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类材料的动弹性模量机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永来 夏颂佑 周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7年第2期56-61,共6页
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虑岩土类材料(包括岩石和砼材料)动弹模机理:一是从连续力学的粘弹性材料模型——线性A型出发,分别讨论在不同恒应变率、正弦波激励和突加载三种不同加载方式下所表现出的动态弹性模量;二是从非线弹性(不包括粘性)材料... 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虑岩土类材料(包括岩石和砼材料)动弹模机理:一是从连续力学的粘弹性材料模型——线性A型出发,分别讨论在不同恒应变率、正弦波激励和突加载三种不同加载方式下所表现出的动态弹性模量;二是从非线弹性(不包括粘性)材料模型出发,讨论非线弹性材料悬梁作轴向振动(前面加集中质量块)时,自振频率随振幅而变化。结果表明:振幅越小,则自振频率越大,从而表现的动弹模越大,这是影响材料动弹模实验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文中还讨论了理想线弹性梁各阶振型动弹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类材料 岩石 混凝土 粘弹性 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合物理论的非饱和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松岩 俞茂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63,共6页
在混合物理论的框架内,提出了一个处理饱和与非饱和的岩土类材料变形和强度本构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相工程材料看成由两个层次的三种混合物模型组成。针对非饱和岩土类材料的特点,应用该方法,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 在混合物理论的框架内,提出了一个处理饱和与非饱和的岩土类材料变形和强度本构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相工程材料看成由两个层次的三种混合物模型组成。针对非饱和岩土类材料的特点,应用该方法,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可描述材料性质的劣化过程(即损伤和软化)以及非饱和程度对材料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并编制了专用的有限元程序。作为算例,对常规三轴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 岩土类材料 混合物理论 弹塑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类材料的多重势面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光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9-107,共9页
一、前言 传统的增量塑性本构理论是以塑性公设为基础,以屈服面的概念为前提而建立的,其关键则是所谓正交法则。岩土力学的弹塑性本构理论,目前主要是依据传统塑性本构理论的假设和概念而建立的,如剑桥模型,黄文熙等的清华模型,其屈服... 一、前言 传统的增量塑性本构理论是以塑性公设为基础,以屈服面的概念为前提而建立的,其关键则是所谓正交法则。岩土力学的弹塑性本构理论,目前主要是依据传统塑性本构理论的假设和概念而建立的,如剑桥模型,黄文熙等的清华模型,其屈服面是依据正交法则来确定的,而真正的土的屈服面是很难象金属材料那样,由实验通过屈服的定义来确定的,因为岩土类材料不象金属具有一个明确的屈服点。土一开始即有塑性变形的,因此,屈服面的概念严格说来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把这种概念用于岩土类材料是存在不少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类材料 弹塑性 本构模型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匀质材料弹塑性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力 林韵梅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阐述了岩上类材料的非匀质特性,根据这种特性提出了对材料参数进行随机赋值的方法.为了对非匀质类材料的弹塑性破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必须在有限元计算中实现材料的参数随机赋值.还给出了实例——平面应力状态下试样的弹塑性破裂过... 阐述了岩上类材料的非匀质特性,根据这种特性提出了对材料参数进行随机赋值的方法.为了对非匀质类材料的弹塑性破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必须在有限元计算中实现材料的参数随机赋值.还给出了实例——平面应力状态下试样的弹塑性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类材料 平面应力 非均质材料 弹塑性破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塑性力学
5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28-2828,共1页
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和实用的岩土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理论著作,也是一本具有较多原创性论著的学术著作。本书以系统阐述岩土塑性基本理论、岩土类材料实用建模方法与极限分析方法为目的,并适用于作为研究生教材与参考书。因而要求... 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和实用的岩土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理论著作,也是一本具有较多原创性论著的学术著作。本书以系统阐述岩土塑性基本理论、岩土类材料实用建模方法与极限分析方法为目的,并适用于作为研究生教材与参考书。因而要求既能提供反映岩土类摩擦材料力学特征与变形机制的塑性理论,而区别于经典塑性理论;又能较系统、简明地阐明岩土塑性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类材料 学术著作 塑性理论 研究生教材 基础理论 极限分析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剪应变比能强度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守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7,共6页
将剪破面及潜在剪破面上的剪应力与摩擦力之差定义为净剪应力,由净剪应力产生的剪应变能定义为净剪应变能。基于剪切破坏假设,针对岩土类材料提出净剪应变比能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净剪应变比能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破坏。净剪应变比能理... 将剪破面及潜在剪破面上的剪应力与摩擦力之差定义为净剪应力,由净剪应力产生的剪应变能定义为净剪应变能。基于剪切破坏假设,针对岩土类材料提出净剪应变比能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净剪应变比能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破坏。净剪应变比能理论在π平面上的破坏曲线为光滑的曲边三角形,这个特性有利于将其推广用作屈服准则,以构建弹塑性本构模型。根据文献中提供的混凝土真三轴试验资料,对净剪应变比能理论进行初步检验,并与双剪强度理论和Mohr-Coulomb强度理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净剪应变比能理论的误差相对较小。此外,当单轴抗压强度与单轴抗拉强度相等时,净剪应变比能理论退化为Mises强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类材料 净剪应力 净剪应变比能 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改进
7
作者 刘树亚 《水电与新能源》 1995年第4期38-41,共4页
1 引言 工程中的岩石,土、混凝土等材料多处在复杂的三维应力状态下,其变形和强度特征也极为复杂。研究其变形和强度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自1773年Coulomb提出土的剪切强度理论至今的200多年里,各国学者提出了众多的... 1 引言 工程中的岩石,土、混凝土等材料多处在复杂的三维应力状态下,其变形和强度特征也极为复杂。研究其变形和强度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自1773年Coulomb提出土的剪切强度理论至今的200多年里,各国学者提出了众多的岩士类材料强度理论。按照剪切屈服的概念,可将其归纳为三类:(1)单剪系列强度理论(以Mohr-Coulomb准则为代表);(2)八面体剪应力系列强度理论(以Drucker-Prager准则为代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力学模型 双剪 高静水压力 岩土类材料 岩土材料 主剪应力 强度特征 子午面 DRUCKER-PRAGE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