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对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卢意 张春林 +1 位作者 由雪莲 聂宇晗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序(SQ1—SQ8),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寒武系三级层序格架内的8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三级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经历2个沉积阶段:SQ1—SQ4为海进阶段,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SQ5—SQ8为海退阶段,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台地沉积。受控于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于SQ6—SQ8,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表生岩溶储层及断溶体储层。受控于台缘相和高位体系域白云石化作用、古隆起的分布及断裂作用,平面上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南部的台缘带,表生岩溶储层分布于古隆起周缘,断溶体储层孤立地分布于盆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储集体 寒武纪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2-57,共6页
自《岩相古地理》(1987年第5期)开始介绍“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的层序地层学以来,引起了地矿部门广大科技人员的极大兴趣,并将其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引入有关的研究工作,如“黔西南及邻区两类赋金层序与沉积环境”(王砚耕,1990... 自《岩相古地理》(1987年第5期)开始介绍“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的层序地层学以来,引起了地矿部门广大科技人员的极大兴趣,并将其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引入有关的研究工作,如“黔西南及邻区两类赋金层序与沉积环境”(王砚耕,1990)、“中国南方三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牟传龙、吴应林,1991),以及在“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项目中的研究等等。最近,又开始了对地表露头(特别是在缺乏地球物理资料和占孔资料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地表露头 海平面变化 沉积 界面 基本工作方法 沉积环境 沉积地质 大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层序地层学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一文的讨论
3
作者 陈代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2-63,共2页
现就本刊1992年第4期刊出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一文与原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泥盆系的顶界据最近几年对南方浅水型泥盆纪地层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微体化石(牙形石、有孔虫、孢子)还是大化石的... 现就本刊1992年第4期刊出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一文与原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泥盆系的顶界据最近几年对南方浅水型泥盆纪地层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微体化石(牙形石、有孔虫、孢子)还是大化石的演化来看,泥盆系顶界应从孟公坳组上部(或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地层学 浅水型 牙形石 编图 孟公坳组 沉积 桂中 台地边缘 应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学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秀岐 张振生 李洪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有关石炭系地层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露头资料,将其分为3个三级沉积层序(CⅠ、CⅡ、CⅢ)和8个沉积体系域(CⅠ1、CⅠ2、CⅠ3、CⅡ1、CⅡ2、CⅡ3、CⅢ1、CⅢ2)。盆地相区的低水位沉积体系域和海侵沉积体系域较发育... 根据塔里木盆地有关石炭系地层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露头资料,将其分为3个三级沉积层序(CⅠ、CⅡ、CⅢ)和8个沉积体系域(CⅠ1、CⅠ2、CⅠ3、CⅡ1、CⅡ2、CⅡ3、CⅢ1、CⅢ2)。盆地相区的低水位沉积体系域和海侵沉积体系域较发育,而高水位沉积体系域不发育;台地相区的海侵沉积体系域和高水位沉积体系域较发育,而低水位沉积体系域缺失。按照层序地层学的观点认为,石炭纪时期的塔里木盆地主要为-具有盆、棚、凹、台结构的海盆。其岩相古地理的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演化周期和8个演化阶段,它们分别与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相对应。储层主要形成于海侵期的海滩相砂岩、生屑滩相碳酸盐岩和高水位期的三角洲相砂岩、白云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主要为塔中隆起区、塔北斜坡区及麦盖提斜坡的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沉积 岩相 地理 石炭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伟 樊茹 +4 位作者 贾鹏 卢远征 张志杰 李鑫 邓胜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40,共15页
以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与电性特征,利用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洗象池群可以划分为Sq1—Sq5共5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1—Sq3保存相对... 以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与电性特征,利用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洗象池群可以划分为Sq1—Sq5共5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1—Sq3保存相对较完整,层序Sq4与Sq5在寒武纪末期大面积剥蚀,展现出滇—川古隆起的特征。各三级层序均呈西薄东厚,显示出加里东古隆起是同沉积古隆起且台内古地貌为缓坡特征。层序Sq1同时发育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其他三级层序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发育短暂且局限。洗象池群沉积期在台内以缓坡型蒸发—局限台地的基本面貌发育,西高东低的沉积环境与台内微古地貌变化控制着沉积相的持续发育,其中开阔台地只发育在层序Sq1和Sq2,台内滩与台缘滩在层序Sq2和Sq3最发育。洗象池群在四川盆地周缘地区存在相对稳定且规模较大的黔东北—湘鄂西台缘带和具有迁移性且规模较小的渝北—鄂西台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上寒武统 洗象池群 地层学 三级 碳同位素组成 岩相古地理 沉积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系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振永 王延斌 +2 位作者 陈德元 周国文 王长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11,共4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山西沁水盆地煤系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和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沉积相的分析和准层序的研究对比,将沁水盆地煤系划分... 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山西沁水盆地煤系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和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沉积相的分析和准层序的研究对比,将沁水盆地煤系划分为两个层序,每个层序又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缺低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以体系域为单位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了各个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地层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玉林 郭英海 +2 位作者 李壮福 冉启贵 贲旭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通过露头与钻井、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 通过露头与钻井、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沉积期间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演化。