流估算及热演化研究提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地形 导纳 岩石圈 弹性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达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59-3265,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大陆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与大陆岩石圈不同的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的特点.文中对实际的海... 本文在前人研究大陆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与大陆岩石圈不同的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的特点.文中对实际的海洋测量数据的响应函数Z(k,Te)进行计算和分析,估算我国南海南沙海域和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分别约为10km和6~7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函数Z(k Te) 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 海底地形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菲律宾海剖面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健生 王明明 蔡家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9-973,980,共6页
采用均衡响应函数法分段计算了自东海至东马里亚纳海盆的剖面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并利用海沟洋侧海底地形按端载加压弹性板弯曲模式对琉球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洋侧块体的弹性厚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合测线经过地区的地震地壳测深结果... 采用均衡响应函数法分段计算了自东海至东马里亚纳海盆的剖面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并利用海沟洋侧海底地形按端载加压弹性板弯曲模式对琉球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洋侧块体的弹性厚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合测线经过地区的地震地壳测深结果等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对分段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均衡响应函数计算曲线多个区段可估计出2个弹性厚度值.取值大的弹性厚度,在不同区段其数值较为接近,为20~25km,这种共性是现在热状态下海洋岩石层区域弹性特征的反映,值小的弹性厚度则是各区段内不同地质作用效果的个性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一菲律宾海剖面 有效弹性厚度 岩石弹性板挠曲 均衡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关技术计算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炳强 王平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介绍了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和计算Te常用的相关技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黑水-泉州地学断面Te的计算,论述了用相关技术计算Te的方法及计算流程。
关键词 计算方法 相关技术 有效弹性厚度 大陆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