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3
1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苏士杰
郎海涛
于荣文
尹志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包体中见针状磷灰石和含寄主岩钾长石、石英巨晶,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成因的包体特征;岩体的中—基性脉岩(群)形态多样,与花岗岩的界面或呈小波浪状或呈平直状,并见寄主岩长石斑晶,表现出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同深成岩墙群特征。该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显著的岩浆混合成因特征,其形成可能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微粒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底侵作用
小兴安岭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
9
2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1 位作者
郎海涛
王先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 ̄3.5cm,其...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 ̄3.5cm,其特征与典型的环斑结构在岩相学上是相同的。另外岩体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与环斑钾长石在时空上紧密相伴;包体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含寄主岩的钾长石、石英巨晶;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与寄主岩常呈明显的接触关系,有时呈过渡状、雾迷状;以上充分说明了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MME)。通过对岩体地质、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特征及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岭环斑花岗岩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产于造山环境,其形成时代、产出构造背景均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
MME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小兴安岭东南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振哲
赵寒冬
+3 位作者
吕军
李娟娟
李文龙
王盘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包体多具明显塑性流变特点的浑圆外形和典型岩浆结构、针状磷灰石及捕获的寄主岩钾长石、石英斑晶,为MME型岩浆混合成因包体;杂岩体相对富集LILE(Ba、Sr、Rb)、HFS(U、Th、Zr、Ce)元素等,显示出壳源特点,而较高的εNd(t)值(-2.38^-3.77)显示以幔源为主的特点。研究表明杂岩体具明显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陆缘弧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侵入杂岩体
MME型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小兴安岭东南
晚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
16
4
作者
宋英昕
于学峰
+4 位作者
李大鹏
耿科
尉鹏飞
左晓敏
王秀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7-1500,共24页
胶东半岛西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95%以上的金资源储量赋存于晚侏罗世玲珑型和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中。然而,对郭家岭型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尤其是岩石成因仍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归属于郭家岭型花岗...
胶东半岛西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95%以上的金资源储量赋存于晚侏罗世玲珑型和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中。然而,对郭家岭型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尤其是岩石成因仍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归属于郭家岭型花岗岩的北截岩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Pb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细粒花岗闪长岩、含斑细粒花岗闪长岩、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斑状粗粒花岗闪长岩和花岗伟晶岩脉5种侵入岩类型,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呈连续演化关系,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样品中的黑云母具有富FeOT、MgO、高Al2O3低TiO2的特点,为岩浆成因的富铁黑云母,Mg和Al元素的负相关性表明结晶过程中二者可能发生了置换。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全碱(K2O+Na20=6.92%~9.31%)、Ba(518×10-6~3330×10-6)、Sr(305×10-6~1371×10-6),低的Al2O3(14.41%~15.82%)、MgO(0.19%~0.77%)、Rb(39.3×10-6~105×10-6)、Y(1.2×10-6~6.05×10-6)、Yb(0.08×10-6~0.40×10-6)含量特征,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13.13-21.4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18.39~45.76],Rb、Sr、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Nd、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明显亏损,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斑状粗粒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31.53±0.86Ma,花岗伟晶岩脉形成于127.4±1.3Ma,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伟晶岩脉应该是本次岩浆活动后期的产物。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87Sr/86Sr(ISr)和εNd(t)分别为0.710658-0.711568和-18.53^-11.17,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2107-2425Ma,与胶东群变质岩年龄一致,指示了其原始岩浆有部分熔融的胶东群参与;Pb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206Pb/204Pb和初始208Pb/204Pb分别为17.047~17.945和37.744~38.389,说明有大量的下地壳物质参与成岩。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北截岩体是基底岩石胶东群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下地壳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和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形成这套花岗岩的机制,是板块俯冲产生的欧亚板块边缘火山弧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金成矿方面,其为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空间,而应该不是成矿流体来源或热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截岩体
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浆混合成因
花岗闪长岩
胶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49
5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3 位作者
刘成林
李宗星
孙娇鹏
邵鹏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21,共16页
为了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构造演化特征,选取宗务隆构造带内具代表性的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和察汗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与察汗诺花岗闪长岩...
