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SPH法的岩崩碎屑流与挡板相互作用模拟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孙新坡
何思明
肖军
左勇
-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3,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325
41272297)
+1 种基金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2zx7124)
绵阳市科技局项目(14S-02-5)~~
-
文摘
调查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岩崩碎屑流与一个障碍之间相互作用。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SPH)模拟了实验中观察到的颗粒流动规律,采用的本构模型是牛顿流体模型。研究表明,岩崩碎屑流的运动和堆积受到水槽倾角和挡板的影响,水槽挡板周围沿深度剖面的速度图是不均匀的,随深度变化的。数值结果与干颗粒材料的水槽流砂试验进行比较,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模型参数,可用于优化高山地区防御结构尺寸的设计。
-
关键词
岩崩碎屑流
牛顿流体
挡板
粘度
光滑粒子流体动学法
-
Keywords
rockfall debris flow
Newtonian fluid
baffle plate
viscosity
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 (SPH)
-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颗粒粒径对岩崩碎屑流对挡板冲击影响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孙新坡
何思明
樊晓一
田述军
张玲玲
田文高
-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23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325,41272297,41401195)
绵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14S-02-5)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2zx7124)的资助
-
文摘
调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岩崩碎屑流和一个障碍之间相互作用.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SPH)来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颗粒流动规律,采用的本构模型是牛顿流体模型.研究表明:粒径大小对颗粒运动以及与结构的冲击力有很大的影响,粒径为8,12,14mm时的应力云图类似,挡板两侧为应力集中部位,粒径为10mm时的应力较均匀,近似为矩形分布,在挡板中央部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模型参数,可以用于优化在高山地区防御结构的设计.
-
关键词
岩崩碎屑流
牛顿流体
挡板
粘度
SPH
-
Keywords
rockfall debris flow
Newtonian fluid
obstacle
viscosity
SPH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
-
题名粒径对岩崩-碎屑流滑震特征的影响
- 3
-
-
作者
罗肖
程谦恭
王玉峰
李天话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131,41877226,41877237)。
-
文摘
岩崩-碎屑流是一种发生在高山峡谷地区,具有高位性、隐蔽性、事件突发性和灾害巨大危害性等特征的地质灾害,滑震信号监测可实现对地质灾害体运动信息的实时捕获,为灾害预警及灾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以颗粒集合体崩落运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开展了物理模型实验,分析了颗粒粒径对滑震信号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岩崩-碎屑流撞击过程产生的滑震信号特征及其现实意义。结果表明:①颗粒集合体总质量一定时,滑震信号最大振幅值为17.33 g~39.21g,且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②颗粒集合体总质量一定时,滑震信号包络线平均值、阿里亚斯强度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③粒径为2~4 mm的颗粒集合体产生的滑震信号平均频率为16.95~23.02 kHz,且在总质量一定时,滑震信号的平均频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滑震信号影响因素的认识,并为灾害潜在区域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重大地质灾害灾后快速评估、应急响应措施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岩崩-碎屑流
颗粒流
物理模型实验
滑震
环境地震学
地震动信号
参数反演
-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
debris fall
granular flow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
landquake
environmental seismology
seismic signal
parameter inversion
-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