其中,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层序一)岩相古地理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紫泥泉子组沉积晚期(层序二)湖泊扩张,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近系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地区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俊明 孙晓文 +3 位作者 李国祥 袁文伟 张允白 周传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26,共12页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的层序地层分为 4个正层序 ,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 4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 ,代表了 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的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 )分别发生过大的海退事件。各正层序的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 (C .lindstromi带至C .angulatus带下部 )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 ,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 ,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 ,扩展至青峰襄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冶里-亮甲山期层序地层及其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学平 韩作振 王英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79,共14页
华北地区的冶里-亮甲山期地层由两个层序组成,“冶里”层序包括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底部的地层,相当于牙形石Utahconusbeimadaoensis-Monocostodussevierensis带至Scalpel-lo... 华北地区的冶里-亮甲山期地层由两个层序组成,“冶里”层序包括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底部的地层,相当于牙形石Utahconusbeimadaoensis-Monocostodussevierensis带至Scalpel-lodustersus带,“亮甲山”层序包括其余的亮甲山组地层,相当于Serratognathusbilobatus带至Paraserratognathuspaltodiformis带。由于海水由东北向南侵入,北部地区以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为特征,主要属开阔海沉积,而南部及西部地区基本为高位体系域,主要属潮坪及局限海沉积,介于两者之间的曲阳-五台一带常以滩相为特征。这种体系域展布格局与生物地层相吻合。在晋南及豫北地区,常缺失海侵体系域的化石带,此外,由于每个层序结束时海退由南向北,因而南部地区又往往缺失高位期晚期或最晚期的地层。华北最北部,如河北平泉、秦皇岛一带,亮甲山组顶部见有一段在华北大部地区缺失的地层(Jumudontusgananda-Scolopodussunanensis带),它代表了下一层序低位期间的沉积。随着海水再次由北向南侵入,结果形成了下马家沟组底部由北向南的超覆,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下古生界 地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牟传龙 许效松 林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9,共9页
岩相古地理及古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有着十分丰硕的成果。各家以不同的理论为指导、采取不同的编图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编制了中国的岩相古地理图。刘鸿允(1955)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古地... 岩相古地理及古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有着十分丰硕的成果。各家以不同的理论为指导、采取不同的编图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编制了中国的岩相古地理图。刘鸿允(1955)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古地理学的专著《中国古地理图》,从此,正式揭开了中国古地理学研究的序幕;卢衍豪等(1965)以期为单位,编制了中国寒武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关士聪等(1984),以大地构造学和沉积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制了《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地层 沉积体系域 沉积 地层单位 编图 高水位体系域 刘鸿允 白云岩化 不整合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拗陷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枫 陈洪德 +1 位作者 侯明才 林良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2,共7页
黔南拗陷二叠系发育良好,沉积分异明显,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运用与露头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将黔南地区二叠系隆林阶至长兴阶划分为2个不完整的超层序及12个三级层序,并进... 黔南拗陷二叠系发育良好,沉积分异明显,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运用与露头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将黔南地区二叠系隆林阶至长兴阶划分为2个不完整的超层序及12个三级层序,并进行了层序对比。以超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二叠系各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结合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及碳酸盐生长特征等因素探讨了古地理的演化,认为台盆相带内的深水欠补偿沉积是良好的烃源岩,台地内部高能浅滩及台地边缘高能礁滩组合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拗陷 露头地层学 二叠系 体系域 地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彦 鲁新便 +1 位作者 彭军 赵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17,135,共4页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该区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随着地层基准面有规律地升降变化,研究区曾发生过6次规模较大的湖进-湖退旋回,其沉积记录亦体现出6次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变化有序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三叠系 YT1区块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东洼陷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传桃 梁文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5,153,共6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丘东洼陷的水西沟群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层序、5个中期旋回层序,由此建立起研究区的层序地层系统,并叙述了各层序的构成和特征。以中期基准面层序为单位,阐述了各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展布特... 根据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丘东洼陷的水西沟群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层序、5个中期旋回层序,由此建立起研究区的层序地层系统,并叙述了各层序的构成和特征。以中期基准面层序为单位,阐述了各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展布特征,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SQ1—SQ2时期展示了基准面逐渐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北部、其次为东部;而SQ3—SQ5时期,研究区南部、东部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下降,北部则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和东部。