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技术在1∶5万岩溶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野外工作中的应用——以湖南新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立新 时坚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通常G IS技术应用到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数据,导致其不能及时参与到野外工作中。为了使G IS技术及时在1∶5万岩溶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野外工作中发挥作用,笔者以湖南新田河调查为例,在M apG IS系统中根据原始资料... 通常G IS技术应用到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数据,导致其不能及时参与到野外工作中。为了使G IS技术及时在1∶5万岩溶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野外工作中发挥作用,笔者以湖南新田河调查为例,在M apG IS系统中根据原始资料复杂程度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配准,及时制作了信息丰富的野外工作用图,建立了工作区专业数据和数据录入、分析平台,在野外调查工作开展时及时录入数据并加以分析,及时修订地质边界,检查野外定点准确度,发现调查区遗漏点,优化取样点及线路等,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质调查野外工作 GIS技术 图形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莉 蒋忠诚 张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5-346,共2页
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20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是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台站(图1)。该站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 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20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是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台站(图1)。该站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并提供社会化共享服务。喀斯特(Karst)即岩溶,分布广泛。全球岩溶总面积2200万km^2,仅“一带一路”沿线就有50多个国家涉及岩溶地质问题。中国是岩溶大国,岩溶面积344万km^2,岩溶景观奇特,岩溶资源环境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岩溶领域观测研究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岩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全球最为脆弱的环境系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 岩溶地质 岩溶石漠化 岩溶景观 岩溶资源 生态环境监测 岩溶 野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夏日元 邹胜章 +3 位作者 唐建生 梁彬 曹建文 卢海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地区 水文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河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黔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程洋 吕勇 +1 位作者 涂杰楠 童立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1-932,共12页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质填图,提高了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效率。初步建立了适合西南岩溶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方法体系,快速准确地解译出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西南岩溶 区域地质调查 计算机自动提取 人机交互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万模 魏伦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50,共3页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0年下达“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 ,开展了新一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存在...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0年下达“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 ,开展了新一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讨论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地下水资源 生态环境地质 技术方法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一些意见 被引量:120
6
作者 袁道先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提出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根据本地区国家目标及社会需求 ,以及岩溶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地质的特点 ,并结合国内外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科学技术新进展 ,采用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系统理论和 3S及计算机技术 ... 提出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根据本地区国家目标及社会需求 ,以及岩溶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地质的特点 ,并结合国内外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科学技术新进展 ,采用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系统理论和 3S及计算机技术 ,重点调查 80年代初完成 1/ 2 0万水文地质普查以来出现的新问题 ,诸如土地利状况改变 ,及相应的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源枯竭和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工作布署上 ,一定要把岩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土地利用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操作上 ,既要认真考虑地区差别和岩溶类型的差别 ,又要认真考虑示范性作用 ,分片实施调查 ,并且注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力求在为防治灾害及水土资源永续利用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为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及南方石山地区发展服务的同时 ,培育出一批能把水文地质调查同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重建相结合的年青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山地区 地下水资源 生态环境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复杂岩溶隧道防避地质灾害的调查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谊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3,共6页
