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以新疆喀拉通克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薛国强 周楠楠 唐冬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24,共8页
中亚造山带内发育大量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但由于岩体规模较小且产状多变,围岩中碳质层普遍发育,深部浸染状矿体难以准确定位。本文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建立了适用于该类型矿床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首先根据岩体与... 中亚造山带内发育大量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但由于岩体规模较小且产状多变,围岩中碳质层普遍发育,深部浸染状矿体难以准确定位。本文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建立了适用于该类型矿床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首先根据岩体与碳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建立了“重力磁法-金属矿地震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技术组合,具体包括:(1)重磁扫面圈定隐伏成矿岩体的地表投影位置;(2)地震勘探圈定岩体的顶底界面和赋存空间;(3)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恢复碳质层的电阻率信息和极化率信息。进而提出通过确定成矿岩体和碳质层的空间关系间接推断矿体赋存空间的新思路:(1)当岩体下方赋存碳质层时,推断岩体的底部或者内部赋存浸染状矿体;(2)当岩体下方未赋存碳质层时,推断岩体的底部或者内部不发育矿体。由此,本文建立了喀拉通克岩浆铜镍矿床含碳质层的成矿模型,并为造山带内其他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方案和探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矿床 地球物理 喀拉通克 碳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主要岩浆热液型矿床成矿特征初探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立强 王勇 +6 位作者 旦真王修 李宝龙 李壮 李申 范源 李威 龚福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5-626,共12页
文章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主要矿床空间分布、矿化类型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成矿事件形成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6期成矿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晚期和中新世。... 文章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主要矿床空间分布、矿化类型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成矿事件形成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6期成矿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晚期和中新世。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主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浆岩基本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对比研究,明确了成矿岩体特征之差异。通过对班—怒成矿带西段主要矿床成矿岩体锆石Hf同位素和辉钼矿Re含量的梳理,阐明了成岩-成矿物质源区差异与矿化元素组合之间的耦合关系,即幔源物质参与成矿强度大,形成铜金矿。最后,文章对区域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并提出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可望取得找矿新进展的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矿床 岩浆岩特征 成岩成矿物质源区 矿化元素组合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来自流体包裹体与H-O-He-Ar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昱 李文昌 +5 位作者 孔志岗 闫阔 安鹏 张必宏 牟明海 余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8-2105,共18页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是“三江”地区唯一一个钨和铍均达大型的矿床。该矿床的Be-W矿体产于浅变质岩中,其大面积矿化及成矿分带表现出独特的成矿特征,然而因矿区及周边均未揭露到中酸性岩浆岩体,矿床成因不明,制约了其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是“三江”地区唯一一个钨和铍均达大型的矿床。该矿床的Be-W矿体产于浅变质岩中,其大面积矿化及成矿分带表现出独特的成矿特征,然而因矿区及周边均未揭露到中酸性岩浆岩体,矿床成因不明,制约了其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找矿勘查。本文选择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白钨矿、绿柱石、石英、萤石、方解石,通过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H-O-He-Ar同位素分析,示踪其流体来源和演化过程,探讨其矿床成因。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以含CO_(2)包裹体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最为常见,从阶段Ⅰ到阶段Ⅳ温度为338.64~170.32℃,盐度为5.04%~2.88%NaCleqv,密度为0.70~0.92g/cm^(3),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H 2O-CO_(2)-NaCl体系,且流体温度和盐度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51.25~91.07MPa,成矿深度为3.71~5.84km。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阶段δ^(18)D_(V-SMOW)和δ^(18)O_(H_(2)O)变化范围分别为-73.9‰~-89.8‰和4.42‰~5.63‰,落于岩浆水附近;Ⅱ、Ⅲ、Ⅳ阶段δ^(18)D_(V-SMOW)和δ^(18)O_(H_(2)O)均逐渐减小,明显向大气降水漂移,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中有越来越多的大气降水加入。