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中的铯沸石:内部成分不均一性与岩浆-热液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欢 王汝成 +1 位作者 张爱铖 徐士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21,共11页
通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面分析技术,对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共生矿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结构带中,铯沸石有着不同的共生矿物和化学成分。在叶钠长石_锂辉石带形成早期,铯沸石常和电气石、富... 通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面分析技术,对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共生矿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结构带中,铯沸石有着不同的共生矿物和化学成分。在叶钠长石_锂辉石带形成早期,铯沸石常和电气石、富铯的锂云母共生,为成分均一的原生铯沸石,其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74.5和2.34。到叶钠长石_锂辉石带形成晚期及石英_锂辉石带形成阶段,原生铯沸石发生再平衡作用,在相对封闭体系中经历出溶作用后,形成团块状的富Na铯沸石和富Cs的铯沸石脉,并与富铯的锂云母共生。到白云母_薄片钠长石带阶段,在热液作用下,原生铯沸石被次生铯沸石所交代。该次生端员铯沸石的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93.4和2.05,它的出现表明岩浆演化从岩浆_热液阶段进入热液阶段。总之,铯沸石作为原始伟晶岩熔体最晚期的产物,记录了3号伟晶岩脉原始岩浆中碱金属经过了极度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铯沸石 伟晶岩 岩浆-热液作用 阿尔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杜杨松 曹毅 +2 位作者 张智宇 庞振山 李大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11,共13页
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 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根据矽卡岩岩浆就位位置的不同可将岩浆矽卡岩分成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两类,相应地将岩浆矽卡岩矿床分成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两类。两类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地质产状上,原地矽卡岩岩体常与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紧密伴生而分布在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上,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没有冷凝边和烘烤边,但常能见到因同化混染作用不彻底而留下的围岩残留体(多已变质成角岩或大理岩)。与此明显不同的是,异地矽卡岩岩体常分布在断裂带或地层虚脱带中,附近一般没有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其紧密伴生,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有冷凝边和烘烤边,有时能见到气孔构造以及石榴石或透辉石堆积岩,但见不到围岩残留体。同时,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但两者明显不同。原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侵入岩体经矽卡岩往碳酸盐围岩方向依次出现侵入岩、同化混染侵入岩、富铁矽卡岩、富钙矽卡岩、同化混染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反映同化混染作用逐渐减弱,而异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矽卡岩体中央往两边依次出现中粗粒矽卡岩和中细粒矽卡岩,反映随降温速度逐渐增加结晶速度逐渐降低。在矿物组成上,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包含钙铁榴石、钙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而异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几乎全是钙铁榴石,辉石全是钙铁辉石。在地球化学方面,相对于原地矽卡岩,异地矽卡岩明显富集W、F、Rb、Be、Fe,而亏损Al、Sr、Ba、Cu、Pb、Zn、Cr、Co、Ni等元素。在岩相学上,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大多具有自形等粒结构,其中大多能见到熔融包裹体,但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和辉石更为自形且常发育良好环带,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异地矽卡岩中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矿床类型上,原地矽卡岩可与铜矿床和铁矿床等各种矿床伴生,而异地矽卡岩一般只与铁矿床伴生。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是由矽卡岩岩浆分别在原地和异地发生冷却结晶作用形成的,而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是由原地矽卡岩岩浆和异地矽卡岩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熔离出的矿浆和分异出的热液经过冷却结晶和交代蚀变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岩浆-成矿作用 中生代 安徽沿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温泉斑岩钼矿床岩浆-热液演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邱昆峰 宋开瑞 宋耀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91-3404,共14页
西秦岭北缘广泛出露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和相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温泉矿床位于该矿带东段,是其内已探明规模最大的斑岩钼矿床。温泉矿床发育多阶段热液脉体,黄铁矿作为其中的贯通性金属硫化物,其化学组成蕴含着岩浆-热液演化及金属沉... 西秦岭北缘广泛出露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和相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温泉矿床位于该矿带东段,是其内已探明规模最大的斑岩钼矿床。温泉矿床发育多阶段热液脉体,黄铁矿作为其中的贯通性金属硫化物,其化学组成蕴含着岩浆-热液演化及金属沉淀过程等诸多信息,对于斑岩系统模型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温泉矿床热液脉体时序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脉(A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B脉)和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脉(D脉)。