研究目的:长大复杂岩溶隧道存在高潜势地质灾害,危害极大。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更大损失,拟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时空、有利条件,多途径、系统收集地质信息,以更确切地进行地质评价,提出更切实际的防范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长大复杂岩溶隧道存在高潜势地质灾害,危害极大。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更大损失,拟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时空、有利条件,多途径、系统收集地质信息,以更确切地进行地质评价,提出更切实际的防范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论:宜万铁路建设实践表明,长大复杂岩溶隧道防避地质灾害的调查模式在满足铁路正常勘察程序要求的同时,应尽力扩大勘察途径、增设勘察阶段,并将勘察系列与地质预报系列连接,创造更多机会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以综合分析研究,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采取防避灾害的措施,达到规避地质风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地质灾害 调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8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揭宇(摄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夏日元首席专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计划之一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该工程由9个项目组成,分别是“红水河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夏日元、张庆玉)...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夏日元首席专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计划之一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该工程由9个项目组成,分别是“红水河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夏日元、张庆玉);“西江中下游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覃小群、黄奇波);“川渝鄂峡谷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邹胜章、樊连杰);“湘江上游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苏春田、罗飞);“长江南岸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周宏);“陕中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申豪勇);“长江、珠江、黄河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曹建华、张春来);“纳木错等湖泊全球气候变化沉积记录地质调查”(王喜生、乔彦松);“准噶尔等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综合地质调查”(李旭峰)。该工程在岩溶动力系统理论和有效解决重大岩溶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推动全球岩溶合作研究与岩溶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 岩溶地区 工程 地质灾害隐患 全球气候变化 动力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专著出版发行
10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61,共1页
由王宇、张贵、张华等编著的《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一书于2018年6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历史和宏观层面上的统计分析、典型点... 由王宇、张贵、张华等编著的《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一书于2018年6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历史和宏观层面上的统计分析、典型点解剖、流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调查 岩溶水文地质 出版发行 云南省 专著 系统科学理论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质工作方向座谈会”在桂林召开
11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地质工作 岩溶 桂林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经济社会发展 地质研究所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曲线及其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于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907,共9页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水系统中,仪器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的电导率、温度和pH值等指标的水化学曲线存在差异。分析可知控制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首先是降雨补给引起系统的水量与碳酸盐岩溶解过程的变化;其次是CO2气体随降雨进入含水层,促进碳酸盐岩的溶解;最后是地表污染物的淋滤。当电导率、水温、pH曲线出现降低和碳酸盐岩矿物饱和指数下降时,反映的是岩溶水的稀释作用;当电导率曲线出现高峰时,反映的是岩溶水补给的CO2效应,此时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当场雨中水化学曲线的变化滞后于水文动态曲线时,反映的是岩溶管道的活塞流效应;与人类活动有关的NO-3等污染物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出现高峰,反映土壤的降雨淋滤作用,并可能影响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某个系统的水化学曲线趋向于经常出现某几种效应,并且彼此的类型不同,表明了降雨补给的面状渗流方式和集中灌入方式对岩溶水影响的强弱不同,以及系统在径流方式和调蓄机制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以面状补给方式为主的系统,水化学曲线多表现为CO2效应,较少出现稀释作用;而岩溶发育强烈的系统,降雨补给受控于溶蚀裂隙和管道,其水化学曲线较多出现稀释作用,较少出现CO2效应;以管道为主要径流方式的系统易出现活塞流效应,而包气带厚度大和含水层储水能力强的系统水化学变化被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水化学曲线 含水层补给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推进水文地质调查科技创新 被引量:7
13
作者 郝爱兵 张二勇 王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新中国成立后,原地矿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和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等;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完成了主要平原盆地、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地区1:25万水文地质调查。上述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代表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原地矿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和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等;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完成了主要平原盆地、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地区1:25万水文地质调查。上述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代表之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大批高水平的调查成果,特别是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成果,成为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调查 科技创新 三位一体 水文地质勘察 经济社会发展 西南岩溶 地质普查 地矿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工环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伦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3-105,88,共4页
关键词 地质调查 水工环 成果综述 地下水勘查 岩溶石山 找水 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戴建玲 雷明堂 +13 位作者 蒋小珍 ZHOU Wanfang 蒙彦 吴远斌 管振德 贾龙 殷仁朝 潘宗源 尹欧 陈英姿 杨涛 雷柱平 黄敬军 杨荣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202,共19页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广、危害大,高易发区内线性工程、重要城市群等规划建设应对这一环境地质问题引起重视,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地质灾害 分布 成因 工程建设 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蒲圻县(赤壁)幅1:50000环境地质调查数据集
16
作者 张傲 邵长生 +2 位作者 王岑 杨艳林 路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0-59,10067-10079,共23页
