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可解释性的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2 位作者 赵万春 蔡萌 史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引入了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曲线重构方法,为后续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利用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噪声对岩性识别的影响;然后,采用Optuna框架确定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建立了高效的岩性识别模型;最后,利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揭示了不同特征对于岩性识别的贡献度,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Optuna-XGBoost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为79.91%,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三种神经网络模型24.89%、12.45%、6.33%。基于Optuna-XGBoost模型的SHAP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XGBoost 超参数优化 可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SVM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为例
2
作者 董凤娟 李昆昆 +4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京舰 周超 任大忠 卢学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补偿中子(CNL)、声波时差(AC)和密度(DEN)4个对岩性响应敏感的特征参数。研究共提取865组样本数据(每组样本有4维测井属性、1维岩性标签),其中70%作为训练样本,其余30%作为测试样本。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和灰狼优化支持向量机(GWO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西组3种主要岩性的智能识别模型,并结合岩性剖面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WO-SVM)表现最优,其识别准确率达93.4%,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3.0%和93.6%,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好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测井响应 机器学习 GWO-SVM 山西组 榆林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OTE平衡数据的极端随机树岩性识别
3
作者 曹志民 张丽 +1 位作者 郑兵 韩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2-1386,共15页
在油气勘探和地质工程中,精确的岩性识别对于资源评估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质数据的固有复杂性及岩性样本的不平衡问题,传统方法在岩性识别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 在油气勘探和地质工程中,精确的岩性识别对于资源评估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质数据的固有复杂性及岩性样本的不平衡问题,传统方法在岩性识别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结合极端随机树进行岩性识别的方法。首先,通过SMOTE增强少数类样本的表征,提高训练数据的平衡性;其次,利用极端随机树的高效性和强泛化能力构建岩性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极端随机树的识别准确率为85.54%,相比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和随机森林分别提高了5.58%、2.55%、2.35%和2.08%;SMOTE采样后,降低了样本不平衡引起的预测偏差,各模型中少数岩性类别的整体识别精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各模型的整体性能,极端随机树性能最优,识别准确率提升到86.62%,相比GBDT、XGBoost、LightGBM和随机森林分别提高了4.71%、2.56%、1.55%和2.02%,验证了SMOTE结合极端随机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极端随机树 平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异构特征多视重采样的元学习岩性识别方法
4
作者 曹志民 刘鹏程 +1 位作者 韩建 郝乐川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岩性识别是测井解译工作中的基础性及关键性工作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储层性质的复杂性,井间岩性分布和测井响应规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直接影响了井间岩性识别的鲁棒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异构数据的表示方法,以揭示... 岩性识别是测井解译工作中的基础性及关键性工作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储层性质的复杂性,井间岩性分布和测井响应规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直接影响了井间岩性识别的鲁棒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异构数据的表示方法,以揭示局部储层描述的不变性。具体来说,首先在测井数据的纵向和横向采用图来表示局部拓扑信息;然后,提取了结构张量(ST)、局部二值模式(LBP)和Hu不变矩(Hu)3种不变特征,用于鲁棒地表示测井数据局部结构信息;最后,用多视重采样策略解决原始数据域中测井曲线的取值分布不平衡和岩性重叠问题以及采用元学习方法对异构特征与目标岩性信息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建模。利用大庆油田齐家凹陷工区多口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不变性特征支持的异构特征多重采样元学习岩性识别方法的井间岩性识别准确率达到86%以上,体现了较强的解决井间测井曲线取值及岩性分布不一致和岩性数据不平衡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岩性识别 储层表征 图表示 不变特征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与应用
5
作者 罗水亮 漆影强 +4 位作者 唐松 阮基富 高达 刘乾乾 李生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7,共10页
针对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精度低、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势,优化特征加权策略,可提高对测井曲线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增强对复杂... 针对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精度低、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势,优化特征加权策略,可提高对测井曲线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增强对复杂岩性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相比传统方法,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捕捉测井数据的非线性关系,并降低不同岩性类别间的预测混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识别精度达到96%,较传统模型提升6个百分点,且平均相对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优。改进的Stacking算法结合高效计算框架,可显著提升训练和预测效率,使岩性识别更加高效、可靠。该方法可有效地识别复杂岩性,为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 集成学习 特征加权 碳酸盐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薄片图像与改进EfficientNet建模的岩性识别方法
