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观岩体结构力学实验方法及其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李丽慧 黄北秀 +2 位作者 乔斯嘉 高歌 梁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9-1903,共15页
岩体是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主要地质载体,岩体宏观变形破坏和工程稳定性均与其内部微细观结构密切相关。传统岩体结构力学侧重于阐述宏观尺度的岩体结构及岩体结构力学效应,难以揭示微细观结构的作用机理。本文在梳理国际微细观岩石力学... 岩体是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主要地质载体,岩体宏观变形破坏和工程稳定性均与其内部微细观结构密切相关。传统岩体结构力学侧重于阐述宏观尺度的岩体结构及岩体结构力学效应,难以揭示微细观结构的作用机理。本文在梳理国际微细观岩石力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微细观岩体结构力学实验系统、原理及研究案例,包括微米CT在位测试系统、MTI-LM实时加载-观测-采集试验系统、微/纳米压痕仪联合大面积矿物扫描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微细观岩体结构力学实验方法对样品尺寸、形状和数量的要求较传统岩石力学试验显著降低,且属于微损或无损测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与石质文物保护需遵循的“最小扰动”原则极为契合。本文以纹层砂岩石窟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微细观岩体结构力学实验方法在石质文物岩体结构精细刻画、跨尺度力学特性及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石质文物精细化预防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观尺度 岩体结构力学 跨尺度 石质文物 预防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力学效应的统计岩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1-609,共9页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数模型、应力-应变模型、强度与破坏概率模型、岩体水力学模型,讨论了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与水力学性质的各类力学效应与定量控制规律,并探讨了充分调动边坡岩体自稳潜力的"主动加固"理念、"固脚"和"护腰"的加固模式与锚固设计方法。本文认为,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深刻把握了岩体工程行为的基本控制因素和作用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定量理论研究是后来者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力学 岩体结构力学效应 变形破坏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玉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92-294,291,共4页
本文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角度,研讨了岩体结构力学的意义,地位与作用。作者就个人的认识,将岩体结构力学的理论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再变形和再破坏,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赋存环境以及关于岩体的多种力学介质和... 本文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角度,研讨了岩体结构力学的意义,地位与作用。作者就个人的认识,将岩体结构力学的理论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再变形和再破坏,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赋存环境以及关于岩体的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构成的力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力学 岩体结构力学 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岩体结构力学基本观点探讨——试论孙广忠教授的岩体力学道路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孙广忠教授关于岩体结构力学的基本观点,即岩体、岩体的结构与赋存环境,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岩体结构控制论及工程地质—岩体力学—地质工程三位一体的观点等。纵观孙广忠教授的论著,他走的一条“立足地质、以岩体结构... 本文着重探讨了孙广忠教授关于岩体结构力学的基本观点,即岩体、岩体的结构与赋存环境,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岩体结构控制论及工程地质—岩体力学—地质工程三位一体的观点等。纵观孙广忠教授的论著,他走的一条“立足地质、以岩体结构力学效应为中心,紧密结合地质工程”的岩体力学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力学 工程地质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