A脉是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演化的最早期脉体,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铜矿,代表了引起早期基性岩浆矿物被蚀变为黑云母的流体通道;B脉与钾长石化蚀变关系密切,围岩中斜长石斑晶大量被蚀变为钾长石;石英-辉钼矿脉切割所有早期黑云母化-钾化蚀变阶段的石英-硫化物网脉,并形成于所有斑岩侵位之后,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于辉钼矿裂隙及边部;D脉是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最晚期事件,其主要被黄铁矿和石英及少量黄铜矿填充,发育晚期的绢英岩化和泥化蚀变,长石多发生破坏性蚀变。四个阶段石英网脉中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显示,A脉的黄铁矿中Cu、Mo和Au含量均较低,有少量的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沉淀,但通常不能形成规模矿体;石英-黄铜矿脉的黄铁矿中Cu含量明显较高,且多与高品位Cu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相一致,可能是斑岩系统伴随钾化蚀变作用主要的铜沉淀阶段;B脉的黄铁矿中Mo含量明显较高,与高品位钼矿体空间产出关系密切,可能代表了斑岩系统钼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D脉的黄铁矿中Au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代表了金在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最晚期事件中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作用 石英网脉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温泉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关键金属的运移和超常富集
4
作者 胡霞 邓庚辛 +2 位作者 陈栩琦 盛佳儒 黄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0-1572,共23页
关键金属矿产对于国家经济和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其富集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即受控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热液流体作用。传统的地球化学手段只能间接制约成矿物质的来源,难以区分分离结晶和岩浆热液作用对成矿的影响,而Rb、Ba、Sr、U等... 关键金属矿产对于国家经济和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其富集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即受控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热液流体作用。传统的地球化学手段只能间接制约成矿物质的来源,难以区分分离结晶和岩浆热液作用对成矿的影响,而Rb、Ba、Sr、U等流体活动金属的同位素体系则对这两种机制具有不同的响应。笔者分别对喜马拉雅和华南地区的富关键金属花岗岩进行了Rb和Ba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矿物结晶时,残留熔体中Ba同位素变重,Rb同位素不变;而当岩浆热液作用时,花岗岩中Ba同位素变轻,Rb同位素变重。此外,深部岩浆出溶的热液流体对亲流体易迁移的关键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重要贡献。上述研究表明,金属稳定同位素(尤其是流体活动金属的同位素)对于示踪岩浆-热液作用和成矿流体来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稳定同位素 关键金属 超常富集 岩浆-热液作用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emical studies,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 potential of Tafresh area, the Iran-Markazi
5
作者 Safari MAHDI Khademi FARKHON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496-2511,共16页
The study area is part of the Urumieh–Dokhtar volcanic arc that a large part of its surface is covered by extrusive Igneous rocks(tuff,intermediate lavas and ignimbrites sheets),plutonic igneous(diorite and granodior... The study area is part of the Urumieh–Dokhtar volcanic arc that a large part of its surface is covered by extrusive Igneous rocks(tuff,intermediate lavas and ignimbrites sheets),plutonic igneous(diorite and granodiorite)and semi-deep stones(dyke and sill).Studied samples are situated in calc-alkaline domain of magmatic series diagrams.Harker diagrams show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Clinopyroxene,amphibole,plagioclase,alkali feldspars and opaque minerals(ilmenite Titano-magnetite,ilmenite and rutile).In spider diagrams,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re enriched compared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HREE),and HFS elements(Ti,Nb)show negative anomaly and LFS elements(Cs,K,Pb)show positive anomaly,showing that it i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subduction zones.Skarns of the area mainly are of exoskarns and are rich in plagioclase,microcline,amphibole,biotite and epidote.Skarn is enriched of iron,copper,molybdenum,vanadium,lead,zinc and silver.Deposits of barite in the area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sedimentary barites and are associated to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Using satellite images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four areas with high mineral potential are identified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umieh–Dokhtar magmatic series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mineral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被引量:18