6
作者 程国建 李宗祥 +2 位作者 李秋实 韩江 孙亚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为了实现岩石薄片岩性高效、准确的分类与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与多尺度融合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方法。采用多尺度融合的策略,通过多个EfficientNet中的轻量反转瓶颈卷积核(MBConv)对橄榄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多种类... 为了实现岩石薄片岩性高效、准确的分类与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与多尺度融合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方法。采用多尺度融合的策略,通过多个EfficientNet中的轻量反转瓶颈卷积核(MBConv)对橄榄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多种类别的岩石薄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捕获更多的细节信息。引入空间注意力模块(SGE),融合岩石薄片图像中的空间特征信息。此外,采用Ranger优化器,改善模型的性能及收敛速度。实验表明:提出的MFSRE(Multi-Scale Fusion-SGE-Ranger-EfficientNe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召回率、F1分数分别为98.25%、98.29%,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相较于ShuffleNet、RegNet、MobileNetV2网络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石薄片图像 EfficientNet 空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onvNeXt V2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方法
7
作者 王婷婷 蒋静怡 +2 位作者 赵万春 秦依凡 李廷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在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微观结构可知油气资源的赋存状态,其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岩性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ConvNeXt V2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方法。首先,以ConvNeXt V2-T为核心特征提取网络,嵌入全局注意力机制,提升对... 在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微观结构可知油气资源的赋存状态,其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岩性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ConvNeXt V2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方法。首先,以ConvNeXt V2-T为核心特征提取网络,嵌入全局注意力机制,提升对全局特征的感知能力;然后,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对特征图进行有效融合;最后,使用Lion优化器代替原本的AdamW优化器以改进模型优化器,从而使速度更快、能够取得更好的泛化性能且更省内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及F1值平均值分别为96.1%、95.5%、96.2%、99.1%、95.8%;改进后的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可以实现岩石薄片图像的精准分类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ConvNeXt V2 全局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Lion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剑 江程 +3 位作者 刁友鹏 李敏齐 姜海锐 姜建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0,共8页
钻机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以提高岩性判别的实时性及准确度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以钻压、转速、扭矩等实时随钻数据采集为基础,基于K-means++... 钻机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以提高岩性判别的实时性及准确度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以钻压、转速、扭矩等实时随钻数据采集为基础,基于K-means++算法构建了针对煤岩性智能实时识别模型,并利用煤层气开发钻井28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判率为零,模型可靠度高。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PID构建了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Matlab环境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系统上升时间仅2.5 s,为传统PID的1/2,超调量为传统PID的1/8,在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本智能钻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煤岩性的实时智能识别和钻机的快速、稳定响应,满足了煤层气开发钻机智能钻进实时调控的要求,为煤层气开采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智能钻机 岩性识别 K-means++算法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MO-SSA-LGBM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识别
9
作者 孙婧 赵军龙 +3 位作者 张雨辰 金利睿 崔文洁 陈家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8,共14页