为了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构造演化特征,选取宗务隆构造带内具代表性的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和察汗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与察汗诺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249.2±2.6)Ma、(242.7±1.9)Ma和(243.5±2.4)Ma,为早三叠世,也更加证实柴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存在。两岩体均相对富SiO2、Na2O和Al2O3,A/CNK分别为1.02~1.06和1.01~1.05,里特曼指数分别为1.54~1.73和1.07~1.61,属于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K/Rb值平均分别为234和279,分异指数分别为72.95~76.06和64.49~76.42,两岩体原始岩浆结晶分异不充分;LREE/HREE分别为6.83~9.70和3.29~7.40,弱的Eu负异常或正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两岩体明显富集Rb、U、L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察汗诺花岗闪长岩中发育中基性暗色包体,包体和寄主岩中见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结构和成分不平衡现象,说明其为岩浆混合成因。综上所述,两岩体应为印支期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碰撞作用导致幔源岩浆底侵与下地壳部分重融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形成的产物。对比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与柴东鄂拉山构造带内岩浆岩地质特征认为,宗务隆构造带的形成可能与西秦岭沿共和坳拉谷强烈斜向碰撞柴达木地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晒勒克郭来
察汗诺
花岗闪长岩
印支期
岩浆混合成因
俯冲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3
1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苏士杰
郎海涛
于荣文
尹志刚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
文摘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包体中见针状磷灰石和含寄主岩钾长石、石英巨晶,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成因的包体特征;岩体的中—基性脉岩(群)形态多样,与花岗岩的界面或呈小波浪状或呈平直状,并见寄主岩长石斑晶,表现出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同深成岩墙群特征。该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显著的岩浆混合成因特征,其形成可能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微粒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底侵作用
小兴安岭东南
Keywords
monzonitic granite
maf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
genesis of magma mingling
underplating
the southeast of Xiao Hinggan Mountains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
9
2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郎海涛
王先德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资助
文摘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 ̄3.5cm,其特征与典型的环斑结构在岩相学上是相同的。另外岩体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与环斑钾长石在时空上紧密相伴;包体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含寄主岩的钾长石、石英巨晶;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与寄主岩常呈明显的接触关系,有时呈过渡状、雾迷状;以上充分说明了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MME)。通过对岩体地质、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特征及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岭环斑花岗岩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产于造山环境,其形成时代、产出构造背景均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关键词
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
MME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小兴安岭东南端
Keywords
rapakivi -textured K -feldspar phenocryst
MME type enclave
magma mixing genesis
southeastern end of the Xiao Hinggan Mountains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振哲
赵寒冬
吕军
李娟娟
李文龙
王盘喜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
文摘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包体多具明显塑性流变特点的浑圆外形和典型岩浆结构、针状磷灰石及捕获的寄主岩钾长石、石英斑晶,为MME型岩浆混合成因包体;杂岩体相对富集LILE(Ba、Sr、Rb)、HFS(U、Th、Zr、Ce)元素等,显示出壳源特点,而较高的εNd(t)值(-2.38^-3.77)显示以幔源为主的特点。研究表明杂岩体具明显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陆缘弧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关键词
岩浆
侵入杂岩体
MME型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小兴安岭东南
晚奥陶世
Keywords
magma intrusive complex
microgranitoid mafic enclave (MME)
magma mingling
southeastern Xiaoxinganling Mountains
Late Ordovician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
16
4
作者
宋英昕
于学峰
李大鹏
耿科
尉鹏飞
左晓敏
王秀凤
机构
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7-1500,共2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076、4672084、41372086、41503038)
国家重点研究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105-04、2016YFC0600606)
+1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CXGC1601、2017CXGC1602、2017CXGC1603)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联合资助.
