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康健 赵阳升 董晓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5-168,共4页
考虑岩体介质是由基质岩块与裂缝组成的结构体,采用岩体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岩石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的不同,将物理力学参数作为随机介质,建立了岩体介质的三维随机非均质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介绍了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随机... 考虑岩体介质是由基质岩块与裂缝组成的结构体,采用岩体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岩石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的不同,将物理力学参数作为随机介质,建立了岩体介质的三维随机非均质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介绍了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的特点,该模型是经典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的扩展,为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介质 随机介质 热破裂 固流热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阳升 胡耀青 +1 位作者 赵宝虎 杨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详细论述岩体基质岩块与裂缝变形、气体渗流及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这是岩体介质固气耦合数学模型的重要发展 .以含裂缝煤层瓦斯抽放为例 ,通过数值分析 ,揭示了... 在详细论述岩体基质岩块与裂缝变形、气体渗流及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这是岩体介质固气耦合数学模型的重要发展 .以含裂缝煤层瓦斯抽放为例 ,通过数值分析 ,揭示了含裂缝煤层瓦斯在基质岩块和裂缝中运移、传递和交换 ,伴随的岩体裂缝和基质岩块变形和应力分布 ,及其对瓦斯气体运移的相互作用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裂介质 变形 渗流 固气耦合 非线性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煤层气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复杂岩体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微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府华 李庶林 +1 位作者 程建勇 贾宝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采用全数字型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对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露天台阶絮渣岩体分别进行了现场爆破应力波传播特性试验,利用P波触发时间和传播距离组成的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应力波传播速度,结果显示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絮渣... 采用全数字型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对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露天台阶絮渣岩体分别进行了现场爆破应力波传播特性试验,利用P波触发时间和传播距离组成的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应力波传播速度,结果显示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絮渣岩体明显出现两个层状速度模型。利用应力波振幅和传播距离组成的离散点进行曲线拟合,并对应力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研究应力波的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波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数值上呈乘幂衰减;应力波衰减系数和应力波频率成正比,数值上呈三次多项式关系,高频成分应力波衰减更加明显。利用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出深部复杂采空区岩体和上部絮渣岩体的平均品质因子,计算结果分别为4.055和2.478,两者远小于一般原岩的岩体品质因子,说明复杂采空区和絮渣的存在对应力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试验 复杂岩体介质 波速 衰减特性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元法及层状介质岩体在地表及岩层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范之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引进了一种特殊的、易于计算操作的横观各向同性体———层状介质来描述岩体,并利用计算实例指出层状介质岩体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应用实例表明,对德国煤矿的深部开采,采用介质各向异性的强度为0 05~0 01较适宜.
关键词 边界元法 层状介质 地表及层移动 位移不连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爆破结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平 高文学 刘运通 《爆破》 CSCD 2005年第2期30-33,共4页
基于生产实践和试验观测,探讨了岩体爆破结构面效应、岩体爆破工程地质力学原理。认为爆破设计与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以全面、系统地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爆破工程地质论证和评价,从而更合理进行爆破设计与施工,实现最佳... 基于生产实践和试验观测,探讨了岩体爆破结构面效应、岩体爆破工程地质力学原理。认为爆破设计与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以全面、系统地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爆破工程地质论证和评价,从而更合理进行爆破设计与施工,实现最佳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介质 结构特征 爆破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斜煤层放顶煤开采中基本顶的溃屈破断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嘉凡 石平五 张慧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2-396,共5页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破坏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应用板裂介质力学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结构分叉后平衡路径的演化途径;应用后屈曲能量准则建立平衡稳定模态幅值方程和溃屈极限长度方程。研究表明:分叉点附近的邻域...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破坏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应用板裂介质力学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结构分叉后平衡路径的演化途径;应用后屈曲能量准则建立平衡稳定模态幅值方程和溃屈极限长度方程。研究表明:分叉点附近的邻域与煤层赋存条件、岩体材料及结构几何特征有关;基本顶从初始屈曲到后屈曲的变形过程中,只有当正则因子改变正负号时,系统才会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基本顶岩体结构的后屈曲是一个由分叉点后屈曲性态到极值点后屈曲性态的耦合过程;而由倾角确定的剖分因子始终控制着系统状态变量与载荷的对应关系,影响基本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段放顶煤 板裂介质 后屈曲 极限长度 溃屈破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