【研究目的】现有岩性测井识别方法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识别时,存在岩性类别处理不均衡及敏感性不足问题。【研究方法】本文提出SSMO-SSA-LGBM模型,利用SVM-SMOTE过采样算法(简称SSMO)对训练集中岩性数据较少的样本进行平衡化处理,得... 【研究目的】现有岩性测井识别方法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识别时,存在岩性类别处理不均衡及敏感性不足问题。【研究方法】本文提出SSMO-SSA-LGBM模型,利用SVM-SMOTE过采样算法(简称SSMO)对训练集中岩性数据较少的样本进行平衡化处理,得到新合成样本,并将其与原始训练集组成新训练集,用于训练和构建LGBM模型,由于LGBM模型训练时使用较多超参数,因此采用麻雀优化搜索算法SSA对其进行超参寻优以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以甘肃华池油田S区延10致密砂岩测井数据为基础,训练构建SSMO-SSA-LGBM模型,采用KNN、Adaboost、随机森林等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SSMO模型平衡化后,LGBM模型对少数类识别性能增强;SSA算法全局优化搜索经较少次数迭代获得LGBM最优超参数;SSMO-SSA-LGBM模型预测性能达到最优,在验证井上岩性识别结果与取心资料符合率较高。【结论】采用SSMO算法能有效解决岩性类别非均衡给岩性预测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SSA算法全局优化搜索经较少次数迭代获得LGBM算法最优超参数组合,使得模型预测性能达到最优,该模型在华池S区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MO-SSA-LGBM算法 非均衡数据 岩性识别 致密砂储层 甘肃华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和SDGSAT-1热红外数据的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岩性识别
10
作者 张昭 张群佳 +1 位作者 刘磊 梅佳成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2-1847,共16页
热红外光谱(TIR,7~14μm)对于造岩矿物的识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可用的星载热红外数据源较少,且影像普遍空间、光谱分辨率较低。我国2021年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携带的热红外成像仪(TIS)具有大幅宽(300 km)、... 热红外光谱(TIR,7~14μm)对于造岩矿物的识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可用的星载热红外数据源较少,且影像普遍空间、光谱分辨率较低。我国2021年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携带的热红外成像仪(TIS)具有大幅宽(300 km)、高空间分辨率(30 m)和高探测灵敏度等特点,在岩性填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取新疆卡拉麦里地区ASTER和SDGSAT-1两种热红外影像,建立镁铁—超镁铁质岩、富石英岩、富长石岩和花岗岩类岩石指数,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不同岩石类型在二维、三维波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特征,分别构建了两种数据的多维波谱特征空间岩性识别模型。结果表明:①ASTER TIR和SDGSAT-1 TIS数据构建的岩石指数可以有效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富石英岩、富长石岩和花岗岩,岩性识别总体精度分别为95.16%和98.02%;②两种数据构建的多维波谱特征空间模型岩性识别效果也较好,总体精度分别提升至96.78%和99.20%;③SDGSAT-1 TIS较ASTER TIR提取镁铁—超镁铁质岩精度提升了13.26%,对于露头较小岩体识别能力更强,在岩性填图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TIR SDGSAT-1 TIS 波谱特征空间 岩性识别模型 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ViT的岩石薄片图像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琼 杨杰 +3 位作者 霍凤财 董宏丽 任伟建 于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8-946,共9页
岩石薄片图像中包含了大量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地质特征信息,对岩石薄片图像的岩性识别结果为后续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针对岩性识别数据集不均衡、识别模型参数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MobileViT模型,该模型针对涵盖了90%... 岩石薄片图像中包含了大量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地质特征信息,对岩石薄片图像的岩性识别结果为后续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针对岩性识别数据集不均衡、识别模型参数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MobileViT模型,该模型针对涵盖了90%以上常见岩性的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建模分析。首先,为使模型更好地学习到每类岩石薄片图像中所包含的独特特征,对数据集进行数字增加。其次,使用GELU替换MobileViT中MV2模块中常规ReLU6,从而作为该模块的激活函数,有效解决神经元死亡的问题,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最后,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余弦退火算法自动更新学习率,以迁移学习加速训练过程,实现岩石薄片图像中针对岩性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obileViT对岩性识别的准确率达82.9%,模型的参数仅为7.66M,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薄片 岩性识别 MobileViT 余弦退火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的Optuna-BiGRU测井岩性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1 位作者 李方 赵万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测井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现有算法模型在处理测井曲线数据时,无法有效捕获曲线内部深层关联和深度方向关系、拟合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提取关键特征、噪声干扰以及模型超参数调优过程复杂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测井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现有算法模型在处理测井曲线数据时,无法有效捕获曲线内部深层关联和深度方向关系、拟合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提取关键特征、噪声干扰以及模型超参数调优过程复杂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Optuna超参数优化双向门循环单元(Optuna-BiGRU)结合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EMHA)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Optuna-BiGRU-EMHA模型。该模型引入残差机制和层归一化以改进多头注意力机制模块,并结合双向门循环单元(BiGRU)解决了处理测井数据时的问题,同时使用Optuna超参数优化框架和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分别解决了超参数调优和噪声干扰问题。首先通过交会图分析和敏感性箱线图分析选取自然伽马、深感应电阻率、中子-密度孔隙度、平均中子-密度孔隙度和岩性密度5个特征参数的测井数据,通过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并将测井数据分割成数据块,然后利用Optuna框架优化BiGRU-EMHA模型超参数,最后通过实验对比K-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BiGRU、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BiGRU-MHA、Optuna-BiGRU-EMHA等8种模型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精度。