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家湾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何源
罗永红
王运生
高原
-
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5-84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1)资助
-
文摘
刘家湾滑坡位于青川东河口红光乡刘家湾,为汶川地震触发的特大型岩质山体滑坡。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滑坡堆积体与一般汶川地震滑坡运动堆积体迥异的是滑体在沿碳质板岩与白云岩划分带破坏溃滑后,滑源区又沿白云岩风化卸荷带触发了二次溃滑,形成二级堆积平台的形态且以不同岩性区分,在岩性划分带及风化卸荷带呈现出明显的动力破坏特性。通过对该滑坡堆积体进行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及波速测试研究表明,该滑坡由白云岩、碳质板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内硬外软"岩质边坡具有明显的量化差异特性,强震条件下差异岩性组合边坡岩层接触面的动力突变效应耦合凸出地形是导致该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近一步研究显示该滑坡运动可大致分山体震裂阶段、地质分界面应力突变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二次溃滑堆积5个动力过程。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岩性划分带
风化卸荷带
动力突变效应
成因机制
-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Lithology belt,Weathering unloading belt,Power mutagenic effects,Genetic mechanism
-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