6
作者 祝新友 王艳丽 +4 位作者 程细音 田野 傅其斌 李顺庭 于志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4-894,共21页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一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一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石英脉型 钨矿 成矿系统 岩浆-热液作用 矿床成因 瑶岗仙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矿新理论——记“川西甲基卡锂矿科学钻探”创新成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8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章荣清 车旭东 李伟强 王国光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3146,共14页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直接产物;(5)揭示与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马颈子S型花岗岩体,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大花岗岩基,而是由若干“无根”的穹状花岗岩席与岩席之间的变质岩及侵入其中的含矿伟晶岩群组成的“多层三明治”结构。由此我们提出了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颠覆性的控矿理论;(6)提出了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基墨里造山过程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过程:经历230~190 Ma以来的深部剪切熔融、岩浆沿裂隙向上注入、在半塑性上地壳域中沿已存在的逆冲断裂(或剪切带)生成花岗岩席岩浆库、伴随岩浆上升减压造成岩席的穹状隆起,以及围岩中伴随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造成在多期岩浆-热液的作用下的伟晶岩成矿过程;(7)提出甲基卡锂矿区的下部类似丹巴式深地壳混合岩化基底的深熔作用是甲基卡花岗岩席的成因和岩浆源区的假设;(8)岩芯的低温年代学反演结果表明甲基卡矿区存在三个阶段的剥露速率变化,并估算了甲基卡锂矿区成矿(<200~190 Ma)以来的总体剥蚀厚度为5±1 km,推断新生代以来甲基卡穹隆较低的剥蚀速率为该区锂矿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9)提出甲基卡式富锂伟晶岩成矿的6大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 科学钻探 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 穹状花岗岩席 多阶段岩浆-热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殊类型的云英岩:湘南香花岭地区癞子岭云英岩成岩成矿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正军 谢磊 +3 位作者 王汝成 朱金初 车旭东 赵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7-480,共14页
癞子岭岩体具有极好的垂向分带性,从下部到顶部包括了花岗岩、云英岩和伟晶岩,其中云英岩以其厚度巨大,云母类型属于铁锂云母,黄玉含量高,W-Sn-Nb-Ta含量高,而区别于其他地区云英岩。通过对癞子岭云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 癞子岭岩体具有极好的垂向分带性,从下部到顶部包括了花岗岩、云英岩和伟晶岩,其中云英岩以其厚度巨大,云母类型属于铁锂云母,黄玉含量高,W-Sn-Nb-Ta含量高,而区别于其他地区云英岩。通过对癞子岭云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本文得出:癞子岭云英岩是高硅的强过铝质岩石类型,全碱含量低(3~4.3 wt%),富集挥发组分,全岩Zr/Hf(~8)和Nb/Ta(~1.7)比值低。造岩矿物铁锂云母中Nb(~74×10^(-6))、Ta(~66×10^(-6))、W(~23×10^(-6))、Sn(~75×10^(-6))等成矿元素含量较高。副矿物锆石自形且成分均一,含有HfO_2约10 wt%,Zr/Hf比值最低为5,与云英岩下部的癞子岭钠长花岗岩中的锆石成分有连续过渡的关系。这些特征与南岭地区高演化稀有金属花岗岩或伟晶岩相当,体现了相近的演化程度。癞子岭云英岩中有明显的Nb-Ta-W-Sn成矿作用发生,主要形成铌铁矿族矿物、锡石和黑钨矿,成分和结构均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花岗质熔体中含有大量挥发组分Li和F,结晶出黄玉和Li-F云母,F在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和云英岩的成岩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并伴随有流体作用。因此,云英岩可能是钠长花岗岩高度分异演化之后的特殊产物,这为研究花岗岩岩浆-热液体系成岩成矿过程提供了新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子岭 云英岩 Li-F云母 岩浆-热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腊梅铁矿床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梦琪 吴鹏 +2 位作者 王蝶 杨航 龚红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2-608,共17页
滇中腊梅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其矿化类型不明,成矿机制和资源潜力不清,制约了该区找矿勘查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化)体产出特征,将磁铁矿划分为正长斑岩内... 滇中腊梅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其矿化类型不明,成矿机制和资源潜力不清,制约了该区找矿勘查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化)体产出特征,将磁铁矿划分为正长斑岩内的豆状-星点状磁铁矿(Ⅰ-Mag)、透辉石角岩内浸染状-团块状磁铁矿(Ⅱ-Mag)和层间破碎带内脉状及囊状充填型磁铁矿(Ⅲ-Mag)3种类型。通过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对比,发现3类磁铁矿总体富集Ti、Mn、V、Mg、Zn及Ni,贫Sn、Ga及Sc等元素,并且从Ⅰ-Mag→Ⅱ-Mag→Ⅲ-Mag, Mg、V、Zn含量及Ni/Cr值逐渐增加,Cr、Sn及REE含量逐渐降低,反映3类磁铁矿具有从岩浆成因向热液成因演化的特征。结合Ni/(Cr+Mn)-(Ti+V)、(Al+Mn)-(Ti+V)图解及磁铁矿矿相学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3类磁铁矿形成温度约300~500℃,Ⅰ-Mag→Ⅱ-Mag→Ⅲ-Mag的氧逸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温度、氧逸度等信息指示,腊梅铁矿床深部具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矿物化学 岩浆-热液作用 接触交代型 LA-ICP-MS 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