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应力历史的岩石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金保 冯夏庭 潘鹏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9-1635,共7页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压上升,裂隙渗流流量持续减小,但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大,流量的减小有减缓的趋势。在围压相同以及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在卸载条件下的渗流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其渗流流量明显降低,且卸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开始偏离线性关系。从试验前、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法向应力挤压以及渗流流体的冲蚀作用,试验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明显降低。卸载的过程中,裂隙渗透性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在法向应力和流体冲蚀的共同作用下,裂隙产生了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单裂隙 岩石渗透性 裂隙粗糙度 应力历史 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岩石单裂隙非达西流动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寅斌 李长冬 +3 位作者 周佳庆 项林语 余海兵 陈文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8-1284,共7页
采用3D雕刻方式制作了一批具有特定粗糙度的砂岩裂隙样品,结合自行设计的可定量调整粗糙岩石单裂隙开度的装置,实现了在试验中对岩石单裂隙试样开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定量化控制。开展一系列不同流量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平均开度和表面粗... 采用3D雕刻方式制作了一批具有特定粗糙度的砂岩裂隙样品,结合自行设计的可定量调整粗糙岩石单裂隙开度的装置,实现了在试验中对岩石单裂隙试样开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定量化控制。开展一系列不同流量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平均开度和表面粗糙度对粗糙岩石单裂隙非达西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Forchheimer方程可以准确的描述裂隙中流体流量与压力梯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形维数是表征岩石裂隙表面粗糙度的有效参数,其增大主要导致裂隙的曲折程度增大而使流动路径变得更复杂,从而促进非达西流动的发生。建立了惯性渗透率与平均开度和分形维数之间的经验定量化模型,通过直接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来开展三维粗糙单裂隙渗流模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和所开展渗流试验的可靠性。粗糙岩石单裂隙的平均开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大则所建立的经验定量化模型预测的结果就越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岩石单裂隙 非达西流动 渗流试验 数值模拟 开度尺寸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粗糙单裂隙非达西流动各向异性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寅斌 廖震 +2 位作者 李长冬 刘洪斌 姜茜慧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6,共17页
【目的】研究岩石粗糙单裂隙中发生的流体流动行为是全面了解裂隙网络渗流特性的基础。【方法】基于分形理论生成人工合成岩石裂隙,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与数值模型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 【目的】研究岩石粗糙单裂隙中发生的流体流动行为是全面了解裂隙网络渗流特性的基础。【方法】基于分形理论生成人工合成岩石裂隙,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与数值模型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裂隙试样,并结合自主搭建的渗流实验装置开展一系列不同注入流量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方向对三维粗糙单裂隙非达西流动微观和宏观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不同注入方向条件下岩石裂隙表面粗糙度的差异会显著影响裂隙的渗流特性,在表面粗糙度更大的方向上流体流动阻力、流动路径迂曲度和非达西效应更大。(2)裂隙中涡旋区发育程度与表面粗糙度呈正相关,在表面粗糙度更大的注入方向上涡旋区的发育程度比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注入方向上涡旋区发育程度更高。(3)Forchheimer方程在描述裂隙中的非达西流动时不能适用于整个雷诺数范围,只有在非达西流动充分发生时才能有足够的准确性。(4)裂隙表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程度越大则裂隙在粗糙度更大的方向上越容易发生非达西流动,两个注入方向上的流动行为差异也越明显。(5)基于三维裂隙渗流模拟研究建立了裂隙临界雷诺数与表面粗糙度各向异性因子以及平均开度的定量化表征模型,并通过开展渗流试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更全面研究粗糙裂隙中非达西流动行为的各向异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单裂隙 各向异性 非达西流动 数值模拟 渗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几何特征对岩石强度影响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艳博 王科学 +2 位作者 姚旭龙 梁鹏 刘祥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8,共8页
为探究裂隙几何特征(倾角、长度、位置)的综合作用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对含单裂隙岩石进行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裂隙倾角、长度、位置对岩石强度特性和破裂特征的影响,同时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三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性... 为探究裂隙几何特征(倾角、长度、位置)的综合作用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对含单裂隙岩石进行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裂隙倾角、长度、位置对岩石强度特性和破裂特征的影响,同时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三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倾角对新生裂纹的起裂位置与起裂时间作用明显,长度与岩石的完整性与稳定程度具有相关性,位置影响裂纹扩展规模和岩石破坏形态;裂隙倾角、长度与位置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间内有所差异,从整体来看,由于位置影响因子较小被作为无关变量剔除,在小于45°区间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为长度>倾角>位置,长度与倾角的影响因子为0.82、0.36,在大于45°区间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倾角>长度>位置,长度与倾角的影响因子为0.344、0.866,同时,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可以有效评价岩石强度,对岩石初始损伤判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石 裂隙几何特征 峰值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like materials containing a single crack under the action of chemical corrosion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12
5
作者 PAN Ji-liang CAI Mei-feng +1 位作者 LI Peng GUO Qi-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86-498,共13页
To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oded rock-like specimens containing a single cra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a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combining hydro-chemical damage with coupli... To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oded rock-like specimens containing a single cra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a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combining hydro-chemical damage with coupling damage of micro-flaws and macro-cracks is proposed.Firstly,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theory,the damage variable of the rock-like specimens subjected to water environment erosion and chemical corrosion is obtained.Secondly,a coupled damage variable for cracked rock-like specimens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Lemaitre strain equivalence hypothesis,which combines the Weibull statistical damage model for micro-flaws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cs model for a macro single crack.Then,considering the residual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like materials,the damage variable is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and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the corroded rock-like specimens with a single cra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s established.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stress−strain curves,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provided in the literature.Finally,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amage variabl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discussed.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scrib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residual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oded rock-like specimens with a single cra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like material single-cracked rock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hydro-chemical erosion residual strength damage vari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