Ⅰ、Ⅱ、Ⅲ阶段中包裹体^(3)He/^(4)He值为0.11~0.29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值为1.64%~4.62%),且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40)Ar/^(36)Ar值为315.5~687.0,经计算的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33%~56.99%,显示出成矿流体富含大气Ar来源,与大气平衡的饱和大气水参与了成矿。因此,麻花坪钨铍矿的成矿流体是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的饱和大气降水与富含幔源氦的深源流体两端元混合的结果,同时,深部(3500m标高)样品的He同位素明显高于浅部,暗示隐伏岩体位于深部,成矿流体由深部向浅部运移。综合分析认为,麻花坪钨铍矿床为远端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铍矿床 H-O-He-Ar同位素 成矿流体 远端岩浆热液矿床 云南麻花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矿岩浆通道对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工作的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宋谢炎 李士彬 +2 位作者 王玉山 把多恒 陈烈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3-298,共6页
“深部熔离-贯入式”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岩相分带及矿体产状与原地分异、熔离机制不协调的特征。我国对这类矿床深部勘探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本文以金川矿床为重点,系统总结和归... “深部熔离-贯入式”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岩相分带及矿体产状与原地分异、熔离机制不协调的特征。我国对这类矿床深部勘探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本文以金川矿床为重点,系统总结和归纳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有利部位,对比了与之成因类似的加拿大Voisey’sBay超大型岩浆Gu-Ni-Co硫化物矿床的成功勘探经验,阐述了这类矿床沿岩浆通道找矿的前景和巨大潜力。以金川矿床为实例,提出了这类矿床沿含矿岩浆通道开展深部找矿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通道找矿 金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佛子冲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24
5
作者 付伟 柴明春 +3 位作者 杨启军 韦龙明 黄小荣 冯经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36-4150,共15页
佛子冲矿床发育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境内,是近年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重点提取了佛子冲矿床古益矿区深部矿段的成因信息... 佛子冲矿床发育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境内,是近年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重点提取了佛子冲矿床古益矿区深部矿段的成因信息。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阶段I)出现含子矿物型、CO2-H2O型及H2O型包裹体类型组合,而主成矿阶段(阶段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Ⅲ)则变化为相对单一的H2O型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表现出从成矿作用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H、O同位素(δD值介于-59‰^-41‰,δ18O H2O值介于-5.47‰~4.00‰)和流体包裹体成分指示,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岩浆分异热液,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天水热液的掺入比例显著增大。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2.3‰~4.3‰,指示矿化剂S主要来自于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体系。矿石铅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92~18.794,207Pb/204Pb比值为15.648~15.864,208Pb/204Pb比值为38.909~39.580,数据分布呈线性趋势,且正好落入岩浆铅和地层铅之间,构成一条混合线,它指示了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岩浆源和地层源的混合属性。野外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证据都表明,佛子冲矿床的发育与燕山晚期(106Ma)的花岗斑岩侵入事件密切相关,该期岩浆作用在矿区内导致了强烈的热液流体活动并产生了显著的铅锌银多金属成矿效应。河三和古益两个矿区的矿化类型有所不同,前者代表了产在斑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而后者代表了远离斑岩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二者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以Pb-Zn为主矿种的岩浆热液流体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铅锌矿床 钦杭成矿带 佛子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成矿响应及其岩石学记录
6
作者 洪涛 翟明国 +2 位作者 高俊 徐兴旺 吴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77,共18页
