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金岭岩浆侵入杂岩体中角闪石岩包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雅璐 刘树文 +3 位作者 金子梁 谢秋红 温冰冰 李子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5-397,共13页
为了确定鲁西金岭岩浆侵入杂岩体中的角闪石岩包体成因,对该类包体进行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包体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主要由角闪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其中,角闪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韭闪石,具有较低的Si... 为了确定鲁西金岭岩浆侵入杂岩体中的角闪石岩包体成因,对该类包体进行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包体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主要由角闪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其中,角闪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韭闪石,具有较低的Si O2含量和较高的Al2O3含量,是原生角闪石;另一类为阳起石、镁角闪石和浅闪石,相对富集Si O2,贫Al2O3,可能为原生角闪石晚期被改造的产物。利用角闪石全铝地质压力计对原生角闪石进行压力计算,获得其平均结晶压力为0.48 GPa。这些角闪石岩包体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寄主岩石黑云母闪长岩相似,均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结合原生角闪石的形成条件,可以认为这些角闪石岩包体可能与寄主岩石同源,是中地壳岩浆房闪长质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岭岩浆侵入杂岩体 角闪石 角闪石结晶压力 岩浆成因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振哲 赵寒冬 +3 位作者 吕军 李娟娟 李文龙 王盘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包体多具明显塑性流变特点的浑圆外形和典型岩浆结构、针状磷灰石及捕获的寄主岩钾长石、石英斑晶,为MME型岩浆混合成因包体;杂岩体相对富集LILE(Ba、Sr、Rb)、HFS(U、Th、Zr、Ce)元素等,显示出壳源特点,而较高的εNd(t)值(-2.38^-3.77)显示以幔源为主的特点。研究表明杂岩体具明显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陆缘弧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杂岩体 MME型包 岩浆混合成因 小兴安岭东南 晚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