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浆岩体三维空间结构:来自重磁三维反演的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严加永 罗凡 +6 位作者 张昆 赵金花 张永谦 王昊 付光明 祁光 徐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3-875,共23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对铜、铁、金等各种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别和厘定岩浆岩体特别是隐伏岩体的三维分布形态对成矿动力学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工作都有着重要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对铜、铁、金等各种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别和厘定岩浆岩体特别是隐伏岩体的三维分布形态对成矿动力学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采用重磁三维物性反演技术,获得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磁化率和密度差三维模型,根据物性与岩性对应关系,识别和分析了区内岩浆岩体三维空间结构。推测了区内存在5个主要的岩浆活动中心,探讨了岩浆流动形式与轨迹。根据重磁三维反演反映的长江中下游岩浆岩三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和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结果,以及区域成矿背景,预测了5个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重磁三维反演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岩浆岩体识别手段,通过对反演所得磁化率、密度分布情况的分析,可识别、圈定隐伏或半隐伏岩体,并可定量获取岩体三维形态特征,从而为寻找与火山岩、侵入岩体有关的金属矿产提供指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重磁三维反演 岩浆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真的贫铀钍吗?——来自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铀钍含量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伍皓 李小刚 +4 位作者 吴晨 夏彧 周恳恳 熊国庆 姚雪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7-1230,共24页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锆石定年数据。数据分析指示铀和钍在同一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含量均相差悬殊,可在不同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富集或亏损,不具有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到中性岩再到酸性岩总体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样品锆石铀、钍平均值2倍以上的45件高富集样品中的34件呈现"局部长期"分布的特征,表现为:10件在451.0~422.1 Ma期间的以OIB型基性、中基性岩为主的样品约29 Ma时间集中产出在南秦岭大巴山地区,岩浆多来自由HIMU,EMII和EMI三个富集地幔端元组分混合而成的复杂地幔区;24件在495.9~413.6 Ma期间的以I型、S—I型酸性岩为主的样品约82 Ma时间集中产出于北秦岭商丹(商南—丹凤)地区,岩浆可来自地幔、壳幔混合和地壳源区。结合华南金属铀(0价)的发现等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分析认为,加里东期大巴山和商丹地区可能分别存在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地核中大量铀、钍沿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上升致使地幔和地壳局部熔体中铀、钍长期富集,其超高含量可能被熔体中锆石结晶部分记录,这一元素迁移过程可能是两区域产出高锆石铀、钍含量样品和商丹地区生成铀矿的主要原因。支持铀、钍可在地核和地幔柱富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加里东期岩浆岩体 锆石铀、钍含量 地核 地幔柱 大陆型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体核密度分析与岩浆岩体分解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杨康 张志 +1 位作者 余沐瑶 杨玉龙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3,共7页
针对目前缺少将线性体提取技术与核密度分析二者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构造的核密度分析的划分岩浆岩体的方法。方法采用了形态学重构的思想对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运用Canny算子对影像进行边缘提取,... 针对目前缺少将线性体提取技术与核密度分析二者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构造的核密度分析的划分岩浆岩体的方法。方法采用了形态学重构的思想对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运用Canny算子对影像进行边缘提取,运用Hough变换提取二值图像中线性体信息,同时对提取的线性体进行走向-长度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最终得到岩浆岩体分解图。该方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浆岩体分解上取得较好的成果,实现了在岩浆岩体分解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体分解 核密度分析 形态学重构 HOUGH变换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型铁矿地球物理特征归纳探讨
4
作者 薛光琦 董英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67-668,共2页
在参与"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中,通过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成果的再归纳、分析,发现往年的资料仍有深入研究的潜力。一些曾被认为是正常场的低缓磁异常,经过现代技术的探测,被勘探出新的矿田;一些隐伏矿体,... 在参与"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中,通过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成果的再归纳、分析,发现往年的资料仍有深入研究的潜力。一些曾被认为是正常场的低缓磁异常,经过现代技术的探测,被勘探出新的矿田;一些隐伏矿体,也揭去了面纱,展现给我们优质的深部矿产资源。本文仅以岩浆岩型铁矿为主,归纳了该类型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以期为找矿工作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岩浆岩体 钒钛磁铁矿 地磁异常 异常分布 归纳 岩浆晚期 成矿规律研究 矿床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2 位作者 丁宁 陶继华 万建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27,共19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元素的测试结果,首次对安徽省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放射性生热元素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岩浆岩总体上U、Th、K平均含量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及中酸性火山岩的U、Th、K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的U、Th、K含量较低;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生热率相对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基性岩浆岩生热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窄;金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花岗岩生热率超过5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岩浆岩的热贡献主要来自于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衰变热贡献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地质地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对安徽省温泉分布、干热岩勘探和U矿床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安徽省后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热贡献 岩浆岩体 地热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岩体含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强 曹书武 +3 位作者 宋雷鹰 王荣全 葛之亮 王国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1,共5页
