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裂谷带形变应变场演化特征及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秀文 崔子健 +2 位作者 杨国华 祝意青 李宏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利用山西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形变场(垂直、水平)演化图像、重力场演化等信息;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地面沉降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多次中强地震震例,探讨地震预报的方法。
关键词 山西裂谷带 形变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研究山西裂谷带的水平形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秀文 杨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基于山西及邻近地区的GPS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水平形变场演化图像,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报地震的方法。
关键词 山西裂谷带 形变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双差成像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3
作者 李哲 郑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6,共8页
山西裂谷带是华北克拉通差异性破坏的过渡区域,其结构和发震构造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动力学机制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得到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图像及发震构造。结果显示:(1... 山西裂谷带是华北克拉通差异性破坏的过渡区域,其结构和发震构造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动力学机制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山西裂谷带北部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得到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图像及发震构造。结果显示:(1)山西裂谷带北部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断裂构造复杂;在地壳浅部,速度异常与地形构造相吻合;(2)在中下地壳,速度结构开始主要受到火山下方物质的影响,呈现部分低速异常;(3)在山西裂谷带两侧,太行山脉相较于吕梁山脉有着更浅的山根,吕梁山脉北端下方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差异性破坏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裂谷带 地壳速度结构 双差层析成像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