结果表明:Optuna-BiGRU-EMHA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80%,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15.94%~23.14%和3.93%~15.94%,该模型为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深度学习 BiGRU 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 小波包自适应阈值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储层岩性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娅 管玉 +1 位作者 李盼池 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鉴于梯度下降法易陷入局部极值、普通群智能优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提出一种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Quantum Vortex Search Algorithm,QVSA)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岩性识别方法,QVSA具有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T⁃S模... 鉴于梯度下降法易陷入局部极值、普通群智能优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提出一种基于量子衍生涡流算法(Quantum Vortex Search Algorithm,QVSA)和T⁃S模糊推理模型的岩性识别方法,QVSA具有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T⁃S模糊推理模型获得最优参数配置,从而实现储层岩性的准确识别。首先利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QVSA优化T⁃S模糊推理模型的各种参数;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获取的地震属性维度;再利用优化的T⁃S模糊推理模型识别储层岩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反映储层特征的8个地震属性识别储层岩性时,所提方法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2%,比普通BP网络方法高5.1%,同时查准率、查全率、F1分数等指标也较BP网络方法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性识别 量子衍生涡流算法 T⁃S 模糊推理模型 模糊集 地震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V2的岩石薄片岩性识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婷婷 黄志贤 +2 位作者 王洪涛 杨明昊 赵万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2-1442,共11页
岩石薄片的岩性识别是地质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精准度直接影响后续地层岩石种类、性质和矿物成分等信息的确定,对于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地识别岩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obileNetV2轻量化模型,通过选取5... 岩石薄片的岩性识别是地质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精准度直接影响后续地层岩石种类、性质和矿物成分等信息的确定,对于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地识别岩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obileNetV2轻量化模型,通过选取5种岩石类型共3 700张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岩性识别。在MobileNetV2的倒残差结构中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融合图像中多种矿物的全局特征信息。此外,改进MobileNetV2中的分类器,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从而提高模型的运算速度和效率,并采用带泄露线性整流函数(leaky rectified linear unit, Leaky ReLU)作为激活函数,避免网络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后的MobileNetV2模型大小仅为2.30 MB,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召回率、F_(1)值分别为91.24%、90.18%、90.7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比于SqueezeNet、ShuffleNetV2等同类型的轻量化网络,分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薄片图像 轻量化神经网络 MobileNetV2 坐标注意力机制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随机森林算法的页岩岩性识别——以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志军 操应长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在储集层岩性识别的应用中,特别是对页岩等非均质性较强的非常规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效性、准确性和有效信息整合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考虑到岩性识别的特征参数优选问题,优选自然伽马、T2几何平均值、结构指数、骨... 在储集层岩性识别的应用中,特别是对页岩等非均质性较强的非常规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效性、准确性和有效信息整合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考虑到岩性识别的特征参数优选问题,优选自然伽马、T2几何平均值、结构指数、骨架密度指数、密度和深侧向电阻率,采用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对准噶尔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岩性进行识别;利用传统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对同一套资料进行岩性预测,并与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对比。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只需选择一半的测井参数,便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优选特征参数,缩短了算法的运行时间。因此,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能够实现测井特征参数的优选,提高页岩岩性识别的准确率,缩短运行时间,为复杂岩性识别和多参数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递归特征消除 特征选择 中二叠统 芦草沟组 储集层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无人机影像碎屑岩岩性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彦芳 邵燕林 +2 位作者 王庆 曾齐红 赵坤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69-4875,共7页