开展铜、锂和铍等关键金属的迁移富集机制与规律研究对于理解斑岩型和伟晶岩型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岩浆形成到热液析出的“两端”演化过程,而岩石的后期热液蚀变是流体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会强烈改造前期的成... 开展铜、锂和铍等关键金属的迁移富集机制与规律研究对于理解斑岩型和伟晶岩型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岩浆形成到热液析出的“两端”演化过程,而岩石的后期热液蚀变是流体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会强烈改造前期的成矿过程,导致难以识别岩浆向热液转换阶段的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近来,研究发现花岗质岩浆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存在熔体与热液流体共生的岩石学记录:斑岩型矿床成矿体系中保存的含矿岩墙/脉、富铜钼的“岩浆‒流体”囊状体、“羽丝状”含矿细晶岩脉群、蠕虫状石英斑晶中保留的熔体‒流体包裹体;伟晶岩型矿床成矿体系中保存的单向固结的石英脉和细晶岩、晶洞构造和文象结构等。这些岩石学证据有效记录了成矿流体从岩浆到热液演化过程中同源固相与流体相之间的平衡控制过程,以及成矿元素的溶解和富集行为:(1)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的“羽丝状”含铜细晶岩脉群,表明在较高的温度(523~613)℃条件下,熔体和流体存在相分离;(2)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的熔流体混合相是亲铜元素由岩浆迁移进入热液的保障,可能代表了运移成矿元素介质的性质;(3)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晶洞中石英的阴极发光(CL)图像揭示了多期环带结构,不同环带的O同位素均显示来源于岩浆阶段,可能与同一岩浆房中存在成矿流体多次出溶相关;(4)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分离出的碱性金属元素/挥发性组分(如H2O、F、B和Cl)进一步促进了伟晶岩型矿床中Li、Be等成矿金属的富集和迁移;(5)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的特殊含矿结构(如文象结构)是伟晶岩型Be矿床的有效找矿标志。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的岩石学证据虽然受到后续热液的强烈改造,但是仍能保存部分重要的成矿学信息,剖析该阶段成矿作用有助于了解花岗质成矿岩浆完整的岩浆‒热液流体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矿床 战略性关键金属 铜、锂、铍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铂族元素的热液活动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陶琰 朱丹 +1 位作者 高振敏 罗泰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7,共6页
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是典型的岩浆型矿床,但矿体中广泛发育热液脉状矿石,脉体有较高的铂族元素含量,特别是硫化物细脉为铂族元素的重要载体,反映铂族元素的热液活动。根据岩体主要蚀变类型,区分出岩浆晚期高温流体活动阶段、岩浆期后蛇... 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是典型的岩浆型矿床,但矿体中广泛发育热液脉状矿石,脉体有较高的铂族元素含量,特别是硫化物细脉为铂族元素的重要载体,反映铂族元素的热液活动。根据岩体主要蚀变类型,区分出岩浆晚期高温流体活动阶段、岩浆期后蛇纹石化阶段和低温碳酸盐化阶段。各阶段热液性质、流体来源及铂族元素热液活动性分析表明,蛇纹石化阶段铂族元素热液活动最强烈,主要表现为就地改造;热液活动未造成矿体形态、产状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矿床 岩浆型矿床 热液活动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磁海铁(钴)矿床磁铁矿成分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玉往 沙建明 程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21-324,共4页
磁海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其主元素成分中幔源组分Ti、Ni、V含量较高,在磁铁矿TiO2-Al2O3-MgO成因判别图解中,样品分别落在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和基性-超基性岩浆磁铁矿趋势区内,FeO和Fe2O3频率分布特征与岩浆型矿床的... 磁海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其主元素成分中幔源组分Ti、Ni、V含量较高,在磁铁矿TiO2-Al2O3-MgO成因判别图解中,样品分别落在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和基性-超基性岩浆磁铁矿趋势区内,FeO和Fe2O3频率分布特征与岩浆型矿床的磁铁矿相似。磁铁矿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寄主的含矿辉绿岩或矿石全岩成分基本一致,呈相关消长,稀土曲线近乎与其寄主岩石平行,表明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来源于(矿化)辉绿岩。综合分析认为,磁海铁(钴)矿床为一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岩浆分异-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型复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岩浆型矿床 复成因 矿物成分 磁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的铂族元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演化和硫化物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励音骐 厉子龙 +3 位作者 孙亚莉 杨树锋 陈汉林 余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6-366,共1页
二叠纪大陆溢流玄武岩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及西部地区广泛出露,其覆盖面积达25万km2,它们与大规模辉绿岩墙、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超基性隐爆角砾岩筒、超基性岩脉和石英正长岩体以及双峰式岩墙等共同构成了约274~290Ma的塔里... 二叠纪大陆溢流玄武岩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及西部地区广泛出露,其覆盖面积达25万km2,它们与大规模辉绿岩墙、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超基性隐爆角砾岩筒、超基性岩脉和石英正长岩体以及双峰式岩墙等共同构成了约274~290Ma的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及我国西南部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相似,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内已发现有不少铜镍铂族元素岩浆型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缘的东天山、北山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塔里木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成矿作用 大陆溢流玄武岩 二叠纪 硫化物 隐爆角砾岩筒 岩浆型矿床 西伯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生矿床
10
作者 杨合群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4-94,共1页