文章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基性一超基性及中酸性两类岩浆岩体含矿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针对两类岩浆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野外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提出对岩浆岩体含矿性评价的地球... 文章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基性一超基性及中酸性两类岩浆岩体含矿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针对两类岩浆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野外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提出对岩浆岩体含矿性评价的地球化学方法,从而快速对岩浆岩体进行评价,加快野外地质找矿的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方法 岩浆岩体 中酸性岩 基性-超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盐边群及周边岩体地质年代学新格局 被引量:1
7
作者 施泽进 尹观 +3 位作者 王勇 田亚铭 王沧 李文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扬子板块西缘的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作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核心,是观察和研究新元古代大陆壳生长的重要窗口。查明这一构造岩浆活动带内地质体的产出时代及构造岩浆活动的轨迹,是揭示新元古代大陆壳产生、发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 扬子板块西缘的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作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核心,是观察和研究新元古代大陆壳生长的重要窗口。查明这一构造岩浆活动带内地质体的产出时代及构造岩浆活动的轨迹,是揭示新元古代大陆壳产生、发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对盐边群及周边岩体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1)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事件集中在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荒田组海相玄武岩的喷发最早出现在1 122~1 038Ma B.P.;关刀山岩体早期的锆石U-Pb年龄为988±51Ma(N=6)和924±17Ma(N=9),并延续至857Ma B.P.;同德岩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886~814Ma,峰值年龄为847.2±4.9 Ma(N=39)。(2)盐边群的渔门组和小坪组沉积时代晚于荒田组玄武岩、关刀山和同德岩浆岩体。(3)盐边群的碎屑沉积锆石与盐边群周边岩体锆石U-Pb年龄接近一致,是否存在成因关系,需进一步证实。以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为核心,同时向南、东、北方向延伸开展研究,核实区内主要岩浆地质体的产出时代、空间分布及物源特性,是重建扬子板块西缘新大陆壳生长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盐边群 岩浆岩体 原位锆石U-Pb年龄测定 地质年代学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滔 徐晓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9-540,共2页
狮子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最主要的矿田之一,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91)。矿床产出铜和金,伴生有钼和银。矿田内岩浆岩非常发育,均形成于燕山期。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D3)至中三叠统(T2)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 狮子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最主要的矿田之一,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91)。矿床产出铜和金,伴生有钼和银。矿田内岩浆岩非常发育,均形成于燕山期。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D3)至中三叠统(T2)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内及岩浆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沉积地层中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岩浆岩体及其接触带中的矿体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组成 狮子山矿田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岩浆岩体 沉积岩 层状矿床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rcon geochemistry of different intrusive phases of Weiya pluton: implications for magma genesis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遵忠 顾连兴 +3 位作者 吴昌志 吴华 郗爱华 唐俊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472-477,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ed magmas and their petrogenesis based on electron microprob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zircons were discusse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zircons indicates that zircon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ed magmas and their petrogenesis based on electron microprob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zircons were discusse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zircons indicates that zircons in both gabbro and quartz syenite have two-generations. Zircons of the first generations are crystallized in the magma chamber, whereas thos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s are formed in supercooling environment. The former is richer in Zr, but poorer in U, Th, Hf and Y. 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 contains zircons that can be distinguished into the early and late generations. Compared to the late generation, the early generation is richer in Zr but poorer in U, Th, Hf and Y. No conspicuous disruption of zircon evolution has been found in both biotite monzogranite and fine-grained granite. However, the content of zircon in fine-grained granite is higher in U, Th and Y and lower in Zr relative to biotite monzogranite without significant contrast in mass fraction ratio of ZrO2 to HfO2 ratio. Such differences in zircon geochemistry of various intrusive phas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 zircon generations within a single intrusive phase suggest that these phases of magmas are generated from diverse sources during post-collisional continental extension. These magmas ascend rapidly and cool quickly in a short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trace element PETROGENESIS Weiya Eastern Tians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