不同类型岩性影像纹理相似性高,基于单一的二维影像进行岩性识别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顾及影像深度信息的岩性智能识别方法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具有多模态的特性,采用通道叠加、IHS(intensity,hue,saturation)变换、小波变换... 不同类型岩性影像纹理相似性高,基于单一的二维影像进行岩性识别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顾及影像深度信息的岩性智能识别方法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具有多模态的特性,采用通道叠加、IHS(intensity,hue,saturation)变换、小波变换以及多模态融合4种影像融合方式,将深度信息融入影像数据中,运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Labv3+进行碎屑岩岩性识别。经人工解译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内基于多模态融合影像的岩性识别精度最高,Kappa系数可达76.17%,总体识别精度可提升到91.05%;分析认为,顾及影像深度信息的岩性智能识别方法针对岩层表面不平整,高差落差大的砾岩识别效果有明显提升,但表面平整、高差表现不明显的泥岩和砂岩地层识别效果有待提升。研究成果为野外碎屑岩露头岩性快速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岩性识别 无人机(UAV)影像 碎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榆 程超 +5 位作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2-1046,共15页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细识别的技术难题,揭示了区内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分布及演化规律。【结论与结果】(1)飞仙关组主要由泥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鲕粒灰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膏质云岩、膏岩等岩性组成;(2)对比发现,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即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SGBDT)构建岩性模型优于其他算法,更适合碳酸盐岩复杂岩性识别;(3)鲕粒灰岩集中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以南地区的飞一段—飞三段时期,鲕粒云岩集中发育于飞二段时期且分布分散;(4)区内鲕粒滩分布差异明显,飞一段时期主要发育于台地古地貌高点和台地边缘,飞二段时期多发育台缘鲕粒滩,少量发育台内古地貌高点鲕滩和点滩,飞三段时期主要发育台内点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BDT算法 岩性识别 沉积演化 鲕粒滩分布特征 飞仙关组 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树嵌入的随钻测井岩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新领 祝新益 +2 位作者 张宏兵 孙博 许可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1-708,共8页
岩性识别是储层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岩性的智能识别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随钻测井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高温高压的钻井作业条件,随钻测井仪器只能测得少量测井参数.由于随钻测井参数较... 岩性识别是储层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岩性的智能识别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随钻测井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高温高压的钻井作业条件,随钻测井仪器只能测得少量测井参数.由于随钻测井参数较少,直接输入机器学习模型无法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对此,本文将随机树嵌入引入随钻测井资料的岩性识别.该方法将低维随钻测井数据通过二叉树编码并转化为高维稀疏特征,利用升维后的数据进行训练从而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判别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随机树嵌入的随机森林方法具有最佳的识别效果,准确率和F_(1)值较直接使用随机森林分别提升了3.16%和3.25%,且优于梯度提升树、极随机树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树嵌入 随机森林 岩性识别 随钻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测井岩性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梓豪 巩红雨 +2 位作者 冉爱华 杨鹏辉 刘迪仁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复杂,有些地区的火山岩可能只发育两三种岩石类型,这会导致不同岩性取心资料的代表性严重失衡。针对现有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类间不均衡样本时出现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岩性... 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复杂,有些地区的火山岩可能只发育两三种岩石类型,这会导致不同岩性取心资料的代表性严重失衡。针对现有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类间不均衡样本时出现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ADASYNGS-XGBOOST混合模型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通过ADASYN过采样算法对不均衡样本进行处理得到新的样本集,再以XGBOOST算法作为基分类器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利用网格搜索法(GS)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以此建立ADASYN-GS-XGBOOST混合岩性识别模型。将该混合模型训练后的结果与K近邻、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XGBOOST及SMOTE-GS-XGBOOST等算法的岩性识别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基于ADASYN-GS-XGBOOST算法建立的模型识别效果最好。该方法克服了已有岩性识别方法无法有效解决不均衡样本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SYN算法 XGBOOST算法 混合模型 火山 测井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地层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秀娟 冯镇涛 +2 位作者 曾芙蓉 胡建波 徐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2-752,共11页
页岩油气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页岩多为陆相沉积,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精细识别岩性,致使页岩储集层特征难以有... 页岩油气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页岩多为陆相沉积,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精细识别岩性,致使页岩储集层特征难以有效表征,制约了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开发。为有效识别页岩岩性,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测井岩性识别技术,梳理了基于测井解释及不同测井手段的岩性识别技术,重点剖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岩性识别技术,阐述了各技术的方法原理,归纳总结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岩性识别 机器学习 测井响应特征 神经网络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