同生矿床指与含矿地质建造同时生成的矿床,其成矿时代常用含矿建造的时代来代表.(1)岩浆岩建造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例如,镁质超基性岩同生Cr-〇S-Ir-RU-镁橄榄石矿,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同生Cu-Ni-Co-Pt-Pd矿,富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同生Fe-T... 同生矿床指与含矿地质建造同时生成的矿床,其成矿时代常用含矿建造的时代来代表.(1)岩浆岩建造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例如,镁质超基性岩同生Cr-〇S-Ir-RU-镁橄榄石矿,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同生Cu-Ni-Co-Pt-Pd矿,富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同生Fe-Ti-V矿,偏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同生Fe-RE-磷灰石-透辉石矿,碳酸岩-碱性超基性岩同生Nb-RE-磷灰石矿,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同生金刚石矿,花岗伟晶岩同生Li-CS-Be-Nb-Ta-宝石(水晶、祖母绿、碧玺等)-白云母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型矿床 基性-超基性岩 透辉石矿 含矿建造 钾镁煌斑岩 花岗伟晶岩 地质建造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浆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勘查模型与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月高 张江伟 +8 位作者 冯志兴 杨顺龙 王义忠 李积清 赵志逸 王治安 李树雷 陈正国 王厚方 《中国地质》 2025年第3期972-1001,共30页
【研究目的】为提升我国Cu-Ni-Co资源供应安全,有必要梳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造山带的岩浆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研究方法】为建立矿床勘查模型,本文剖析了代表性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并系统... 【研究目的】为提升我国Cu-Ni-Co资源供应安全,有必要梳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造山带的岩浆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研究方法】为建立矿床勘查模型,本文剖析了代表性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并系统总结了东昆仑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中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5期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结果】东昆仑在显生宙存在2期岛弧基性或基性—超基性岩体:(1)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基性岩体;(2)中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与之对应,存在2期碰撞后伸展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别为中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和中晚三叠世。辉石岩地幔可能是东昆仑部分岩浆型镍矿床的源区,板块断离-折返模型可较好解释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年龄与高压—超高压退变质年龄一致的现象。针对幔源岩浆硫化物饱和机制,大体识别了有利地壳混染与有害地壳混染的种类,并深入分析结晶分异对硫化物饱和影响,提出了矿体优选赋存的位置,对比了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学、时代、蚀变、围岩种类代表性差异。【结论】建立了东昆仑造山带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原特提斯 古特提斯 关键金属 矿产勘查工程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川Ⅱ号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士彬 宋谢炎 +1 位作者 胡瑞忠 陈列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11,共9页
金川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硫化物橄榄岩、含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以金川Ⅱ号岩体为例,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演化分异进行... 金川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硫化物橄榄岩、含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以金川Ⅱ号岩体为例,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演化分异进行深入探讨,发现金川Ⅱ号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深部岩浆房中尖晶石—橄榄石的分离结晶和浅部岩浆房辉石与斜长石的结晶,而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发生在岩浆上升的整个过程,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是导致母岩浆中硫饱和的主要因素。该岩浆分异演化过程间接支持了汤中立提出的"深部分异-熔离,依次贯入"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Ⅱ号岩体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分离结晶 同化混染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与铅锌矿有关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正 王登红 +1 位作者 张长青 何玉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除传统的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外,近些年新发现(或储量增加)的铅锌矿产地中岩浆热液型矿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主要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除传统的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外,近些年新发现(或储量增加)的铅锌矿产地中岩浆热液型矿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主要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与铅锌矿有关的岩浆岩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问题。