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被引量:
30
1
作者
曹善茂
王昊
+3 位作者
陈炜
梁伟锋
汪健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曹善茂
梁伟锋
+2 位作者
汪健
刘钢
李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617,共6页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cells/m 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cells/m 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8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8cells/(g·h)]和1:00~5:00[29.934×108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滤食率
体质量
温度
饵料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扇贝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曹善茂
汪健
+3 位作者
王谦
梁伟锋
印明昊
刘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人工育苗
变态率
海上中间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曹善茂
王潇
+2 位作者
刘钢
李晓雨
刘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壳长为36.39 mm±4.45 mm)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每天1℃逐渐升温,共设5、10、15、20、25℃5个温度试验组,检测温度胁迫下各组岩扇贝幼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
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壳长为36.39 mm±4.45 mm)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每天1℃逐渐升温,共设5、10、15、20、25℃5个温度试验组,检测温度胁迫下各组岩扇贝幼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为10~25℃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温度5~20℃时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T-AOC能力在1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能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温度从15℃降低至5℃时,T-AOC能力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温度从15℃升高至25℃时的下降幅度(P<0.05)。研究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鳃组织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中SOD活力、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证明了15℃为岩扇贝幼贝最适生长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抗氧化酶活力
温度
幼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生态因子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5
作者
曹善茂
梁伟锋
+1 位作者
刘钢
李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幼贝
耗氧率
排氨率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炜
曹善茂
+2 位作者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岩扇贝与3种扇贝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廖德杰
童金苟
+5 位作者
曹善茂
周颖
俞小牧
付北德
刘阳
王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扇贝的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3~4、2~15、0.545~0.800、0.001 00~0.005 72和0.788~6.545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55~0.429,其中,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0.255),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0.42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支,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岩扇贝的引种与养殖以及今后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岩扇贝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邹建威
曹善茂
+3 位作者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30,共8页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肠道菌群
内脏团菌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被引量:
30
1
作者
曹善茂
王昊
陈炜
梁伟锋
汪健
邹建威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011)
文摘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关键词
岩扇贝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amino acid
fatty acid
nutritive composition
mineral element
分类号
Q917.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曹善茂
梁伟锋
汪健
刘钢
李晓雨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617,共6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011)
文摘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cells/m 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cells/m 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8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8cells/(g·h)]和1:00~5:00[29.934×108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关键词
岩扇贝
滤食率
体质量
温度
饵料浓度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filter-feeding rate
body weight
temperature
food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Q954.4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扇贝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曹善茂
汪健
王谦
梁伟锋
印明昊
刘钢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011)
文摘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岩扇贝
人工育苗
变态率
海上中间育成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artificial breeding
metamorphic rate
intermediate rearing on the sea
分类号
S968.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曹善茂
王潇
刘钢
李晓雨
刘阳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011)
文摘
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壳长为36.39 mm±4.45 mm)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每天1℃逐渐升温,共设5、10、15、20、25℃5个温度试验组,检测温度胁迫下各组岩扇贝幼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为10~25℃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温度5~20℃时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T-AOC能力在1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能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温度从15℃降低至5℃时,T-AOC能力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温度从15℃升高至25℃时的下降幅度(P<0.05)。研究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鳃组织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中SOD活力、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证明了15℃为岩扇贝幼贝最适生长水温。
关键词
岩扇贝
抗氧化酶活力
温度
幼贝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antioxidant enzyme
temperature
larva
分类号
S968.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生态因子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5
作者
曹善茂
梁伟锋
刘钢
李晓雨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011)
文摘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岩扇贝
幼贝
耗氧率
排氨率
昼夜节律
Keywords
juvenile Crassadoma gigantea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ammonia excretion rate
diurnal rhythm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炜
曹善茂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科研项目(201011)
文摘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关键词
岩扇贝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元素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nutritive composition
fatty acid
amino acid
mineral element
分类号
Q917.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岩扇贝与3种扇贝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廖德杰
童金苟
曹善茂
周颖
俞小牧
付北德
刘阳
王潇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201211)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6FBZ05)
文摘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扇贝的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3~4、2~15、0.545~0.800、0.001 00~0.005 72和0.788~6.545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55~0.429,其中,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0.255),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0.42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支,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岩扇贝的引种与养殖以及今后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岩扇贝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Keywords
mtDNA
Cyt b
Crassadoma gigantean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S968.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邹建威
曹善茂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30,共8页
基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14)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L201624)
文摘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岩扇贝
肠道菌群
内脏团菌群
多样性
Keywords
Crassadoma gigantea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visceral microorganism
diversity
分类号
Q938.8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曹善茂
王昊
陈炜
梁伟锋
汪健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
曹善茂
梁伟锋
汪健
刘钢
李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岩扇贝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曹善茂
汪健
王谦
梁伟锋
印明昊
刘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曹善茂
王潇
刘钢
李晓雨
刘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生态因子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曹善茂
梁伟锋
刘钢
李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陈炜
曹善茂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岩扇贝与3种扇贝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亲缘关系
廖德杰
童金苟
曹善茂
周颖
俞小牧
付北德
刘阳
王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邹建威
曹善茂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