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蒲圻县幅1:50000环境地质调查。本数据集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岩溶地面塌陷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质测试... 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蒲圻县幅1:50000环境地质调查。本数据集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岩溶地面塌陷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质测试分析等方法而形成。数据集包含73个泉水调查点、7个矿泉水测试分析结果、1个岩溶地面塌陷点、7个岩溶洞穴点、10个水文钻孔等5方面数据。其中泉水调查成果包括泉点的分布位置、野外水质检测指标、泉水成因等;矿泉水分析结果为针对区内泉点及水文钻孔所取水样进行室内测试,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测试结果;岩溶地面塌陷数据主要包括岩溶地面塌陷的位置、塌陷坑特征、地质背景、塌陷后状态等信息;岩溶洞穴调查成果包括洞穴点的位置、洞穴发育特征、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钻孔基本情况数据为钻孔位置信息、孔径、孔深等信息。数据集为赤壁市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安全利用,优质地质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数据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地下水 矿泉水 岩溶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 赤壁市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来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一 邹胜章 +3 位作者 申豪勇 蓝芙宁 谢浩 李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1713,共13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方法】于会仙岩溶湿地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析了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参数特征。【研究结果】会仙岩溶湿地大部分的地下... 【研究目的】为查明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主要离子和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方法】于会仙岩溶湿地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析了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参数特征。【研究结果】会仙岩溶湿地大部分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湿地水体Ca^(2+)、Mg^(2+)与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蚀;NO_(3)^(−)主要来源为农业化肥和土壤有机氮的硝化;K^(+)、Na^(+)和Cl^(−)主要来源为化肥、粪肥和污水等;SO_(4)^(2−)主要来源为酸雨和硫铁矿的氧化。湿地地下水中DIC主要来源于土壤CO_(2)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据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结果显示约46%来自于土壤CO_(2),约54%来源于矿物本身的贡献。会仙岩溶湿地不完全是CO_(2)参与下碳酸盐岩风化的结果,含硫矿物、酸雨和人类活动来源的H_(2)SO_(4)作为侵蚀介质也参与碳酸盐岩的风化,此外,农业输入还原态氮肥的硝化作用不容忽视。湿地地表水中DIC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湿地地表水中δ^(13)CDIC值受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_(2)脱气的影响,组成较地下水相对富集偏正。【结论】水化学和δ^(13)CDIC可以帮助理解岩溶湿地的风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同时还应结合湿地水文地质和人为活动等条件才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水化学 溶解无机碳同位素 来源 控制因素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桂林市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文地质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在广东清远召开
18
作者 陈朝辉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2-682,共1页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
关键词 岩溶水文地质 学术会议 广东省 洞穴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矿泉水资源勘查与发现——以咸宁市汀泗桥幅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数据集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艳林 邵长生 +6 位作者 靖晶 陈立德 王世昌 路韬 张傲 王岑 刘广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4-82,10099-10110,共21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咸宁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发现,将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咸宁汀泗桥幅数据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都市圈京广高铁沿线汀泗桥幅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咸宁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发现,将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咸宁汀泗桥幅数据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都市圈京广高铁沿线汀泗桥幅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地质、遥感、物探及水文地质等资料基础上,开展汀泗桥幅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本数据集包含钻孔基本信息(12个钻孔)、钻孔地层描述信息(12个钻孔)、机民井点调查结果(77个机民井)、泉点调查结果(46个泉点)、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2处)、无机水样测试结果(61件)和有机水样测试结果(9件),数据量约为4.77 MB。数据集充分反映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中典型水文地质现象、灰岩地层的岩溶发育特点及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通过水化学分析,在咸宁市汀泗桥镇白羊畈-赤壁官塘驿镇大贵畈-中伙铺镇一线发现富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赤壁中伙铺琅桥一带为富锶、富锌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对该区的矿泉水资源勘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实施探采结合井,服务地方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矿泉水 地下水数据集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咸宁地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高轩 代垠东 +4 位作者 许亮 朱琳 戚琦 欧志亮 沈媛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6-1279,共14页
【研究目的】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方法】本文以2021年6月在北京市系统采集的278件岩溶地下水样化验数据为基础,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开展了岩... 【研究目的】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方法】本文以2021年6月在北京市系统采集的278件岩溶地下水样化验数据为基础,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开展了岩溶水单因子质量评价和综合质量评价,并首次对有机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1)北京市岩溶水的pH、TDS和TH平均值分别为7.69、334.77 mg/L和262.01 mg/L,具有弱碱性、低盐度和低硬度的特点,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2)非常规指标的检出率从大到小为:苯并[a]芘(4.32%)、三溴甲烷(3.60%)和二甲苯(总量)(2.52%),应当引起足够重视。(3)北京市岩溶水水质Ⅰ~Ⅲ类总占比为82.01%,Ⅳ和Ⅴ类总占比为17.99%,超标点主要集中在山区与平原分界线处,超标指标主要有Fe、TH、NH_(3)-N、Mn、SO_(4)^(2-)、F^(-)、NO_(3)-N等。【结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保护区,区内岩溶水对于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源涵养以增加补给量,应严格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输入,持续优化监测网络进行预警,广泛宣传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岩溶水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单因子质量评价 综合质量评价 水化学特征 生态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