并与成钨锡矿的花岗岩进行了对比,指出燕山早期(146~173 Ma)和燕山晚期(84~102 Ma)是南岭地区的两个成铅锌矿集中期,分别以赣南、湘南和桂北为代表。成铅锌矿的岩浆岩具有深源浅成、低分异、中酸性-酸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过渡系列岩浆特点,其高LREE/HREE比值和低δEu异常等特征区别于成钨锡矿的岩浆岩。成铅锌矿岩浆岩进一步划分为铅锌钨锡组合相关的壳源重熔型和铅锌铜金银相关的混合源区型,前者 SiO2含量较高(通常〉70%)且与成钨锡矿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变质砂岩熔融源区,后者则为基性岩熔融或壳幔混合型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岩浆热液铅锌矿床 岩浆 成矿专属性 燕山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阶段与成矿流体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叶霖 鲍谈 +5 位作者 刘玉平 张乾 王小娟 何芳 王大鹏 蓝江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石榴石和透辉石为主,晚期为含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和符山石等为主;(b)氧化物阶段,磁铁矿、锡石和白钨矿等氧化物在此阶段大量沉淀;(c)硫化物阶段,早期形成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晚期形成闪锌矿(黄铜矿)和少量方铅矿组合;(d)碳酸盐阶段(方铅矿及少量闪锌矿),其成矿元素与夕卡岩蚀变类型的垂直分带特征与典型夕卡岩型矿床较类似,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距离有关,该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中高温较高盐度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压力的降低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造成的流体沸腾可能是Sn和Zn等成矿元素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都龙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实际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 成矿阶段 成矿流体 岩浆热液夕卡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南栾川地区铅锌矿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9
15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4 位作者 冯启伟 高炳宇 刘国印 燕长海 宋要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775,共9页
豫西南地区铅锌矿产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尤其在栾川地区先后发现十余处铅锌银多金属矿脉群、上百条含矿断裂带,铅、锌、银资源前景广阔。对该区铅锌矿的科学研究丰富了华北陆块南缘区域成矿学认识,并促进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栾... 豫西南地区铅锌矿产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尤其在栾川地区先后发现十余处铅锌银多金属矿脉群、上百条含矿断裂带,铅、锌、银资源前景广阔。对该区铅锌矿的科学研究丰富了华北陆块南缘区域成矿学认识,并促进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栾川地区铅锌矿产在燕山期斑岩体周围矽卡岩中和外围的断裂带(脉状)中。脉状铅锌矿脉石矿物碳酸盐C、O同位素的组成(赤土店矿床1δ3C为-3.66‰^-2.82‰,1δ8O为10.31‰~15.86‰;百炉沟矿床1δ3C为-3.00‰~1.80‰,1δ8O为9.40‰~17.70‰;冷水北沟矿床1δ3C为-4.90‰^-0.40‰,1δ8O为6.00‰~12.50‰)介于典型海相石灰岩(1δ3C为0±2‰,1δ8O为28‰~30‰)和岩浆岩(1δ3C为-3‰^-30‰,1δ8O为6‰~12‰;地幔1δ3C为-7‰^-5‰)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岩浆和地层双重作用、两种来源特点。综合分析认为,栾川地区铅锌矿有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碳、氧同位素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矽卡岩矿床 豫西南栾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图拉尔根铜镍矿床的岩相学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16
作者 梅微 吕新彪 +1 位作者 曹晓峰 牛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77-878,共2页
1矿床地质概况新疆图拉尔根岩浆型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矿区现已发现三个岩体,其中①号岩体含矿性好,勘探控制程度也较高。该岩体有三个岩相带,呈环状分布,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角闪辉长岩相、角闪橄榄岩相和角闪... 1矿床地质概况新疆图拉尔根岩浆型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矿区现已发现三个岩体,其中①号岩体含矿性好,勘探控制程度也较高。该岩体有三个岩相带,呈环状分布,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角闪辉长岩相、角闪橄榄岩相和角闪辉橄岩相,各岩相间呈涌动侵入接触关系。铜镍矿体主要赋存在角闪辉橄岩相和角闪橄榄岩相中(三金柱等,2007)。2矿石特征通过在野外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发现,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镍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橄榄石、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黄铁矿 机制分析 角闪橄榄岩 角闪辉长岩 磁黄铁矿 黄铜矿 辉橄岩 岩浆铜镍矿床 显微镜下 地质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H-O-S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伟 于长琦 +4 位作者 曾载淋 刘翠辉 贺根文 陈伟 邬思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20,共8页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测试结果,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矿石硫化物中δ^(34)S组成特征(-5. 