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詹乃才
刘云根
+4 位作者
王妍
梁启斌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探讨岩溶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湿地挺水植物茭草全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滨湿地沉积物w(TP)空间变化...
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探讨岩溶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湿地挺水植物茭草全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滨湿地沉积物w(TP)空间变化规律明显,水平方向总体按照湖岸—湖心方向依次递减,且变化范围分别为0.68~0.42g/kg(0—5cm),0.65~0.35g/kg(5—10cm)和0.59~0.27g/kg(10—15cm);垂直方向沉积物w(TP)均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2)湿地植物茭草茎中TP含量沿湖岸—湖心方向总体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茭草叶对TP的吸收量明显高于茎的吸收量,且叶中w(TP)约为茎含量的1.35倍;(3)湿地植物茭草茎w(TP)与沉积物w(TP)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性,茭草叶w(TP)与沉积物w(TP)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者黑
岩溶湖滨湿地
沉积物
挺水植物
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詹乃才
刘云根
王妍
梁启斌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农村污水处理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9030
31460195)
+1 种基金
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项目(515006046)
文摘
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探讨岩溶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湿地挺水植物茭草全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滨湿地沉积物w(TP)空间变化规律明显,水平方向总体按照湖岸—湖心方向依次递减,且变化范围分别为0.68~0.42g/kg(0—5cm),0.65~0.35g/kg(5—10cm)和0.59~0.27g/kg(10—15cm);垂直方向沉积物w(TP)均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2)湿地植物茭草茎中TP含量沿湖岸—湖心方向总体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茭草叶对TP的吸收量明显高于茎的吸收量,且叶中w(TP)约为茎含量的1.35倍;(3)湿地植物茭草茎w(TP)与沉积物w(TP)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性,茭草叶w(TP)与沉积物w(TP)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普者黑
岩溶湖滨湿地
沉积物
挺水植物
全磷
Keywords
Puzhehei
karst lakeside wetland
wetland
aquatic plant
total phosphorvs(TP)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
詹乃才
刘云根
王妍
梁启斌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