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南郴州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潘宗源
陈学军
杨鑫
宋宇
张铭致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9,共9页
-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AA294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7037,41877300,4140228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66)。
-
文摘
通过地质环境调查,分析湖南郴州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1983年为岩溶塌陷盛发期,平均8.5个·年^(-1);2012-2020年塌陷发生频率增加,平均5.88个/年;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3-7月份雨季;(2)低丘冲沟中发生塌陷54个,占塌陷总数的55.67%;岩溶平原中发生塌陷40个,占41.24%。97个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石炭系壶天群及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下段地层;塌陷区域多为断裂构造带及褶皱轴部;(3)冲洪积成因土层共发生岩溶塌陷58个,占塌陷总数的59.79%,而残坡积成因土层发生塌陷39个,占40.21%。粉质黏土层发生塌陷数量多于黏土层,而粉质黏土与卵石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和砂土等组合土层分布面积较小,发生数量偏少。单层结构土体发生岩溶塌陷63个,占总数的64.94%;双层结构与多层结构土体发生塌陷数量占比35.06%。土层厚度小于10 m的区域发生岩溶塌陷48个,占总数的49.48%;土层厚度为10~15 m的区域发生塌陷49个,占总数的50.52%;(4)本地区浅部岩溶强发育,覆盖层薄且力学性能较弱,满足发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城市供水和采矿开采地下水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触发因素。
-
关键词
郴州
岩溶塌陷
时空分布特征
岩溶地下水开采
-
Keywords
Chenzhou
sinkhol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karst groundwater pumping
-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