50‰~-0. 20‰,集中于-3. 0‰~0. 0‰)显示,硫源以岩浆硫为主,较宽的变化范围预示成矿流体遭受了叠加和改造作用。δD-δ^(18)O同位素组成主要集中于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区域(δD=-74. 4‰~-48. 0‰,δ^(18)O_(H_2O)=3. 76‰~10. 86‰),说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天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岩浆热液与含钙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大规模变质流体,再加上少量的天水混入,流体间的不混溶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岩体与含钙层位接触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钨多金属矿床 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及滇东南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开文 张恺 +3 位作者 郭君功 刘坤 方怀宾 张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银、锡、铅、锌储量达到了大型—超大型规模,同时伴生丰富的分散元素。由于该矿床成因争议较大,直接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根据新开采矿段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数据,系统研究...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银、锡、铅、锌储量达到了大型—超大型规模,同时伴生丰富的分散元素。由于该矿床成因争议较大,直接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根据新开采矿段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数据,系统研究了白牛厂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白牛厂矿床矿石矿物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小,黄铁矿δ^(34)S值为2.5‰~4.0‰,磁黄铁矿δ^(34)S值为2.7‰~3.9‰,闪锌矿δ^(34)S值为2.9‰~4.3‰,方铅矿δ^(34)S值为1.5‰~2.3‰,黄铜矿δ^(34)S值为3.4‰~4.3‰。通过与赋矿地层中硫化物及与成因密切的花岗岩体的δ^(34)S值进行对比,显示出白牛厂矿床的硫主要由岩浆作用提供,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结合个旧和都龙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在滇东南地区围绕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及外缘为寻找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床 硫同位素 岩浆作用 岩浆热液矿床 找矿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石泉铀矿床晶质铀矿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建俊 王伟 +3 位作者 王刚 王凯兴 余驰达 刘晓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0-677,共18页
龙首山铀成矿带西段的红石泉铀矿床是中国典型的伟晶岩型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文章以红石泉晶质铀矿为切入点,结合全岩地球化学与晶质铀矿矿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红石泉矿床铀矿物蚀变演化及铀矿化特征,得出以下认... 龙首山铀成矿带西段的红石泉铀矿床是中国典型的伟晶岩型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文章以红石泉晶质铀矿为切入点,结合全岩地球化学与晶质铀矿矿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红石泉矿床铀矿物蚀变演化及铀矿化特征,得出以下认识:①红石泉矿床原生晶质铀矿受明显热液蚀变改造,w(UO_(2)+ThO_(2)+PbO+REE_(2)O_(3)+Y_(2)O_(3))逐渐减少,w(CaO+SiO_(2)+FeO+Al_(2)O_(3))明显增加,在蚀变改造过程中U从晶质铀矿中释放,随流体迁移;②红石泉矿床晶质铀矿Pb丢失现象较普遍,其中在背散射图像中较亮的A类晶质铀矿Pb丢失机制为重结晶,其重结晶加权平均年龄为(416±18)Ma,而较暗的B类晶质铀矿Pb丢失机制为扩散(浸出);③红石泉矿床岩浆铀成矿阶段之后,存在后期热液铀成矿作用。根据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内正长岩结晶年龄,文章推测红石泉矿床热液铀成矿与正长岩浆分异的碱性热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矿床 晶质铀矿 成矿特征 红石泉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无为县钱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
作者 冯庭录 刘静 +2 位作者 吕呈 鲍雷 庾江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6,共6页
钱村铁矿是宁芜矿集区西南部雍镇矿田内的代表性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宁芜盆地西南侧。矿区属汤沟-裕溪口复背斜,发育NE-NNE及NWW向两组断裂,NE向褶皱构造控制了岩浆侵入及成矿作用。区内发育明显的磁异常,钱村矿床是单一的磁铁矿... 钱村铁矿是宁芜矿集区西南部雍镇矿田内的代表性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宁芜盆地西南侧。矿区属汤沟-裕溪口复背斜,发育NE-NNE及NWW向两组断裂,NE向褶皱构造控制了岩浆侵入及成矿作用。区内发育明显的磁异常,钱村矿床是单一的磁铁矿床,共圈定了8条磁铁矿体,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与黄马青组接触带地层中。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穆磁铁矿,另有少量的黄铜矿、斑铜矿,矿石有块状、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等类型,钱村铁矿为一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矿床;②通过磁铁矿的判别图解,可知磁铁矿大量落于斑岩型矿床区域,指示矿区具有一定的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成矿岩体侵位和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铜金矿 宁芜矿集区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热液矿床 斑岩矿床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