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岗日嘎布地区月尺度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数据集
1
作者 高道勋 吴坤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188-200,共13页
冰川运动是冰川的重要特征之一,与许多冰川变化过程息息相关,是冰川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其表面运动速度的变化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出极高的敏感性。本数据集在综合2023年Landsa... 冰川运动是冰川的重要特征之一,与许多冰川变化过程息息相关,是冰川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其表面运动速度的变化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出极高的敏感性。本数据集在综合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Sentinel-1遥感影像和Sentinel-2遥感影像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无人机遥感影像并计算权重,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对多源遥感数据计算得到的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数据进行逐月加权平均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不确定性评估及精度验证。本数据集的不确定性为0.0098 m/d。数据集内包含逐月岗日嘎布地区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栅格数据。本数据集反映了2023年内岗日嘎布地区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变化情况,可作为藏东南地区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表面运动速度 岗日嘎布 2023年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霞 杨太保 冀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3-237,共5页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中国西部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西藏东南部海洋型冰川区(岗日嘎布地区)2005年,2013年冰川边界,分析了冰川变化特征及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5...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中国西部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西藏东南部海洋型冰川区(岗日嘎布地区)2005年,2013年冰川边界,分析了冰川变化特征及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3年冰川面积减少72.28km2,占2005年冰川面积的15.75%;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高度升高61m。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认为,降水量是冰川发育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温度是冰川发育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升温是研究区近年来冰川加速退缩的主要原因。由此预测未来冰川消融速率会进一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气候响应 遥感 岗日嘎布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坤鹏 刘时银 郭万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4期60-67,共8页
岗日嘎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北西–南东走向,毗邻波密、墨脱、察隅、八宿,空间范围分布在29°00′N–29°30′N、96°20′E–97°00′E内。该地区冰川属海洋型冰川,其面积变化对当地及区域水资源有重要影响。本数... 岗日嘎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北西–南东走向,毗邻波密、墨脱、察隅、八宿,空间范围分布在29°00′N–29°30′N、96°20′E–97°00′E内。该地区冰川属海洋型冰川,其面积变化对当地及区域水资源有重要影响。本数据集在综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1980年地形图、航空摄影相片和2001、2002及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波段组合、研究区裁剪、人工目视解译与波段比值提取冰川边界等,并对解译的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数据集内包含两个文件:1)定义研究区范围的矢量文件;2)基于地形图、航空摄影相片和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2001、2015年冰川目录矢量文件。本数据集反映了1980–2015年岗日嘎布地区冰川边界变化情况,可作为藏东南地区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岗日嘎布 1980–2015年 藏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4年岗日嘎布地区冰川高程变化数据集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坤鹏 刘时银 +1 位作者 蒋宗立 魏俊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4期89-100,共12页
由于印度洋季风的影响,位于藏东南的岗日嘎布是青藏高原最湿润的地区,海洋性冰川在该地区集中发育。该地区的冰川物质损失对海平面上升、调节河川径流及冰湖溃决灾害等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80年航测地形图、2000年2月11–22日SRTM数... 由于印度洋季风的影响,位于藏东南的岗日嘎布是青藏高原最湿润的地区,海洋性冰川在该地区集中发育。该地区的冰川物质损失对海平面上升、调节河川径流及冰湖溃决灾害等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80年航测地形图、2000年2月11–22日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2014年的X波段TerraSAR/TanDEM雷达影像得到岗日嘎布地区冰川高程变化。大致空间范围在29°N–30°N、96°E–98°E内,包括帕隆藏布以南、贡日嘎布曲以北区域,覆盖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数据集内包含两类文件:1)基于TerraSAR/TanDEM雷达影像获取的2014年数字高程模型数据;2)基于地形图、SRTM和TerraSAR/TanDEM雷达影像获取的1980–2014年冰川高程变化栅格数据。为克服岗日嘎布地区多云雨对光学遥感影像的影响,对大地测量法中数字高程模型及冰川高程变化的提取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与ICESat-GLAS数据相比较,2014年数字高程模型的垂直精度达到2.65 m。利用DInSAR获取的冰川高程变化转化为物质平衡,与野外测量获取的冰川物质平衡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数据集为目前岗日嘎布地区最新的高程变化数据,有效减少了云、季节性冰雪的影响,可作为基础数据集,应用到各种冰川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冰川高程变化 岗日嘎布 DINSAR TerraSAR/Tan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