文摘
胶东半岛西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95%以上的金资源储量赋存于晚侏罗世玲珑型和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中。然而,对郭家岭型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尤其是岩石成因仍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归属于郭家岭型花岗岩的北截岩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Pb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细粒花岗闪长岩、含斑细粒花岗闪长岩、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斑状粗粒花岗闪长岩和花岗伟晶岩脉5种侵入岩类型,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呈连续演化关系,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样品中的黑云母具有富FeOT、MgO、高Al2O3低TiO2的特点,为岩浆成因的富铁黑云母,Mg和Al元素的负相关性表明结晶过程中二者可能发生了置换。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全碱(K2O+Na20=6.92%~9.31%)、Ba(518×10-6~3330×10-6)、Sr(305×10-6~1371×10-6),低的Al2O3(14.41%~15.82%)、MgO(0.19%~0.77%)、Rb(39.3×10-6~105×10-6)、Y(1.2×10-6~6.05×10-6)、Yb(0.08×10-6~0.40×10-6)含量特征,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13.13-21.4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18.39~45.76],Rb、Sr、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Nd、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明显亏损,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斑状粗粒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31.53±0.86Ma,花岗伟晶岩脉形成于127.4±1.3Ma,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伟晶岩脉应该是本次岩浆活动后期的产物。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87Sr/86Sr(ISr)和εNd(t)分别为0.710658-0.711568和-18.53^-11.17,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2107-2425Ma,与胶东群变质岩年龄一致,指示了其原始岩浆有部分熔融的胶东群参与;Pb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206Pb/204Pb和初始208Pb/204Pb分别为17.047~17.945和37.744~38.389,说明有大量的下地壳物质参与成岩。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北截岩体是基底岩石胶东群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下地壳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和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形成这套花岗岩的机制,是板块俯冲产生的欧亚板块边缘火山弧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金成矿方面,其为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空间,而应该不是成矿流体来源或热动力条件。
关键词
北截岩体
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浆混合成因
花岗闪长岩
胶西北
Keywords
Zircon U-Pb age
Sr-Nd-Pb isotopic
Magma mixing
Granodiorite
Beijie pluton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 nsula
分类号
P588.12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49
5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刘成林
李宗星
孙娇鹏
邵鹏程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21,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121201081805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资源调查评价"(1212011120964)
文摘
为了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构造演化特征,选取宗务隆构造带内具代表性的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和察汗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与察汗诺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249.2±2.6)Ma、(242.7±1.9)Ma和(243.5±2.4)Ma,为早三叠世,也更加证实柴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存在。两岩体均相对富SiO2、Na2O和Al2O3,A/CNK分别为1.02~1.06和1.01~1.05,里特曼指数分别为1.54~1.73和1.07~1.61,属于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K/Rb值平均分别为234和279,分异指数分别为72.95~76.06和64.49~76.42,两岩体原始岩浆结晶分异不充分;LREE/HREE分别为6.83~9.70和3.29~7.40,弱的Eu负异常或正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两岩体明显富集Rb、U、L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察汗诺花岗闪长岩中发育中基性暗色包体,包体和寄主岩中见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结构和成分不平衡现象,说明其为岩浆混合成因。综上所述,两岩体应为印支期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碰撞作用导致幔源岩浆底侵与下地壳部分重融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形成的产物。对比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与柴东鄂拉山构造带内岩浆岩地质特征认为,宗务隆构造带的形成可能与西秦岭沿共和坳拉谷强烈斜向碰撞柴达木地块有关。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晒勒克郭来
察汗诺
花岗闪长岩
印支期
岩浆混合成因
俯冲碰撞
Keywords
Zongwulong tectonic belt
Shailekeguolai
Chahannuo
granodiorite
Indosinian
magma-mixing origin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韩振哲
赵海玲
苏士杰
郎海涛
于荣文
尹志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韩振哲
赵海玲
郎海涛
王先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韩振哲
赵寒冬
吕军
李娟娟
李文龙
王盘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宋英昕
于学峰
李大鹏
耿科
尉鹏飞
左晓敏
王秀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彭渊
马寅生
刘成林
李宗星
孙娇鹏
邵鹏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