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东晚白垩世酸性岩浆的自混合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丽
杨祝良
余明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5-1029,共15页
岩浆混合作用是造成火成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但近年来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报道了浙东小雄破火山一个次级火山口内...
岩浆混合作用是造成火成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但近年来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报道了浙东小雄破火山一个次级火山口内粗面质和流纹质两种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现象。野外调查及岩相学研究显示,粗面质岩浆多呈大小不一的条带状以及透镜体状分布于流纹质岩浆内,局部发生扩散,粗面岩中斑晶大多为粗大的正长石斑晶,强烈熔蚀且聚斑结构普遍;在副矿物聚晶(由钛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组成)的周围常可见反应边结构。流纹岩的斑晶主要由正长石、透长石及石英组成,晶体粒径较小,且熔蚀现象不发育。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他地质证据均显示,两种酸性岩浆之间以机械混合为主,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主要受结晶分异过程控制。粗面质及流纹质岩浆在矿物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表明两者来源于同一层状岩浆房内的不同部位,其中粗面质岩浆应代表岩浆房底部及边部富晶体、贫熔体的粥状层部分(正长石+磁钛铁矿+锆石+磷灰石);而分异程度较高的流纹质岩浆则聚集于岩浆房上部形成富熔体、贫晶体的部分。两种酸性岩浆的混合现象是它们在地壳浅部层状岩浆房内自混合的结果,这一过程可能受岩浆房底部基性岩浆的聚集作用所控制,当更热、更基性的岩浆聚集时,岩浆房下部晶粥区内的粗面质岩浆迅速升温、活化,从而向上运移并与上部富熔体贫晶体的流纹质岩浆发生自混合作用。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及岩浆演化机制、岩浆房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认识地壳浅部岩浆房内岩浆之间的自混合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
岩浆
岩浆房过程
自混合
小雄破火山
白垩纪
浙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环带特征的解译
被引量:
2
2
作者
储玲林
张瑞生
+1 位作者
廖群安
桑隆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5-2330,共6页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在熔蚀面。采用相图和晶体环带样式理论分析得出,核部的反环带指示岩浆中无水矿物结晶使岩浆房中的PH2O增大,熔蚀面代表了PH2O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导致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5个振荡环带反映岩浆房上覆固岩破裂后在岩浆房中心和边缘之间岩浆发生过强对流并最终喷出地表。具环带结构的角闪石的结晶压力(核部(5.8±0.5)×10^8Pa。边部(4.8±0.5)×10^8Pa)说明,岩浆房的深度为17.5±1.8km,岩浆房开放前流体超压达到过1×10^8Pa左右。推断,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早期地壳岩石圈上部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处于张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早侏罗世
英安岩
斜长石
环带结构
岩浆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东晚白垩世酸性岩浆的自混合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丽
杨祝良
余明刚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5-1029,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06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79384)联合资助.
文摘
岩浆混合作用是造成火成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但近年来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报道了浙东小雄破火山一个次级火山口内粗面质和流纹质两种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现象。野外调查及岩相学研究显示,粗面质岩浆多呈大小不一的条带状以及透镜体状分布于流纹质岩浆内,局部发生扩散,粗面岩中斑晶大多为粗大的正长石斑晶,强烈熔蚀且聚斑结构普遍;在副矿物聚晶(由钛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组成)的周围常可见反应边结构。流纹岩的斑晶主要由正长石、透长石及石英组成,晶体粒径较小,且熔蚀现象不发育。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他地质证据均显示,两种酸性岩浆之间以机械混合为主,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主要受结晶分异过程控制。粗面质及流纹质岩浆在矿物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表明两者来源于同一层状岩浆房内的不同部位,其中粗面质岩浆应代表岩浆房底部及边部富晶体、贫熔体的粥状层部分(正长石+磁钛铁矿+锆石+磷灰石);而分异程度较高的流纹质岩浆则聚集于岩浆房上部形成富熔体、贫晶体的部分。两种酸性岩浆的混合现象是它们在地壳浅部层状岩浆房内自混合的结果,这一过程可能受岩浆房底部基性岩浆的聚集作用所控制,当更热、更基性的岩浆聚集时,岩浆房下部晶粥区内的粗面质岩浆迅速升温、活化,从而向上运移并与上部富熔体贫晶体的流纹质岩浆发生自混合作用。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及岩浆演化机制、岩浆房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认识地壳浅部岩浆房内岩浆之间的自混合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例证。
关键词
酸性
岩浆
岩浆房过程
自混合
小雄破火山
白垩纪
浙东
Keywords
Silicic magma
Magma chamber process
Self-mingling
Xiaoxiong Caldera
Cretaceous
Eastern Zhejiang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环带特征的解译
被引量:
2
2
作者
储玲林
张瑞生
廖群安
桑隆康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5-2330,共6页
基金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001049010
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001010203
大陆动力学领域重点项目40334037资助成果.
文摘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在熔蚀面。采用相图和晶体环带样式理论分析得出,核部的反环带指示岩浆中无水矿物结晶使岩浆房中的PH2O增大,熔蚀面代表了PH2O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导致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5个振荡环带反映岩浆房上覆固岩破裂后在岩浆房中心和边缘之间岩浆发生过强对流并最终喷出地表。具环带结构的角闪石的结晶压力(核部(5.8±0.5)×10^8Pa。边部(4.8±0.5)×10^8Pa)说明,岩浆房的深度为17.5±1.8km,岩浆房开放前流体超压达到过1×10^8Pa左右。推断,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早期地壳岩石圈上部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处于张应力状态。
关键词
辽西
早侏罗世
英安岩
斜长石
环带结构
岩浆房过程
Keywords
Liaoning, Earlier Jurrasic, Dacite, Plagioclase, Zonings, Magma chamber process
分类号
P588.14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78.968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东晚白垩世酸性岩浆的自混合作用及其意义
高丽
杨祝良
余明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环带特征的解译
储玲林
张瑞生
廖群安
桑隆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