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心核磁共振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在北黄海东部坳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淑玉 刘俊 +2 位作者 朱珠 吴志强 肖国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156,共8页
岩心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测量结果准确、对岩石结构无损害的优势,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北黄海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有岩心核磁共振的资料进行解谱处理方法研究,确定了预处理、解谱和地层参数求取方法与流程,实现了岩心... 岩心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测量结果准确、对岩石结构无损害的优势,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北黄海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有岩心核磁共振的资料进行解谱处理方法研究,确定了预处理、解谱和地层参数求取方法与流程,实现了岩心核磁共振资料解谱处理。根据最优解谱方法得到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束缚水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核磁共振 解谱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及其在储层流体饱和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葛新民 曾炳丁 +5 位作者 李楠 徐红军 刘海涛 顾定娜 孙万明 范宜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2,共9页
基于油-水、气-水和水合物-水等两相流体的岩心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流体饱和度对核磁共振T 2谱的影响,从测井应用角度考虑提出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概念,参考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经验关系,拟合得到核磁共振饱和度... 基于油-水、气-水和水合物-水等两相流体的岩心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流体饱和度对核磁共振T 2谱的影响,从测井应用角度考虑提出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概念,参考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经验关系,拟合得到核磁共振饱和度系数和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并探讨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岩石孔隙中含有两相流体时,含水饱和度核磁共振弛豫指数呈现明显的幂指数关系,核磁共振饱和度系数基本稳定在1左右,但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分布范围较广,与岩石粒径、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等密切相关,通过试验建立的经验关系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实际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吻合度高,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核磁共振 仿阿尔奇公式 两相流体 核磁共振弛豫指数 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 饱和度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聚合物对驱油效果影响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于波 郭兰磊 +2 位作者 刘璟垚 赵二猛 刘永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复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基于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04的单一聚合物及复配聚合物开展岩心驱替实验。根据水驱阶段结束、聚合物驱阶段结束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对不同尺寸孔喉的氟... 为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复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基于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04的单一聚合物及复配聚合物开展岩心驱替实验。根据水驱阶段结束、聚合物驱阶段结束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对不同尺寸孔喉的氟油动用程度占总动用程度的比例进行定量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聚合物粘度基本相同、岩心孔喉结构相近的情况下,使用复配聚合物的岩心采出程度和中、小尺寸孔喉中氟油采出量占总油量的比例分别比使用单一聚合物高1.5%和7.1%。复配聚合物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具有较小的尺寸,可以有效驱替出中、小尺寸孔喉中的氟油,而大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大尺寸孔喉中的氟油驱油效果也较好,与单一聚合物相比,复配聚合物可以动用更宽尺寸孔喉范围内的氟油,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复配聚合物 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岩心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吞吐水驱开发微观孔隙动用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武兴 王安成 +2 位作者 巩联浩 刘继梓 陈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53,共9页
致密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困难、能量补充不足、产量迅速下降,需要研究经济可行的补充地层能量的致密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开展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分析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不同孔径孔隙中原油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吞吐水... 致密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困难、能量补充不足、产量迅速下降,需要研究经济可行的补充地层能量的致密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开展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分析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不同孔径孔隙中原油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吞吐水驱的最佳吞吐次数。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A83区块长8储层样品初始状态下原油主要赋存在中、大孔隙(0.045~4.5μm)内,且中、大孔隙内的可动原油饱和度比例高;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2种注水方式下采出的原油大部分来自中、大孔隙;吞吐后水驱能提高中、大孔隙内的驱油效率和小孔隙的动用程度;注水吞吐最佳次数为2次,尽量延长闷井时间,并采用“吞吐—水驱”交替的方式开发来提高各类孔径孔隙的动用程度。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高效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连续水驱 吞吐水驱 核磁共振(NMR) 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