研究表明,每个层序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均较发育,是研究区储集砂体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岩相古地理 水西沟群 丘东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炳强 祝铠甲 +3 位作者 黄献好 陈磊 刘达成 邵龙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6-370,共15页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侏罗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发育较好的泥页岩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野外露头与钻孔岩芯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侏罗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发育较好的泥页岩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野外露头与钻孔岩芯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小煤沟组岩性主要为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包含半深湖、滨浅湖、湖湾、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河床、泛滥平原等沉积相。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界面,将小煤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内均发育一定厚度的泥页岩段。在单剖面和对比剖面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研究区古地理面貌。小煤沟组整体呈现北部半深湖、滨浅湖,南部以及东北部扇三角洲、河流的古地理格局,地势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此时阿尔金山尚未隆升,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柴达木盆地腹部隆起以及东北部的古阿拉巴什套山,盆地沉积中心主要为清水沟以及小西沟东北地区,发育厚度巨大的泥页岩段,为侏罗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缘 小煤沟组 地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拖顶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牟传龙 王立全 沈苏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4期1-13,共13页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屑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详细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屑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详细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厘定了泥盆纪的沉积相,并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而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对沉积体系域与拖顶铜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岩相古地理 地层 铜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6
作者 侯中健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覃建雄 彭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6-382,共7页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 ,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 ,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 ,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 ,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编图单元 沉积盆地 泥盆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以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研究为例
17
作者 李斌 史晓颖 +1 位作者 王新强 郭彦如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8-636,共19页
在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需要对野外地质剖面记录、测井、录井记录等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何将海量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并加以分析,无疑是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一个层序的岩相古地理... 在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需要对野外地质剖面记录、测井、录井记录等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何将海量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并加以分析,无疑是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一个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图的分析、绘制为例,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分析、应用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MAPINFO 地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凯迪阶-埃隆阶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逸青 陈更生 +6 位作者 刘勇 石学文 吴伟 罗超 杨雪 杨雨然 邹源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4-985,共12页
以四川盆地南部110口页岩气评价井的岩性、沉积构造、笔石带、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电性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至留系兰多列维统鲁丹阶—埃隆阶进行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四级层序演... 以四川盆地南部110口页岩气评价井的岩性、沉积构造、笔石带、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电性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至留系兰多列维统鲁丹阶—埃隆阶进行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四级层序演化规律。目的层可以划分为SQ1、SQ2两个层序,依据奥陶系—志留系沉积背景、目的层伽马值以及铀与钍的质量分数之比可以识别5个最大海泛面和12个体系域,根据体系域及其组合,可划分8个四级层序,由老至新为Pss1—Pss8。确定了川南地区凯迪阶—埃隆阶优势页岩岩相的发育时期,预测了发育规模,最优质的岩相包括含白云石/方解石硅质页岩相、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含长石硅质页岩相,主要发育在威远、渝西、泸州地区的Pss3—Pss5和长宁西部—泸州北部—渝西中部地区的Pss6以及长宁地区的Pss3—Pss4,次优质的硅质黏土质页岩相主要发育在Pss6的泸州地区南部—长宁地区(不含长宁西部)、威远地区东部—渝西地区北部以及泸州地区南部的Pss7、泸州地区北部—威远地区—渝西地区的Pss8。建立了川南地区凯迪阶—埃隆阶四级层序演化模型,Pss1—Pss8海平面经历6退5进,冰期后的第1次海侵SQ2-MFS1是级别最大的一次海泛面。图6表1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凯迪阶—埃隆阶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地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文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103,共3页
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对陇东地区延安组的华亭剖面及钻孔岩芯的岩相类型、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研究,识别出河流、三角洲、湖泊等三种主要沉积体系;并以三级层序界面:宝塔山砂岩、裴庄砂岩、直罗砂岩之底将延安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 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对陇东地区延安组的华亭剖面及钻孔岩芯的岩相类型、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研究,识别出河流、三角洲、湖泊等三种主要沉积体系;并以三级层序界面:宝塔山砂岩、裴庄砂岩、直罗砂岩之底将延安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恢复各层序岩相古地理;在层序地层格架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最有利成煤期为湖侵体系域沉积期,厚煤层一般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沉积环境 岩相古地理 延安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6
20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王成善 寿建峰 李祥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二叠纪 中国 南方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